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沿革

题目

简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沿革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1979年3月,国务院设立了国家外汇管理总局,与中国银行合署办公,实际上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2、1982年8月,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并入中国人民银行,属于央行管理外汇的一个职能部门,其名称改为国家外汇管理局;
3、1988年,国务院进行了机构调整,将国家外汇管理局划为国务院直属局,业务上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管,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一级分局,在全国大部分市设立二级分局,个别外汇集中的县、市还设立了支局,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外汇管理的行政管理体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沿革时间跨度。


参考答案:

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二十世纪,共计两千多年的时间。


第2题:

简述郡县制在秦及两汉的发展沿革。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主要盛行于秦汉时期。
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具有边防重镇的作用。春秋后期,县制开始逐渐推行于内地。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并转变为作为地方政权而实行官僚制度的县制。郡的设置要比县晚。秦国最早设郡,而后,晋、赵、吴相继设置了郡。这一时期的郡地位比县低,但县与郡之间并无相统属的关系。到了战国时期,曾出现过一些有名的郡,而且随着边防设郡之地逐渐繁盛,内地的县逐渐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就形成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管理体系。至战国末年,各国郡县的设立已很普遍。
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于全国,汉继秦制,比秦更为严整。汉时不断增立新郡,东汉顺帝时全国共有105郡国。国指诸侯王国,汉武帝以后,国的地位相当于郡。县之下置有乡、亭、里。秦称郡之长官为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西汉时郡的军事平时主要由郡尉主管。由于郡守要兼领武事,郡之长官,除太守外,秦置监、尉,西汉置尉而不置监,景帝时改尉为都尉。都尉和太守的治所可分设于两地。都尉也设府置官属,在郡中和太守并重,有时可代太守行事。县之长官为令、长。令、长之下设丞一名。又设尉,专管武事。汉代的太守、令、丞、尉皆由中央任免。
郡县制确立后,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以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秦汉之制,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即在这时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和考课相辅而行的是监察制。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也各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由于自上而下的层层督课,使得中央政令能较为顺利地贯彻到最基层,保证了政令的划一性。秦汉的郡县制代替了周的分封制,为后来2000年的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东汉末年,原监察区性质的州转变为郡以上的行政区,地方行政制度始成州、郡、县三级。隋开皇三年,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至元,郡名完全废弃。

第3题:

简述我国古代帝王陵墓建筑封土的沿革。


正确答案:

答案:大约从周代开始,出现“封土为坟”的做法。
(1)秦汉两代的“方上”;以秦始皇陵为典型:
(2)唐代的“以山为陵”,以唐乾陵为典型;
(3)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但不是简单的重复;
(4)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形式

第4题:

简述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正确答案: 起源:1601,伊丽莎白济贫法。或1883,德国,疾病保险法。
正式出现:1935年,美国,以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法,标志全球范围社会保障制度的兴起。
里程碑:1942年,贝弗里奇,英国,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系统的规范了整个的社会保障体系,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反思的新时期:1979年,英国保守党上台,对高福利保障制度改革。

第5题:

什么是帖,简述帖的沿革。
帖是唐、宋、明三朝所用的下行公文。唐代政事堂对下指挥事宜,用“堂帖”。五代至宋,地方官署使用较为普遍,称为“帖”。明代称为“下帖”。

第6题:

简述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沿革分期。


参考答案:

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古希腊、罗马时期(B·C500~A·D500):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繁荣的时期,特征为伦理政治。
(2)中世纪时期(A·D500~A·D1000):宗教政治思想时期。特征是上帝主宰世俗社会。。
(3)近代(十一世纪~十九世纪末):自由民主思想走向胜利的时期。自由是最高的政治价值,民主是实现自由的合理手段。
(4)现代(十九世纪以来):政治思想多远化时期。自由民主思想走向深入。


第7题:

简述启作为准上奏文种的沿革。
唐代以来,启逐渐定型为准上奏文种的沿革过程。
(1)唐代,启的特定用途是上于皇太子,但又兼作一般的上行公文。
(2)宋代沿用启。
(3)明代定制,启限由百官上于皇太子或对诸王言事。由于不再作为一般上行公文,明代的启又称“启本”。
(4)清代顺治初年,诸王大臣差遣在外,对摄政王多尔衮用启本。顺治三年废止类同于本章的启本。

第8题:

简述婚姻家庭法的编制体例的历史沿革。


参考答案:

婚姻家庭法的编制体例的历史沿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诸法合体的古代婚姻家庭法、附属于民法的资本主义国家婚姻家庭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婚姻家庭法。(1)诸法合体的古代婚姻家庭法。中外各国的古代法多采取诸法合体的形式,婚姻家庭法律规范与其他内容庞杂的法律规范一起,规定在统一的法典中。(2)附属于民法的资本主义婚姻家庭法。在资产阶级看来,婚姻家庭关系,与其他民事法律关系一样,是民事契约关系。据此,婚姻家庭中的行为,诸如结婚、离婚、收养、非婚生子女的认领与准正等,都成为民事契约关系。民法作为调整一定范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非财产关系的法律部门,包含了婚姻家庭关系的调整内容。(3)社会主义国家的婚姻家庭法。婚姻家庭法在社会主义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曾经作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婚姻家庭法和回归民法组成部分的婚姻家庭法。


第9题:

简述“文书”称谓的沿革。


正确答案: 1.殷商之前统称为“书契”。
2.周代统称为“官书”。
3.春秋战国以及秦统称“书”。
4.汉代正式被称为“文书”。

第10题:

简述民法的历史沿革


正确答案: 民法是随着商品经济关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商品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民法的历史沿革可以分为古代民法、近代民法和现代民法三个阶段。1古代民法是指简单商品生产者即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民法。古代社会民法的典型代表为罗马法。2近代民法是指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而产生的反映自由基本主义社会生活条件的民法。近代民法以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3现代民法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以来的民法。资本主义现代民法可以说是始于1897年公布、1900年生效的《德国民法典》。1955年列宁亲自主持制定的《苏俄民法典》就是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民法典。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是1930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制定的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