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

题目

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讲“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 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 B、葡萄牙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
  • 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 D、西班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个商人卖出两件商品,进价共420元,其中一件商品赚了l0%,另一件商品亏了
10%,但总的算来他还是赚了5%,请问两件商品的进价相差多少?

A: 150元
B: 180元
C: 210元
D: 250元

答案:C
解析:
运用十字交叉法.

第2题:

某投资者预通过蝶式套利进行玉米期货交易,他买入2手1月份玉米期货合约,同时卖出5手3月份玉米期货合约,再()

  • A、同时买入3手5月份玉米期货合约
  • B、一天后买人3手5月份玉米期货合约
  • C、同时买人1手5月份玉米期货合约
  • D、一天后卖出3手5月份玉米期货合约

正确答案:A

第3题:

40%体表烧伤患者功能继续改善时,希望有机会回去工作,这时应告诉他 ( )

A、对他来说,回去工作是不现实的目标

B、能回去工作,但不能去受伤的同一地方

C、回去工作是一件复杂的事,要考虑许多是否适合于他的因素

D、回去工作的基础是皮肤烧伤面积的百分数和部位,还要考虑他有30%的可能致残

E、回去工作将决定于检查的功能能力,这种检查可在门诊进行


参考答案:C

第4题:

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讲“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 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 B、葡萄牙商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
  • 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 D、葡萄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正确答案:D

第5题:

在地球上小王子遇到一位商人,他专门出售一种()的改良药丸。()吞服一粒,就不会感到口渴。


正确答案:生津解渴;每个星期

第6题:

自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答案:A
解析:
白居易是唐朝诗人,草市在唐朝时已经出现,从材料信息看。商人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故A项正确;“会馆”出现在明清时期,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唐朝社会宽容,但商人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故C项错误;海禁政策实行于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

第7题:

《伊索寓言》中有个人买驴,要牵回去试一试,结果那头驴走到了()的身边。

  • A、买驴人
  • B、卖驴人
  • C、最漂亮的一头驴身边
  • D、最好吃懒做的一头驴身边

正确答案:D

第8题:

玉米、甘薯早期由欧洲商人带到了欧洲,又由阿拉伯、波斯商人带到了中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对

第9题:

离开食人国,辛巴达又来到了一个王国,他靠()赚了许多钱,成了岛国上家喻户晓的人物。

  • A、做马鞍卖
  • B、卖宝石
  • C、做苦工

正确答案:A

第10题:

下面是某初中教师在讲授《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课时的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再来想一想,新航路开辟完成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学生阅读资料并思考下面问题)(1)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讲“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他还要感谢()。(3)美洲的土著居民是什么人?黑人是不是自古就生活在美洲大陆上?请同学们想一想,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师:玉米的原产地在哪里?是通过什么渠道来到欧洲的?非洲的咖啡是通过什么渠道到达美洲的?生长在非洲的黑人为什么去了美洲?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总结归纳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1)对西欧:引发了商业革命,促成了西欧在商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2)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但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3)对非洲:非洲成为欧洲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罪恶的黑奴贸易开始。(4)对亚洲:欧洲殖民者最初在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白银大量流入也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5)对全球: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问题:请对该教学片段中教师的习题设计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 在该教学片段中,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教师首先请学生做材料选择题,然后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一步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较为符合初中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但教学最后环节让学生阅读教材后归纳总结的结论也只是对教材内容的梳理,不仅受教材的局限较大,学生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玉米的原产地在哪里?”“通过什么渠道来到欧洲的?”“非洲的咖啡是通过什么渠道到达美洲的?”“生长在非洲的黑人为什么去了美洲?”等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你认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求统一,教材上的资料可以作为补充。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