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烈度与()有关。

题目

地震烈度与()有关。

  • A、震级
  • B、震源深度
  • C、震中距
  • D、震区的土质条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震源、震中与震区的地震烈度的关系。


正确答案:震源距震中的距离远近,震中至震区的距离远近,都与地震烈度或破坏程度大小成反比。

第2题:

麦加利地震烈度是一个量度地震对某一特定地点所受到的影响的量度单位,由地震时地 面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地形地貌改变、人的感觉等宏观现象来判定。麦加利地震烈度从 感觉不到至全部损毁分为1至12度,5度或以上才会造成破坏,烈度会因观测地点的不同 而异。
根据上述定义,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与震源越近的地区麦加利地震烈度肯定越大
B.麦加利地震烈度并非地震之绝对强度
C.麦加利地震烈度与地震区域的各种条件有关
D.麦加利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破坏程度的标度

答案:A
解析:
麦加利地震烈度由地震时地面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地形地貌改变、人的 感觉等宏观现象来判定,而不是根据与震源的远近判定,A项说法错误。

第3题:

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A.建筑物类型

B.离震中的距离

C.行政区划

D.城市大小


参考答案:B

第4题:

与结构自振周期有关的因素是()

  • A、地震烈度
  • B、地震震级
  • C、结构自身的刚度与质量
  • D、建筑场地类别

正确答案:C

第5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关于特征周期的确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与地震震级有关
B、与地震烈度有关
C、与结构自振周期有关
D、与场地类别有关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2.1.7条规定,设计特征周期是指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简称特征周期。根据第5.2.5条规定,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5.1.4-2采用,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第6题:

下列有关地震烈度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

A.离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小
B.地震烈度分为12度
C.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烈度
D.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房屋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答案:C
解析: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房屋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分为12度,离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小。某一地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烈度为基本烈度。

第7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关于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

A、与地震烈度有关
B、与震中距无关
C、与拟建场地所处的抗震地段类别有关
D、与建筑所在地的场地类别无关

答案:A,C
解析:
AD两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5.1.4条规定,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B项,设计地震分组可更好地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同样烈度、同样场地条件的反应谱形状随着震源机制、震级大小、震中距远近等变化,可见地震影响系数与震中距有关;C项,根据第4.1.8条规定,当需要在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的陡坡、河岸及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第8题:

实际地震烈度与建筑物类型有关。()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9题:

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与(  )有关。

A.设计地震分组和地震烈度
B.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
C.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地震烈度
D.场地类别和地震烈度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2.3条,地震影响的特征周期应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

第10题:

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与《建筑抗震设计规则》不符的是()

  • A、地震烈度为6度时,最大高宽比为2.5
  • B、地震烈度为7度时,最大高宽比为2.5
  • C、地震烈度为7度时,最大高宽比为2.2
  • D、地震烈度为8度时,最大高宽比为2.0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