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

题目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并指出:“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据此概括孙中山辞职的原因不包括()

  • A、履行对袁世凯的承诺
  • B、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
  • C、重心要转向解决民生问题
  • D、对袁世凯抱有幻想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历史必修1中对辛亥革命的教学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下面是某教师讲授《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国内。各省的代表到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这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从此结束。孙中山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谈谈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学生分小组讨论5分钟,各组代表发言5分钟。最后,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
问题:
(1)你认为在《辛亥革命》一课中安排这样的讨论主题是否得当 请结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课程内容体系说明理由。(10分)
(2)教师拟定课堂讨论的主题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 (6分)


答案:
解析:
(1)不得当。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该教师的讨论主题“谈谈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中所起的历史作用”是围绕孙中山个人的影响进行的小组讨论。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从课程内容体系来看,孙中山个人的历史作用并非该课内容的重难点部分。不应该选为讨论主题。
(2)从主题自身的内容考虑:
①注意主题内容的综合性;
②加强主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
③注意主题的目标性,要符合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课程内容体系,能够完成课堂目标。
从学生角度考虑:
①注意主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②主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能力,既能引发学生思考,又要保证学生认真思考后能够解决这一主题。

第2题:

辛亥革命胜利后()领导革命党人在()建立了中华民国。

  • A、袁世凯;北京
  • B、孙中山;广州
  • C、黎元洪;北京
  • D、孙中山;南京

正确答案:D

第3题: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A.一九一二年

B.一九一一年

C.一八一六年

D.一九一九年


正确答案:B

第4题:

《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 C、“创立民国”
  • D、“天下为公”

正确答案:B

第5题: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振兴中华的唯一出路是发展教育。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颁布

答案:C
解析: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至此,“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清王朝的统治寿终正寝。因此,正确答案是C。

第7题:

为确立自由新闻体制,辛亥革命后的孙中山的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将言论出版的自由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2、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核减新闻邮电费,以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
3、废止清政府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旧法令。
4、合理解决了围绕《中华民国暂行报律》引发的一场风波。

第8题: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有幸在总统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之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这既是我心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缺的保障。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部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

材料二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员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军之力实多”。

——《中国革命记录》

近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C.(1)华盛顿:推行行政首长定期更替;回归私人生活。孙中山: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重心要转向解决民生问题。

第9题:

孙中山、黄兴等人领导的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历史上称为()。

  • A、太平天国革命
  • B、土地革命
  • C、辛亥革命

正确答案:C

第10题: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于中华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孙中山得到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 B、中华民中的成立
  • C、宣统帝下诏退位
  • D、《临时约法》颁布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