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需重点查阅()

题目

开展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需重点查阅()

  • A、《考工记》
  • B、《神农本草经》
  • C、《齐民要术》
  • D、《梦溪笔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深圳市大力推进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开展了以下哪种项目研究?()

A.开展由班主任主持的探究性小课题项目

B.开展由学校主持的探究性小课题项目

C.开展由学生主持的探究性小课题项目

D.开展由信息技术教师主持的探究性小课题项目


答案:C

第2题:

简述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


答案:
解析: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在世界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均在这个时期发明和被广泛使用,并传到了欧洲等地,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比欧洲人使用活字排版印刷早了400多年;我国宋代指南针已经普遍用于航海,后来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和“十二气历”早于英国800年;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准确计算出一年365.2425天,与现行公历几乎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火药在宋元时代被广泛用于军事,传到欧洲后,启发了近代化学的产生。这些均说明,宋元时期,我国的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于世界,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科学文化的进步。中国古代文明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题指要】 这是一道考查考生掌握综合知识要点能力的题目。回答此题首先要全面将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列举出来;其次说明这些成就在世界上都是早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很多 年的伟大成就;第三讲明宋元时期的这些科技成就传遍了世界,对整个人类的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样回答就能够充分说明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知识要点不可缺少,这是本题得分的关键,至于分析说明倒不太重要。

第3题: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探讨性学习,需重点查阅( )

A.《考工记》

B.《神农本草经》

C.《齐民要术》

D.《梦溪笔谈》


正确答案:D
D【解析】《考工记》是先秦时期的手工艺专著,《神农本草经》是东汉时期医药学著作,《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著的综合性农书,《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著的自然科学著作。

第4题:

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来源是()

  • A、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
  • B、宋元时期的"小说家"话本
  • C、宋元时期的"说经"话本
  • D、宋元时期的"诗话"话本

正确答案:C

第5题:

宋元时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有(  )。 ①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②郭守敬的“授时历” ③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④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火器发明和使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张衡是汉朝人,可排除。

第6题:

在幼儿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意义是:满足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需要、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知识的水平、培养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基本学习方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7题:

简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答案:
解析:
(1)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2)合作学习是一种班级上课环境里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以合作方式开展学习的高度组织化和结构化的教学方式。
(3)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组织、参与和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

第8题:

宋元时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有( )。 ①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②郭守敬的“授时历” ③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④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火器发明和使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C
张衡是汉朝人,可排除。

第9题:

宋元时期的道教特点?


正确答案: 一、出现了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局面。如白玉蟾,著有《玉降集》、《上清集》、《武夷集》。全真道北宗更是主张三教合一,认为三教同源,以《道德经》、《孝经》、《般若波罗密多经》。
二、在三教融合的基础上,道教修持方法发生了根本转变。内丹学逐渐成了道教主要的修持方法。同时,以为“长生”就是延长生命,提供修道的时间,只有炼成永存之“元神”,与道融为一体,才是修炼的目的。这个修炼观念的变化是道教教义的根本性转变,这使金元全真道的面目同以前宣传肉体不死信仰的道教有了本质不同。

第10题:

明清时期安徽有哪些突出的科技成就?


正确答案: (一)数学、天文学方面的成就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业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徽商对数学的重视,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徽商编了不少应用商业数学书籍,如《铜陵算法》、《算林拔萃》、《庸章算法》、《算法纂要》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位的《算法统宗》。该书是以算盘为计算工具的数学书。程大位在书中将珠算的加、减、乘、除、开方运算的口诀系统化、完整化,使珠算成为一种完全成熟的计算方法。
清代安徽的天文学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梅文鼎更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梅文鼎一生活了89岁,著书88种之多,其中绝大多数是天文、历法和数学著作。梅文鼎历法著作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其一,对中国古代历法的考证、补订和研究;其二,对西洋新法的疏解,并融会中西;其三,回答别人的疑问和授课的讲稿;其四,天文仪器的考察和说明;其五,方志中的天文部分。其对天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仅解释《授时历》、《大统历》中未载的计算原理、校补一些计算用表,就给后人阅读原历本带来很大便利。如平立定三差法及弧矢割圆术等,就是由于梅文鼎等人的阐发才使后人得明其真谛的。梅文鼎还对当时已经传入中国的西方天文学知识,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撰述多部著作,并参照中西星表,绘制了较为完备的星图。新的星图的绘制是他会通中西天文学方面一项较大的工作,主要是将托勒密的星表、《崇祯历书》的星表、Bayes的星表以及《天文实用》、《天学会通》等记录进行系统整理,统一名称,并有所增补,对研究我国关于恒星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他还创制了月道仪等天文仪器。
梅文鼎对清代数学的贡献也很大。梅文鼎数学著作据记载有26种,从种数来说不如其天文、历法著作多,但其卷数和篇幅却大有超过,其内容遍及遍及初等数学的各个门类——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和球面三角等。
(二)医学方面的成就
明清两代是安徽古代医学史上的鼎盛时期,医学人才济济,医著宏富,医学理论和临床各科都有诸多发明,为丰富和发展祖国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新安医学在全国独树一帜,令人瞩目。就医学人才而言,出现了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医家,如汪机、孙一奎、汪昂、吴谦,等。就医学著作而言,初步统计明清两代安徽医著约六百多种,约占清以前安徽医籍总数87.7%,新安一隅约四百余种,亦居全省之首。其内容涉及医学理论、临床实践、方书、本草、医案、丛书等各个方面,从通论到分科,从提高到普及,几乎应有尽有。其中吴昆的《医方考》是现存第一部注释医方专著,江昇的《医学类聚》则是第一部总结历代医案的专著。而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和吴谦等著《医宗金鉴》还被有关学者列为我国十大古医著之列。另外,吴勉学汇刻的《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痘疹大全八种》,顺琯辑刊的《薛氏医案二十四种》等,都是大型医学丛书。这些书籍对汇集和保存古代重要医学文献、促进祖国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医学理论上和实践中,新安医家们已形成系统的医药学知识,实践中重视调养脾胃、肝肾与气血,用药平正中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流派。对于中国独特的传染病学——“温病学”,新安医家如汪机、叶桂、郑康宸等人也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对于古代一种流传极广的传染病——天花,我国医家曾探索用种痘的方式来预防,而人痘接种法的发明,据典籍记载于16世纪中叶发明于宁国府太平县。
(三)物理学方面的成就
明清两代,随着安徽科技的空前繁荣,物理学领域随之出现著名学者及重要成就,较突出的是朱载堉和他的十二平均律,方以智撰述《物理小识》,以及郑复光《镜镜詅痴》。在物理学方面,朱载堉的最大贡献是他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千余年来的旧律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这是我国声学史的一项杰出贡献。朱载堉在八度音之间分成12个音程相等的半音,顺序组成12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可以用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的音阶,而且它们全音的音程都是一样的。这在乐律研究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相邻各律间的等程性,使新的乐律对任何曲调都能应用,转调自如,彻底解决了旋宫变调的问题,有利于曲调的创作和乐器的制造,有很高的的实用价值。
方以智在自然科学上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他所著的《物理小识》中。这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有光学、电学、磁学、声学、力学诸多方面。
郑复光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取得巨大成就的光学家,他最杰出的贡献则是光学成就。1935年,郑复光写成《镜镜詅痴》一书。《镜镜詅痴》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发明:在研究透明柱体时,发现了全反射现象;在讨论发光体的光学性质时,使用了“光面”概念;提出和讨论了小孔成像的理论;至于光量参数的提出,更是当时光学研究的先进成果。《镜镜詅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光学专著,它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总结了当时已有的各种光学知识,形成了一个融合中西的独特的光学体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