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批复的历史渊源,批示的设置时期。

题目

简答批复的历史渊源,批示的设置时期。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抗战时期,为取代旧公文“指令”的用途,陕甘宁边区和晋察冀边区分别设置“批答”、“复”两个文种,这是建国后“批复”文种的两个源头。
批示文种始设于1957年,沿用至1981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有关批复和批示的区别,正确的有()。

A.批复是一种专用性很强的下行公文,而批示则是在处理公文或其他公务中的一个程序形式
B.批复是主动制发的,而批示则是被动制发的
C.批复的内容对受文者有较强的约束力和强制性,而批示的内容对受文者往往只有一种知照或参考的作用
D.批复是一种公文,而批示则是一种文字材料

答案:A,C,D
解析:
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是被动行文,下级有请示,上级才会有批复;批复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强制性。批示并非法定公文,具有知照或参考的作用,而且是在公文处理或其他公务中的一个程序。因此,本题选ACD。

第2题:

试阐述批复文种对应性演变和设置批示文种的意义。
批复文种对应性演变:
(1)建国初批复对应于报告;
(2)现行工作中批复对应请示。
1957年设置批示文种的意义:
(1)适应了由“批复批报告”到“批复批请示”的变化,作为报告的对应文种,批示填补了批复移位后遗留的空间,从而巩固了报告与请示的区分。
(2)将转发、批转第一次正式列入设置文种时应考虑的重要用途。
(3)拓宽了“还可以主送其他应该遵照办理的有关机关”这一行文关系。

第3题:

批复和批示都是上级机关的指示。( )


正确答案:×

第4题:

批示是批复的一种。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试述批示与批复的异同。
同:都是针对来文的下行文种
异:批复应请求被动发文,批示可被动可主;
批复严格对应请示,批示针对范围宽泛;
批复只发原请示机关,批示可针对原机关,也可发往其他需遵照的机关;
批复是完整独立公文,批示可独立和不独立完整。

第6题:

简答批准性“复函”的历史渊源。
1938年4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颁发《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论与实际》指示信,对类似“复”(相当于今天的“批复”)的用途,同时设置的“函”,是现行工作中批准作用的“复函”的源头。

第7题:

简答批复的历史渊源,批示的设置时期。
抗战时期,为取代旧公文“指令”的用途,陕甘宁边区和晋察冀边区分别设置“批答”、“复”两个文种,这是建国后“批复”文种的两个源头。
批示文种始设于1957年,沿用至1981年。

第8题:

批复的种类有__________。

A、 只送报送请示的某一个下级机关的批复

B、大量抄送各有关机关的批复

C、针对请示的批复

D、作为批示的批复


答案:A、B

第9题:

用于下级向上级请求批示或批准的公文是()。

  • A、请示
  • B、报告
  • C、批复
  • D、计划

正确答案:A

第10题:

简答同一历史时期文种设置与分工的决定方面及其各自构成、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同一历史时期的公文,其文种设置与分工的总体状况,取决于两方面的交互作用:
(1)深层基础,是实际公务需要。其构成、影响因素如:国体、政体、分支组织系统;公务活动所涉社会领域广、狭;各部分公文对实际公务的推动方式及运用频率等。
(2)直接制约,是对公文的国家规范行为。包括:规范力度、重视程度,以及规范制订者对文种分工合理性认识水平的高低、精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