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管仲为安徽颍上人。他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

题目

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管仲为安徽颍上人。他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市也者,劝也(促进),所以起本事(农事)”等。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劝告统治者要以农为本
  • B、商业兴旺带动农业发展
  • C、提出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 D、认识到物质的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于春秋时期的某国,如果仓廪实或衣食足,则民知礼节或知荣辱。如果民知礼节或知荣辱,则或者国富,或者民强。如果民强,则百业兴。事实上该国并非国富,而且并非百业兴。由此可推出( )。 A.该国仓廪实但并非衣食足 B.该国并非仓廪实但衣食足 C.该国仓廪实且衣食足 D.该国并非仓廪实且并非衣食足


正确答案:D
考查复言命题的有效推理。题干的逻辑关系可整理如下:①仓廪实或衣食足→知礼节或知荣辱→或者国富或者民强;②民强→百业兴。题干已知“并非百业兴”,则否定了②的后件,可推出否定的前件,即“并非民强”;再结合题于已知条件“并非国富”,则否定了条件①的后件,可推出否定的前件,即“并非仓廪实且并非衣食足”。故答案选D。

第2题: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哲学思想。 ( )


答案:对
解析: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并没有科学地表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只是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故本题判断正确。

第3题:

提出“仓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是我省春秋时期杰出思想家( )。


正确答案:
管仲

第4题:

春秋时代,谁主张“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正确答案: 管子

第5题:

辨析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正确答案: 这是春秋初期管仲关于道德起源和基础的观点。意思是是说一个人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然后才能懂礼貌、讲道德。具有唯物主义倾向,但道德与物质生活之间并非是机械的、自然而然的联系,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对物质生活的反作用。

第6题: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这句话反映人的需要具有( )。

A.自然性
B.层次性
C.选择性
D.动力性

答案:B
解析:
题干意思为丰衣足食才会知晓荣誉和耻辱,粮仓充足才能知道礼仪。引申为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去追求更高层级的需要,体现了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

第7题:

()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A、孔子
  • B、孟子
  • C、管子
  • D、子产

正确答案:C

第8题:

()明确提出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著名论点。

A、小白

B、周公

C、庄子

D、管仲


参考答案:D

第9题:

《管子·牧民篇》中讲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 A、整体性
  • B、选择性
  • C、层次性
  • D、动力性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