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

题目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中,最能佐证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 A、恐怖活动
  • B、毒品泛滥
  • C、金融危机
  • D、全球变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正确答案: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3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

(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2题:

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句话表明( )

A.人类不能改造和利用自然,否则要遭到报复
B.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同时,要尊重自然
C.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协调的
D.人类和自然界之间是索取和报复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人们必须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将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A、C、D三项表述错误,故选B。

第3题:

右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

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B. 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

C.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

D. 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


正确答案:AB

第4题: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能够证明恩格斯这一论断的建国后的重大事件是()。

  • A、镇压反革命运动
  • B、“大跃进”运动
  • C、增产节约运动
  • D、除“四害”运动

正确答案:B

第5题:

阅读材料: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关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竞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根据材料说明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分析对待自然界的两种错误态度.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人类社会与自然相互联系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历史活动不能离开自然,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规律.人类只能从自然中索取生活资料,自然界是人类活动改造的对象,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2)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相互制约,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
(3)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的内在尺度与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人类利用自然的科学性与道德性,协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行动,调整好人类改造自然的方向,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的关系,以利于我们星球的繁荣和人类自身的发展.
(4)对待自然界的两种错误态度:①人们只强调改造自然,而不去保护它,结果是破坏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自然界报复了人类,造成了一些自然灾害,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②人们在自然界面前,无所作为.从理论上看,这两种错误态度都没有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辩证关系,从实践上看,二者都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第6题:

恩格斯曾在( )中,向人们警告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A.《自然辩证法》

B.《反杜林论》

C.《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D.《共产党宣言》


参考答案:A

第7题:

在数月前由国家有问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 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 ”“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 ”拉开门,里 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
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祥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答案:
解析:
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 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命题依据】(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基本形式有:①生产劳动实 践,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们的社佘交往以及组织、管 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③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 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此外,艺术和教育活 动也与科学实验一样,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上述各种 形式的实践都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包含着物质变换、活动 交换和观念转换。
(2)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 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的实践存在方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着自身特殊发 展规律的部在实践中,人把自然界既作为自己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又作为自己生命活动的 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实践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之后,就从总体 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因此,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 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 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
(3)事物发展的过程,经由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所决 定的。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 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质和量的统一为度。度是事物保持 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 成了新的质量统一。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 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当然,也不能把“度”绝对化。 【解题思路】
(1)本题考查唯物论部分“实践的基本形式”、“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辩证法部分关于事物 的度的观点及适度原则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本题的命制体现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2004年7月4日,新华社记者发表新华时评(《光明日报》2004年7月5日刊登):“拯救地球从我做起”,介绍了当时正在中国科技馆展出的“科学发 展观”专题展览及本题所述的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指出:“通过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让每位 观众在游戏中认识了一个深刻的真理:污染环境的是你我自己,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你我自 己,能够保护环境的仍然是你我自己!”
(3)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其中最基本的形式即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生产实践。人 不词于动物,不是纯粹的适应自然。人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影响自然,这种改 造、影响是双刃剑:既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又造成生态失衡并带来了不利于 人类自身生活和发展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说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就 是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可持续发展?结论是必须掌握和应用唯物辩证法的度的观点、适度原则,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 自然。
本题的三个设问都是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行的。①这一精巧设计反映了人类实 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主客体 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②要求考生正确理解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一段话。恩格斯 认为,人类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即发 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③要求考生用度的观点说明 的是圣雄甘地的一句名言,即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必须适度,必须有节制,不能“过”,不能贪婪。 此题按照我们所总结的一般答题的思路与方法做答,即审题找出有几问,分解回答问题,适当 引深发挥。问题明确容易回答。回答问题时,先阐述理论观点,然后分析问题,最后引深发挥, 论述科学发展观。

第8题:

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恩格斯关于“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的理解。


正确答案:

第9题:

下列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是: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③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④像保护眼晴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⑤要使我们祖国的山河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属于时政。
①2014年3月7日,习近平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②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众多。”
④2015年3月6日,习近平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故①②④均当选。③出自恩格斯,⑤出自毛泽东。故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第10题: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 A、生物圈
  • B、自然界
  • C、生物界
  • D、环境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