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以工书闻名天下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特点如何?

题目

南宋末以工书闻名天下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特点如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初唐最负盛名,并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和提高产生重大影响的书法家是谁?其事迹如何?


正确答案:初唐最负盛名书家是欧阳询。欧阳询(公元五五七——六四一年)。字信本,潭洲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人。出身豪族。他最初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后来在楷法中参以古隶用笔,终于自成一家。欧体字体方笔圆,险劲瘦硬,中宫收敛,外画伸展,法度森严,点画工妙。据说他作书从不选择纸笔,随便用什么笔都能作出佳品,这一点连褚遂良也不得不佩服。他八种书体都精通。最佳为楷书,其结构方式,被后人奉为准则,归纳为“结体三十六法”。因此,人们得到他的书信文字,都当作楷模,连高丽国也极看重他的书法,曾派专人到中国来求他的书迹。此事后来被唐高祖得知,便感叹地说想不到欧阳询的书名,竟能远播国外。

第2题:

隋朝以前还有没有其他的书法家?其创作特点和流传情况如何?


正确答案: 隋朝以前对中国文字进行创造、整理、推广的人物和一部分书法艺术家。事实上,中国文字、书法的创造和发展,是和历代广大人民密不可分的。据粗略统计,隋代以前在历史典籍上有明确记载的书法家(包括汉字的创造、整理者)就有近八百人之多。前面介绍的书法家还不到十分之一。还有更多的未名书家,亦给我们留下了灿烂、丰富的书法艺术作品。仅现已发现的隋代以前留下来的书迹(包括金石、简帛、手札、墨迹等)就有一千五百余种。这些书迹有明确记载其书者姓名的为数极少。其中在书法史上极有名的,具有重大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书迹,如两周的《散氏盘》、《毛公鼎》等大量金文,东周、秦汉的不少简书、帛书,汉代大部分著名的隶书碑刻,如《五凤刻石》、《褒斜道》、《石门颂》、《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都是未名书法家所书。以后,南北朝时期的碑刻、墓志、摩崖亦很少有书家留名的。如“二爨碑”、《张猛龙碑》、《龙门造象记》等,北魏墓志均无留下作者姓名。像前面介绍的《石门铭》书者王远和《始平公》书者朱义章等那样在石上留下姓名的是很少见的。可见历史典籍上记载的近八百名书家,也仅仅是历史上书家的一小部分。由于政治,文化,经济、天灾人祸等多种原因,更多书家的名字没能流传于世,他们的作品也大部分散轶湮没。如据史料记载,王羲之的真迹仅搜罗到唐太宗李世民手中的就二百七十一件,而至今竟连一件真迹都没保存下来,就是极为明显的一例。
尽管在东汉后期书法已进入到了艺术自觉的时代,并开始在王公贵胄官宦阶层中流传开来,甚至有以书法好而入选做官的。但总的来看,其学书写字的目的大部分还是属于实用性质的。很多人尚没有以书名传世的意识产生。另外,从书写材料用具及方式来看,仅以石刻能较为长久的留传,其他方式的手书如简牍、手札、帛书等,非入墓葬,很难保存。再则能上史册的多属名宦显贵,一般的平民书家很难名入史册,也大多无经济能力刻碑立传,因此,隋以前的书家很少传名于世。另外,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风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书迹及书法家名字的流传。如南北朝时期,北朝注重碑刻,但在石头上凿行草比凿楷书就难度大得多,故北朝楷书多传,而行草少见,而南朝禁厚葬,禁碑刻,其楷书流传很少而行草则传世较多。碑刻、墓志又多处荒山野外,手札、墨迹多存之于宫廷内府,因此以书法家名世的南朝人比北朝人就多得多。这也是历史发展的自然结果。

第3题:

关于书法问题

欧楷笔画有哪些主要特点?

楷书4大书法家的名字是什么?

《兰亭序》是哪位书法家的书迹?

书法史上“二王”是指哪两位书法家?

抬印的具体过程是什么?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赵(赵孟頫)
欧楷笔画:笔力险劲,结构独异,骨气劲峭,法度谨严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原迹已失,现在的都是仿的或拓本
“二王”是指王羲之和他儿(王献之)!
抬印?是拓印吗?(以下来源于百科)
制作拓本系先将湿纸覆于铭文表面,以兔毫毛笔将其压入每一凹陷之刻痕。(另一作法 为以干纸覆盖,于压入前涂以米制或面制浆糊。) 俟纸将干时,以蘸有墨汁之垫 子覆压其上。然后将纸由石碑揭下。由于黑色墨汁未曾接触到压入凹痕部分,因此 制成之拓本遂成黑底白字。(若碑文刻成凸版而非凹版 则黑白位置互换。) 此种 拓本制作技术即使不早于中国印刷术之发明,显亦与之同时。许多学者主张,木版 印刷应系演变自刻印取模技术;用于印刷,乃先于木板上刻出反方向之凸起形像, 继于凸起部涂墨,再以纸覆盖,实即拓本制法之逆向操作。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赵(赵孟頫)欧楷笔画:笔力险劲,结构独异,骨气劲峭,法度谨严《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原迹已失,现在的都是仿的或拓本“二王”是指王羲之和他儿(王献之)!抬印?是拓印吗?(以下来源于百科)制作拓本系先将湿纸覆于铭文表面,以兔毫毛笔将其压入每一凹陷之刻痕。(另一作法 为以干纸覆盖,于压入前涂以米制或面制浆糊。) 俟纸将干时,以蘸有墨汁之垫 子覆压其上。然后将纸由石碑揭下。由于黑色墨汁未曾接触到压入凹痕部分,因此 制成之拓本遂成黑底白字。(若碑文刻成凸版而非凹版 则黑白位置互换。) 此种 拓本制作技术即使不早于中国印刷术之发明,显亦与之同时。许多学者主张,木版 印刷应系演变自刻印取模技术;用于印刷,乃先于木板上刻出反方向之凸起形像, 继于凸起部涂墨,再以纸覆盖,实即拓本制法之逆向操作。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赵(赵孟頫)欧楷笔画:笔力险劲,结构独异,骨气劲峭,法度谨严《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原迹已失,现在的都是仿的或拓本“二王”是指王羲之和他儿(王献之)!抬印?是拓印吗?(以下来源于百科)制作拓本系先将湿纸覆于铭文表面,以兔毫毛笔将其压入每一凹陷之刻痕。(另一作法 为以干纸覆盖,于压入前涂以米制或面制浆糊。) 俟纸将干时,以蘸有墨汁之垫 子覆压其上。然后将纸由石碑揭下。由于黑色墨汁未曾接触到压入凹痕部分,因此 制成之拓本遂成黑底白字。(若碑文刻成凸版而非凹版 则黑白位置互换。) 此种 拓本制作技术即使不早于中国印刷术之发明,显亦与之同时。许多学者主张,木版 印刷应系演变自刻印取模技术;用于印刷,乃先于木板上刻出反方向之凸起形像, 继于凸起部涂墨,再以纸覆盖,实即拓本制法之逆向操作。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赵(赵孟頫)欧楷笔画:笔力险劲,结构独异,骨气劲峭,法度谨严《兰亭序》是王羲之的!原迹已失,现在的都是仿的或拓本“二王”是指王羲之和他儿(王献之)!抬印?是拓印吗?(以下来源于百科)制作拓本系先将湿纸覆于铭文表面,以兔毫毛笔将其压入每一凹陷之刻痕。(另一作法 为以干纸覆盖,于压入前涂以米制或面制浆糊。) 俟纸将干时,以蘸有墨汁之垫 子覆压其上。然后将纸由石碑揭下。由于黑色墨汁未曾接触到压入凹痕部分,因此 制成之拓本遂成黑底白字。(若碑文刻成凸版而非凹版 则黑白位置互换。) 此种 拓本制作技术即使不早于中国印刷术之发明,显亦与之同时。许多学者主张,木版 印刷应系演变自刻印取模技术;用于印刷,乃先于木板上刻出反方向之凸起形像, 继于凸起部涂墨,再以纸覆盖,实即拓本制法之逆向操作。

漏风入笔
欧阳询、柳宗元、颜真卿、赵孟頫
王羲之
王羲之、王献之

第4题:

当代最著名的书法家是谁?


正确答案: 当代最著名的书法家是启功。

第5题:

被称为书中仙手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是谁,其书法活动及传世书迹怎样?


正确答案: 李邕(公元六七八——七四七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李邕曾任汲郡、北海太守,人称他为“李北海”。天宝六年,因犯奸赃事,复遭奸相李林甫的暗算,终于被杖杀在北海郡任内,时年七十三岁。
李邕长于碑颂之文,士大夫和寺庙人员经常拿金帛去求文,前后撰碑约八百通,报酬极巨。当时认为从古以来,卖字得钱者没有超过李邕的。但他性格豪侈,放纵游猎,仗义疏财,有时还不拘小节,要受一点人家的贿赂。却因好拯济穷苦,所以到头来仍是家中没有积蓄。由于李邕爱才,使得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等晚辈都和他有交游。同时代人张鷟《朝野佥载》说李邕:“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皆过人,时谓六绝。”在书法上,他的行、草为最著名。其书以王羲之为宗,得到要妙后,便摆脱旧法,笔力一新。用笔深厚坚劲,拗峭凌厉而不失法度,李阳冰称他为书中“仙手”。他对书法力主创新,反对人家模仿他,曾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作品有《叶有道碑》、《端州石室记》、《法华寺碑》、《李秀碑》等,其中以《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与《岳麓寺碑》最为著名。

第6题:

东汉末期,善于制墨并著有《笔经》一卷的书法家是谁?后人对其书法的评价如何?


正确答案:是韦诞。韦诞生于东汉灵帝光和二年,卒于三国魏齐王芳嘉平五年(公元一七九——二五三年),享年七十五岁。京兆(今西安市)人,字仲将。有文才,善辞章。是张芝的弟子,以能书称世。相传曹魏的宝器题名,多是由韦诞所书。有一次,魏明帝建造凌霄殿。误把没有写字的榜额先安到了凌霄殿上,没有办法,只好用辘轳把韦诞吊起来送到榜额旁边,在离地二十五丈高的地方书写,待写好下来,倾刻间,竟然头发都变白了。梁武帝萧衍认为韦诞的书法“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唐窦臮《述书赋·上》称赞道:“魏之仲将,奋藻独步,或迸泉涌溢,或错玉班布,皆迹遗情忘,契入神悟。”张怀瓘说其“诸书并善,尤精题署”。谓其草书虽好,但却不如索靖。还将其八分、隶书、章草、飞白列入妙品,小篆列入能品。他还善于制墨,颇有盛名。他很讲究书写工具的优劣,每次写字,都要使用张芝造的笔,左伯造的纸和自己造的墨。书论有《笔经》一卷传世。

第7题:

明朝初年,人们得其“片纸只字者宝秘以为荣”的书法家是谁?


正确答案:危素。生于元成宗大德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一三零三年——公元一三七二年)。江西金溪(即今江西金溪县)人,字太朴,一字云林。曾出仕元朝筵经检讨。修宋、辽、金三史。并注释《尔雅》。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明初翰林侍讲学士,与宋濂同修《元史》,兼弘文馆学士。宋濂称危素:“博学善文辞,尤精于书,得片纸只字者,宝秘以为荣。”他的楷书、行书、草书都很好。当时很多名门望族、官宦之家、道观、释庙等地的匾额碑碣,多是出自危素手书。

第8题:

黄庭坚是( )的大书法家。

A、南宋

B、北宋

C、元

D、唐


正确答案:B

第9题:

因反对立武承嗣为太子而惨遭杀害的书法家是谁,其书艺如何?


正确答案:是欧阳通。欧阳通,字通师。父亲欧阳询是唐代最著名的书家之一,曾因创“欧体书”而称雄一时。父亲去世时,欧阳通年纪还很小,母亲徐氏教他欧体书。为激励他努力学习,徐氏常常给他钱叫他去买父亲的遗迹。这样一来,欧阳通便因为仰慕父亲的美名而锐意进取,数年之间,就书艺大成。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大小欧阳体。”欧阳通的书法在险峻劲拔方面稍越其父,但在含蓄浑穆上则略有逊色。他最著名的碑版为《道因法师碑》和《泉男生墓志》。《泉男生墓志》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

第10题:

被杨守敬誉为“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造诣究竟怎样?


正确答案:是翁同龢。他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他生于清宣宗道光十年,卒于清德宗光绪三十年(公元一八三○——一九○四年)。江苏常熟人。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咸丰六年状元。卒谥文恭。翁同龢的书法主要学自颜真卿、米芾。在辞官归家后,又学了一段北碑,书法气息淳厚,不拘一格,超逸宽博,有颜书的雍容和北碑的浑穆之气。杨守敬之说实不为过誉之言。清徐珂在其《清稗类钞》一书中也评曰:“叔平相国书法不拘一格,为乾、嘉以后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