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常见的观点是()

题目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常见的观点是()

  • A、爱情说
  • B、讽喻说
  • C、双重主题说
  • D、寄寓说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理解《长恨歌》的主题?


正确答案:《长恨歌》主要根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传说,白居易的本意是要“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所以,诗的前一部分对君主的耽色误国和贵妃的专宠有所讽刺。但是,一方面由于作者对明皇的看法存在着矛盾,毕竟这个历史人物既是安史之乱的制造者又是“五十年太平天子”和悲剧的承担者,所以在描述杨、李爱情悲剧本身时,又抱着同情态度,用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和语言把这场悲剧写得缠绵悱恻,使得诗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风情”诗了。这就出现了双重主题彼此纠缠的现象。既有讽刺,又有同情。诗的客观效果是同情远远地超过了讽刺。因而《长恨歌》留给读者的,主要不是对唐明皇和杨贵妃荒淫误国的批判,而是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深深感动。

第2题: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不属于大众流行观点的是()。

  • A、双重主题说
  • B、咏史说
  • C、讽刺说
  • D、爱情说

正确答案:B

第3题: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是讽刺统治者的荒淫误国。(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主要有哪三种观点?


正确答案: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主要有三种观点:
1.讽喻说,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讽喻唐明皇贪色误国。
2.爱情说,认为该诗的主题是歌颂李杨之间真挚缠绵的爱情。
3.双重主题说,认为该诗前半部分是讽喻,后半部分是歌颂爱情。

第5题:

为什么说《长恨歌》“双重主题说”较为客观、中肯,符合作品实际呢?


正确答案: 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扬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恨的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扬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这则故事是一出爱情悲剧。两个主人公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的荒淫逸乐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是这一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他们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因此,突出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将损害故事的完整性,将割断前后情节的内在逻辑联系而使这个故事失去它本身的特殊意义,其评价也就难以符合作品实际和作者的原意。

第6题:

《长恨歌》的主题被学界采纳的是“爱情说”。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争议,主要说法有()

  • A、象征说
  • B、讽喻说
  • C、爱情说
  • D、双重主题说
  • E、叙事说

正确答案:B,C,D

第8题:

《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及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这是一首抒情色彩浓郁的叙事长诗,其抒情的基本途径是寓深情于人事叙述之中,几乎句句情溢,字字含泪,是借事抒情的上乘巨制。本诗铺叙了唐玄宗李隆基宠幸贵妃杨玉环以及他们之间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全诗主旨是对李、杨悲剧的同情和对两人真心相爱的歌颂。
全诗分四段。
第一段写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无比宠幸;
第二段写安史之乱爆发后贵妃殒命,玄宗伤痛不已;
第三段写玄宗回归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
第四段写道士找到杨妃及李、杨之间忠贞不渝的深情。

第9题: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争议。有“讽喻说”,有“爱情说”,有“双重主题说”。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正确答案: 《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复杂的,诗人白居易的态度也是矛盾的。这首诗既对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而废弃朝政荒淫误国,以致发生安史之乱进行批判;同时也歌颂了李、杨之间的爱情,特别是对杨贵妃的悲惨结局寄予了极大同情。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即第一段、第二段对唐玄宗迷恋杨玉环,沉醉歌舞,招致安史之乱,很明显是谴责、批判的。诗的开头“汉皇重色思倾国”,这“重色”二字就表明了“刺上”的意味。“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金屋妆成矫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对李隆基不理朝政、淫乐贪色显然是讽谕的。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还在欣赏歌舞,“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批判讥讽的态度显而易见。从马嵬兵变、杨玉环被处死开始,诗人态度开始发生转变,从批判转向同情、乃至歌颂。李、杨的爱情最终以悲剧为结局。白居易作为封建时代的士大夫,对君王虽有所讽谕,但“忠君”思想是难以动摇的,李隆基作为君王,其爱情落得如此悲剧下场,诗人寄予深深同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从“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芙蓉如面柳面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这些诗句里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倾向。结尾部分诗人以丰富的想象虚构了杨贵妃亡魂再现的故事,这里也表现诗人对李、杨爱情的极大同情。

第10题:

关于《长恨歌》的双重主题说,指的是()。

  • A、同情说
  • B、自伤说
  • C、爱情说
  • D、讽喻说

正确答案: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