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根据地为取代旧公文“指令”的用途,分别设置的()和(),是建国后“批复”的两个源头。

题目

抗日战争中,根据地为取代旧公文“指令”的用途,分别设置的()和(),是建国后“批复”的两个源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有关批复和批示的区别,正确的有()。

A.批复是一种专用性很强的下行公文,而批示则是在处理公文或其他公务中的一个程序形式
B.批复是主动制发的,而批示则是被动制发的
C.批复的内容对受文者有较强的约束力和强制性,而批示的内容对受文者往往只有一种知照或参考的作用
D.批复是一种公文,而批示则是一种文字材料

答案:A,C,D
解析:
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是被动行文,下级有请示,上级才会有批复;批复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强制性。批示并非法定公文,具有知照或参考的作用,而且是在公文处理或其他公务中的一个程序。因此,本题选ACD。

第2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批复”文种是对建国前“()”的继承和发展。
批答

第3题:

下列系统测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谓系统测试就是同时运行新开发出来的系统和将被它取代的旧系统,以便比较新旧两个系统的处理结果

B、所谓模块测试就是同时运行新开发出来的系统和将被它取代的旧系统,以便比较新旧两个系统的处理结果

C、所谓验收测试就是同时运行新开发出来的系统和将被它取代的旧系统,以便比较新旧两个系统的处理结果

D、所谓平行测试就是同时运行新开发出来的系统和将被它取代的旧系统,以便比较新旧两个系统的处理结果


本题答案:D

第4题:

建国初批复对应于(),现行工作中批复对应于()。
报告;请示

第5题:

袁世凯发布的《官署公文程式令》用“详”和“禀”分别取代呈的一、两个用途,而将“呈”另赋特定用途。其中“官署或职官对大总统”用()

A

B

C

D


C

第6题:

试析民国时期的指令与建国后的指令,是名同实异的两个文种。
民国时期的指令,用于上级官署对下级官署、本官署长官对属员“因陈请而有所指示”,属于答复性被动下行文,类似于今之批复文种。
建国后的指令是新型文种。建国初不设“指令”文种,1981年国办《办法》增设的指令文种,属于上级机关主动行文,是新创文种,与解放前的指令名同实异。

第7题:

简答建国后指令的使用时期,阐述其用途与被取消的原因。
从1981年至1993年,是建国后指令的使用时期。
指令被取消的原因:1981年的办法规定指令必须用于经济、科研等方面,1987年的《办法》将这一限定删除,规定指令用来“发布指示性和规定性相结合的措施或要求”。放宽了使用范围,但是同时也削弱了它的用途特色,与其他的下行文种的差异趋于模糊。加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指令的使用频率日益降低,1993年的《办法》取消了指令文种。

第8题:

下列公文文种中,属于指挥性公文的是( )。

A: 议案
B: 批复
C: 函
D: 报告

答案:B
解析:
指挥性公文是指上级机关根据法定的职能权限,对下级机关宣布决策,部署工作,
实施指挥、协调和管理的公文。主要文种有命令、决定、批复等。故本题答案选B。

第9题:

抗日战争中,根据地为取代旧公文“指令”的用途,分别设置的()和(),是建国后“批复”的两个源头。
批答;复

第10题:

与当代公文相比,民国时期指令的用途类似于现行公文中的()。
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