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某与李某(系公安民警)是夫妻,因感情破裂离婚,在接受省、市综治民调时,何某由此因个人恩怨对整体政法队伍打了低分,何某的这种做法对吗?

题目

何某与李某(系公安民警)是夫妻,因感情破裂离婚,在接受省、市综治民调时,何某由此因个人恩怨对整体政法队伍打了低分,何某的这种做法对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李某与王某婚后感情一直比较平淡,后来李某发现丈夫王某婚外与同性居住,遂起诉到法院请求离婚。双方均表示无法共同生活,同意离婚。但李某提出,因双方感情破裂系王某单方面过错所致,故要求王某赔偿10万元,妻子主张同性恋丈夫离婚时进行赔偿可以吗?


参考答案:

根据现行《婚姻法》的规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情形为: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而《婚姻法司法解释(一)》将“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解释为“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也就是说,与婚外同性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并不在法律的调整范围内。世界卫生组织早已不将同性恋者视为病态,而是视为一种不同的性取向,一些国家法律还赋予同性恋合法的婚姻地位。因此,由于王某的行为不在《婚姻法》列举的离婚损害赔偿范围之内,对妻子李某要求离婚损害赔偿的主张不予支持。


第2题:

王某与李某结婚5年,王某因与李某感情不和而起诉离婚,诉讼中双方因王某婚后公司发给的医药补助费的归属发生争议。李某坚持按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王某坚持系个人财产。关于王某的医药补助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王某个人财产处理

B.应按王某与李某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C.认定结婚10年以上,医药补助费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D.按李某个人财产处理


参考答案:A
解析:《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①一方的婚前财产;②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③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④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⑤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可见,题中王某的医疗补助费应按王某个人财产处理。

第3题:

何某为出卖牟利,以介绍工作为由将女青年黄某诱骗至中山市某村。该村有一村民谢某,因40岁还未娶亲故以20000元的价格向何某收买黄某。其后谢某将黄某每日锁在家中。问:何某、谢某的行为分别构成何罪?


参考答案:①何某构成拐卖妇女罪。②谢某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非法拘禁罪。

第4题:

2017年1月26日17时许,某县何坝镇村民林某为小孩过满月,邀请同村罗某、李某等十余人在家聚会。21时许,罗某、李某因相互劝酒发生口角后,罗某打了李某背部一拳,致李某滑倒在地扭伤脚踝。随后,李某拨打110报警。

民警在初步了解现场情况后,按规定开展调查工作。下列不应采取的工作做法是:

A.将伤者李某送往县医院救治
B.对林某进行询问调查
C.对罗某进行强制传唤
D.对现场进行勘验、检查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行政执法基础知识。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的程序规定》第五十三条: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违反治安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出境入境管理的嫌疑人以及法律规定可以强制传唤的其他违法嫌疑人,经公安派出所、县级以上公安办案部门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传唤。强制传唤时,可以依法使用手铐、警绳等约束性警械。公安应当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被传唤人,并通知其家属。本题中罗某不符合强制传唤的情形,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李某受伤,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选项本身是正确的,因此A不当选;选项B,林某作为证人,有作证的义务,对林某进行询问调查也是正确的,因此不当选;选项D民警开展调查工作,对现场进行勘验检查,选项本身也是正确的,不当选,因此本题选择C。

第5题:

朱某和何某共同出资购买了一套房屋用于“炒房”,二人约定各自对该房屋享有一半的份额。后何某不幸遭遇车祸身亡,则关于其份额的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朱某可以其与何某具有共有关系为由,主张对何某遗留下来的份额行使优先购买权
B.何某遗留下来的份额属于其遗产,在何某与朱某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应当先按继承法处理
C.因何某死亡,其份额自动归其继承人继承
D.因何某死亡,其份额自动消灭,朱某取得对该房屋的完整的所有权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共有人死亡后共有份额的处分。根据《物权法解释(一)》第9条的规定,共有份额的权利主体因继承、遗赠等原因发生变化时,其他按份共有人主张优先购买权的,不予支持,但按份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因此,当何某死亡时,其享有的房屋份额应当自动归属于其财产。在其生前与朱某没有其他约定的情况下,该份额应当排除朱某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第6题:

何某与刘某系某企业的职工,何某、刘某分别于2009年3月、2010年1月与企业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均为2个月。2010年2月何某因身体不适向企业提出调换工作岗位的申请,并提供了医院证明。刘某于2010年2月因喝酒在岗期间与同事打架,并将同事打伤。2010年2月企业以何某不能胜任工作,刘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解除了与何某和刘某的劳动合同。何某与刘某不服,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请问:

(1)该企业解除与何某的劳动合同是否合理?为什么?

(2)该企业解除与刘某的劳动合同是否合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1)该企业不应解除与何某的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二项的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应先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何某是因身体不适提出调整工作岗位的,并出具了医院证明,提出调换工作的理由是充分的,企业应对何某进行转岗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若何某仍不能胜任工作时,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何某的劳动合同。
  (2)该企业解除与刘某的劳动合同是正确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刘某在试用期内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即严重违反企业的规章制度,该企业可以在试用期解除其劳动合同。

第7题:

何某与其妻子是高中同学,一直以来感情都不错,但是最近何某发生婚外情,导致与妻子关系紧张,他感到很烦恼,前来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在与社会工作者的交谈中,何某一直强调婚外情是对婚姻生活的补充,觉得妻子的反应过于激烈,与社会现实不符。对何某的这种看法,社会工作者最恰当的做法是( )。

A.接受何某的看法

B.对何某的看法不发表意见

C.不同意但表示理解何某的烦恼

D.说服何某接受主流价值观


正确答案:C
家庭服务也叫家庭社会工作,它是因社会或家庭成员方面的原因使正常的家庭生活陷入困境而由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支持性服务。家庭服务以家庭整体为服务对象,其目的是通过协调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帮助恢复家庭的正常生活,发挥其正常功能。例如,夫妻不睦、离婚、家庭暴力、亲子关系紧张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生活。某家庭成员的严重疾病及其照顾会打乱原来的家庭生活。家庭成员失业会严重影响家庭的经济生活乃至家庭成员关系。当家庭出现上述较严重问题时,社会工作者应帮助家庭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家庭和谐。因此,针对题干的案例,社会工作者最恰当的做法是不同意但是表示理解何某的看法。

第8题:

何某经人介绍与现役军人郭某相识、恋爱,二人草率结婚,婚后感情一直不好,后来郭某认识另外一个女人郑某,并与郑某在外同居,长期不回家。何某向法院起诉要求与郭某离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何某要求离婚必须经过郭某同意才行

B.法院可以准予何某与郭某离婚

C.郭某有权禁止何某提出离婚

D.法院第一次不应当准予何某与郭某离婚,如果6个月以后何某再次向法院提出离婚的,法院可以准予离婚


正确答案:B
《婚姻法》关于保护军婚的原则规定,第33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军人配偶要求离婚都必须经过军人的同意,当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时候,就无须经过军人同意。但是,法律并没有规定何种情况构成重大过错,按照一般的理解,如果军人一方有重婚行为、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则应当视为重大过错。

第9题:

2017年1月26日17时许,某县何坝镇村民林某为小孩过满月,邀请同村罗某、李某等十余人在家聚会。21时许,罗某、李某因相互劝酒发生口角后,罗某打了李某背部一拳,致李某滑倒在地扭伤脚踝。随后,李某拨打110报警。

罗某酒醒后表示很后悔,称愿意赔礼道歉,赔偿李某损失,希望公安机关调解处理。李某接受道歉,同意调解。后在民警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假如罗某不履行协议,李某不满找到公安民警,民警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A.对罗某进行强制执行
B.对罗某进行治安处罚
C.告知李某提起行政诉讼
D.重新主持治安调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行政执法基础知识。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本案中,达成调解协议后,罗某不履行调解协议,因此公安机关应当对罗某给予处罚,因此A、C、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10题:

2017年1月26日17时许,某县何坝镇村民林某为小孩过满月,邀请同村罗某、李某等十余人在家聚会。21时许,罗某、李某因相互劝酒发生口角后,罗某打了李某背部一拳,致李某滑倒在地扭伤脚踝。随后,李某拨打110报警。

民警在询问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罗某因丢失身价证未能贷款。李某说风凉话引发罗某不满导致冲突。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防止再起冲突,民警下列做法恰当的是:

A.对林某批评教育,承诺帮林某追讨酒宴损失
B.对罗某批评教育、承诺帮罗某补办身份证
C..对罗某批评教育,承诺帮罗某贷到款
D.对李某批评教育,承诺让罗某履行调解协议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纠纷化解。选项A,林某并非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者,因此民警不能对林某批评教育,也无权帮林某追讨酒宴损失,酒宴损失属于民事纠纷,非公安机关管辖范围,因此A有误,排除;选项B,对违法者罗某进行批评教育是正确的,同时帮助罗某补办身份证属于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因此B当选;选项C,承诺帮助罗某贷到款,不属于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由民法调整,因此排除;选项D,承诺让罗某履行调解协议有误,公安机关无权做出承诺,是否履行调解协议具有自愿性,因此排除。因此本题选择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