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有农场有土地48000亩,其中耕地43000亩,2001年农

题目

某国有农场有土地48000亩,其中耕地43000亩,2001年农场播种粮、豆、油、菜等作物52000亩,其中粮豆播种面积为43000亩,粮豆播种面积中间套作为28000亩,由于土地条件较好,大部分都可以灌溉,2001年粮豆总产2279万斤,为该场历史上最好的丰收年,使农场盈利比上年翻了一翻。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该农场垦殖指数为()。

  • A、89.6%
  • B、91.6%
  • C、93.6%
  • D、95.6%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题干)某国有农场有土地48000亩,其中耕地43000亩,2017年农场播种粮、豆、油、菜等作物52000亩,其中粮豆播种面积为43000亩,粮豆播种面积中间套作为28000亩,由于土地条件较好,大部分都可以灌溉,2017年粮豆总产2279万斤,为该场历史上最好的丰收年,使农场盈利比上年翻了一翻。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该农场复种指数为( )。

A.116.9%

B.118.9%

C.120.9%

D.122.9%

粮豆单位面积产量(按播种面积计)为( )。

A.500公斤

B.515公斤

C.530公斤

D.545公斤

该农场垦殖指数为( )。

A.89.6%

B.91.6%

C.93.6%

D.95.6%

反应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是( )。

A.土地利用构成指数

B.土地复种指数

C.土地垦殖指数

D.土地间套作指数

该农场间套作指数为( )。

A.51.8%

B.53.8%

C.55.8%

D.57.8%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问题 1 答案解析:C


问题 2 答案解析:C


问题 3 答案解析:A


问题 4 答案解析:BCD


问题 5 答案解析:B

第2题:

建设用地使用权只能存在于()上。

A、国有土地
B、集体土地
C、未利用土地
D、非耕地

答案:A
解析:
2018新教材P17页

建设用地使用权只能存在于国家所有的土地上,不包括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

第3题:

耕地占用税的征税对象是()。

A、耕地

B、用做非农业生产建设的耕地

C、国有土地

D、集体土地


参考答案:B

第4题:

某国有农场有土地48000亩,其中耕地43000亩,2001年农场播种粮、豆、油、菜等作物52000亩,其中粮豆播种面积为43000亩,粮豆播种面积中间套作为28000亩,由于土地条件较好,大部分都可以灌溉,2001年粮豆总产2279万斤,为该场历史上最好的丰收年,使农场盈利比上年翻了一翻。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反应土地利用程度的指标是()。

  • A、土地利用构成指数
  • B、土地复种指数
  • C、土地垦殖指数
  • D、土地间套作指数

正确答案:B,C,D

第5题:

国有大中型农场内部一般实行农场——分场——生产队三级管理或四级管理,其中领导和经营中心是()。

A:分场
B:农场
C:专业公司
D:生产队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沿革的内容。国有农场内部管理层次中,农场是领导和经营中心,统一领导全场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

第6题:

下列费用中,属于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应支付的费用有( )。

A、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B、城市配套建设费
C、土地补偿费
D、房屋征收与补偿费
E、耕地占用税

答案:A,B,D
解析:
2020版教材P184 / 2019版教材P178
“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费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房屋征收与补偿费等。”

第7题:

(2014年)某农场占用林地修建水渠,不缴纳耕地占用税。( )


答案:对
解析:

第8题:

下列属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是()。

A、土地复垦规划

B、农场土地利用规划

C、宜农荒地开发规划

D、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参考答案:AC

第9题:

国有农场的企业制改组中,可以选用的组织形式有()

A、家庭农场
B、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C、合伙农场
D、股份有限公司
E、企业集团

答案:B,D,E
解析:
本题考查国有农场的公司制改组。确立国有农场的公司组织形式,对试点农场进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组:(1)特殊情况下,少数农场可改组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2)具备条件的试点农场可按规范化的要求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3)具有较大规模综合经营的试点农场,可改组为企业集团,形成以产权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

第10题:

国有农场经营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国有农场的“三农”性特点
所谓“三农”就是农村、农业、农工。国有农场是历史的产物。我国的国有农场大多数是20世纪50—60年代在学习原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创办的。在当时,国营农场是比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更高层次的经济组织形式,它集党、政、经于一体,担负着经济、行政、社会管理的多重职能。一般是通过垦荒、围湖造田等建立起来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生产性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所谓“农业”,即国有农场是以农为主,农业生产在农场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其最主要的资源是土地,突出粮棉大宗农产品生产。改革开放后,国有农场的二、三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有些地方二、三产业的经济总量超过了第一产业。但从整体上看,农业仍是国有农场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是农场工业的主要形式。所谓“农工”,就是国有农场的农业职工,他们是国家产业工人的一部分,享受国家工人福利待遇,农场对农业职工的社会养老、医疗、保险进行统筹管理。所谓“农村”,指农垦企业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农工生活的环境同地方农村相同,在行业的分类中农垦是归属于农村的范围。
(2)国有农场的双重性特点
即国有农场具有企业性、社区性的双重性特征。首先,国有农场作为一个单独核算、自负盈亏、依法纳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业经济实体,具有企业性质,这是它的基本属性;其次,农场作为一个自成体系的生产、生活区域,实际上又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行政管理职能,具有社区性。在农场范围内,职工生产、生活完全融为一体,与之配套的教育、卫生、治安、集镇建设等社会事业通常都由农场承担。这些社会职能超出了企业的范畴,也给农场带来了沉重负担。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剥离国有企业社会职能的决定,但由于农场本身具有社区性的特点,社会职能的完全剥离也是不可能的。国有农场职能的多重性,客观上造成了农场管理目标的多元化,这是国有农场区别于一般国有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
(3)国有农场的综合性特点
我国农垦事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已发展成为以农为主,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群体。农工商综合经营起源于延安大生产运动。当时,坚持以农业为第一位、工业与运输业为第二位、商业为第三位的方针,建立了农业、工业、运输业与商业的一系列较完备的生产经营体系。建国后,在创建国营农场的过程中,为适应农业生产和职工生活的需要,各地农场先后办起了一些粮油加工、农机修配、建筑材料生产及生活商品服务项目等,形成了以产前的农机具修配、产后的粮油加工及工业品销售为主的场内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雏形。到1984年底,全国农垦系统基本上实现了农工商综合经营。农工商联合企业的兴办,冲破了旧体制的束缚,解放了生产力,充分发挥农场自身的资源优势,走出了“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之路。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工商综合经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产业化经营阶段。目前,农垦系统已基本形成“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建立了一批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