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和()两大部分。()

题目

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和()两大部分。()

  • A、地壳与地幔
  • B、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
  • C、生物圈.岩石圈
  • D、水圈与大气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地球圈层结构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第2题:

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和().软法圈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合称为().


正确答案: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

第3题: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三个圈层。


正确答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5题:

地球表面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


正确答案:岩石圈

第6题: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和()。


正确答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7题:

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个圈层。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阅读关于“地理的圈层结构”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的内容要求:“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球的圈层结构”的部分内容。
探索:盒子里面是什么?
1.老师提前准备三个外表一样的密封小盒子,里面分别装有一件不同的物品。
2.请学生们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如搓、拍、称重等,猜测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物品。
思考:如果请你研究地球内部的信息,这个小实验对你有什么启发?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地球内部信息的?
※学习指南
1.地球内部的结构可分为几层?各有什么特征?
2.地球外部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征?
提示:在阅读的时候把每个标题用个“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改写一下,并在阅读的时候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地球具有圈层结构,从外部到内部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六个圈层,其中前三个圈层为地球的外部圈层,后三个圈层为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将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习活动等),并说明设理由。


答案:
解析:
(1)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组成。知道地核、地幔、地壳的基本特征。知道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的构成。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训练,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学会运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和强烈欲望。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地球系统观和责任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电影“2012末日预言”片段,引入课题。提问如何了解鸡蛋结构?反问如何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呢?教师讲述: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我们所能直接探测到的只是地球浅浅的一层表层,地球的内部结构,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因此,地震波研究是目前采用的推测地球内部结构及物质组成的最基本方法之一。设计意图: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新课教学】地球具有圈层结构,从内部到外部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六个圈层。其中前三个圈层为地球的外部圈层,后三个圈层为地球的内部圈层。①划分依据:地震波教师设问:什么叫地震波?地震波分几种?不同的地震有哪些传播特点?教师展示:结合生活实例,如绳子的抖动、声音的传播,来讲解纵波与横波的概念;利用动画演示地震波纵波与横波自地下向地表传播过程。学生总结:完成“纵波与横波的特点”填充表格。特点分类传播速度所经物质状态共同点纵波较快固体、液体、气体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横波较慢固体设计意图:用直观的动画和形象的生活实例,来解释地震波,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②圈层的划分猜想假设:展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图”,推测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并绘制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后。设计意图:利用地图创设探究情境,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也为地理课堂教学生成提供平台。展示图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



问题引导:地球内部存在几个不不连续界面?它们的位置在哪里?

第9题:

论述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


正确答案: (1)、地球的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状态,地球内部有圈层由外向内分三层: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古登堡面以上至莫霍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层,由岩石组成,是相对刚性的外壳。其下届为莫霍面与地幔分开。陆壳具有双层结构,其分界面称为康拉德面。上层主要由氧硅铝等组成,称为硅铝层。其主要岩石为酸性岩浆岩和变质岩,故又称为花岗岩质层。岩石密度平均2.7g/cm3。下层主要成分是氧硅铁镁,称硅镁层。岩石主要是基性岩浆岩,又称为玄武质层,岩石密度平均3.0g/cm3。大洋地壳缺少硅铝层,只有硅镁层,为单层结构,厚度变化在5-8km之间,平均厚度6km,大洋地壳最薄处不足0.5km。
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厚度2880km,平均密度4.5g/cm3,以1000km为界(雷波帝面)将其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从地表至250km深度划分两个带,0—70km为A带,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部分,通常称岩石圈。70-250km为B带,岩石接近熔点,但并未完全熔化,只有10%左右的熔融物质,物质可以缓慢流动和对流,岩石强度降低,故又称软流圈。地核以古登堡面与地幔为界限。由2880km至地心为地核。地核又根据4640km和5120km深度划分为外核、过度层和内核三个圈层。
(2)、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圈层。大气圈是指环绕地球的最外面的一个圈层,由大气组成。物质成分:以N、O为主,占98.5%,其次为CO2、水气和固体杂质。水圈:由地球表层的水体组成。组成水圈的水体包括海洋、冰川、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以及矿物中的结晶水。生物圈:是由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地带构成的圈层。生物的生活范围:陆地的表面、水体的上层、地表以下的土壤和岩石的裂隙内。某些深海底和大气中都发现有生命活动迹象。

第10题: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石圈是地球外部圈层的重要组成
  •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且很规则的圈层
  • C、地球的外部圈层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 D、生物圈不仅是地球生物的总称,还包括其生存环境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