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量距较困难的地区,钢尺量距的相对误差一般不应大于()

题目

在量距较困难的地区,钢尺量距的相对误差一般不应大于()

  • A、1/1000
  • B、1/2000
  • C、1/3000
  • D、以上均不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平坦地区钢尺量距相对误差K不应大于()。

A、1/2000

B、1/3000

C、1/1000

D、1/1500


参考答案:B

第2题:

钢尺量距一般采用()量距,在精密量距时用()量距。

A、整尺法,整尺法

B、串尺法,串尺法

C、整尺法,串尺法

D、串尺法,整尺法


参考答案:C

第3题:

对于钢尺量距导线,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不应大于1/3000。(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视距测量方法的量距精度一般高于钢尺量距方法。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在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中,后尺手是持()

  • A、钢尺的零端
  • B、钢尺
  • C、测钎
  • D、标杆

正确答案:A

第6题:

在困难地区钢尺量距相对误差K不应大于()。

A、1/2000

B、1/1000

C、1/3000

D、1/1500


参考答案:B

第7题:

在量距时,由于钢尺对点误差、测钎安置误差及读数误差都会使量距产生误差。这些误差是()。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绝对误差

D、相对误差


参考答案:A

第8题:

什么叫直线定线?简述在平坦地区用一般方法进行钢尺量距之步骤。


参考答案:地面上两点之间距离较远时,用卷尺量距不能一次完成,这时需要分段丈量,分段丈量时在地面标定若干点,使其在同一直线上,这项工作叫做直线定线。

沿平坦的地面量距时,可先用目测定线,也可边定线边丈量。丈量时两人手持钢尺,前司尺员持尺子末端,并带一组测钎向B方向前进,到达定好方向线的1点时停下,前、后司尺员沿直线方向拉紧、拉平尺子,后司尺员将尺子的零点对准A点,前司尺员将第一根测钎对准尺子末端刻划处插于地上,这样就完成了第一尺段丈量工作。接着拉尺继续前行,后司尺员走到1号点时,将尺子零刻划线对准第一根测钎,前司尺员将尺子拉紧沿AB方向在尺子末端刻划处插下第二根测钎,后司尺员将第一根测钎收起;按此方法,直到最后一个整尺段。最后剩下的不足整尺段,丈量时,后司尺员将尺子零刻划线对准第n根测钎,前司尺员将尺子拉紧对准B点,读出不足整尺段的尾数Q,后司尺员收起最后一根测钎,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D=nL+Q为了校核和提高精度,一般要进行往返丈量。

第9题:

一般情况下,在平坦地区进行钢尺量距,其相对误差不应超过1/3000,在困难地区,相对误差也不应大于()。

  • A、1/500
  • B、1/lOOO
  • C、l/2000
  • D、1/4000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什么是直线定线?钢尺一般量距和精密量距各用什么方法定线?


正确答案:当地面两点间距离较长时,往往以一整尺长为一尺段,进行分段丈量。分段丈量首先要做的是将所有分段点标定在待测直线上,这一工作称为直线定线。钢尺一般量距采用目测定线的方法,精密量距时采用经纬仪定线。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