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初“西安事变”后范长江赴延安采访,所撰写的通讯后被编集

题目

1937年初“西安事变”后范长江赴延安采访,所撰写的通讯后被编集成册,名为()。

  • A、《中国的西北角》
  • B、《塞上行》
  • C、《延安归来》
  • D、《西行漫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通讯集《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以典型生动的细节,恳切优美的笔调为读者所喜爱,其作者是()。

  • A、邹韬奋
  • B、范长江
  • C、邵飘萍
  • D、张季鸾

正确答案:A

第2题: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我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及时制定了反对新的内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并派出代表团赴西安进行调解和谈判。请问代表团由哪几位同志组成?


正确答案: 周恩来、秦邦宪(博古)、叶剑英

第3题:

简要评述范长江西北采访的成果与意义。
1935年5月1日起,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名言离津南下,经烟台、青岛到上海,再沿长江西行,赴重庆、成都,沿途写作的通信于5月10日起在该发表。7月14日,又从成都出发,开始西北之行,至1936年6月结束,1936年8月,他将这次旅途中的通信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这些通讯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径,以及国民党统治的腐败,黑暗与各族人民的痛苦生活。更为可贵的是,该书首次客观而真实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

第4题:

1927年初,毛泽东回湖南湘潭、湘乡、长沙等地考察后,到哪里撰写了什么报告?


正确答案:毛泽东到武汉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第5题:

1937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简述范长江第一次在西北采访的经历、成果、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正确答案: 1935年7月,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开始了西北采写的历程。他追踪观察了解红军北上动向和考察西北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沿途采写了数十篇通讯,汇集出版《中国的西北角》一书,揭示了国民党腐败统治下西北的黑暗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并在有些文章中披露了红军北上的动向。
长江的西北通讯,内容充实,笔墨简洁生动,谈古说今,旁征博引。在采访过程中,充分表现了他勇于追求真理,不畏艰险,以及知识渊博的风格和素质。

第7题:

编集“富格尔商业通讯”的金融贸易所位于()

  • A、英国
  • B、意大利
  • C、尼德兰地区
  • D、德国

正确答案:D

第8题:

抗战时期出现了一股知识分子奔向延安的潮流,尤其是()“七七事变”后,从西安到延安的几百公里上,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男女知识分子前往延安。

  • A、1937年
  • B、1927年
  • C、1936年
  • D、1926年

正确答案:A

第9题:

结合《祁连山北的旅行》体味范长江西北通讯的特色。


正确答案: 范长江的西北通讯以《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两本通讯集子为代表。《祁连山北的旅行》出自中国的西北角,自此我们可以对范长江的西北通讯略有了解:
1.排篇布局,以其行程为线。《中国的西本角》是范长江当年以《大公报》记者的身份到西北进行采写工作,沿途采写并发回《大公报》发表的通讯的作品集子。因此各个篇章以其所到之处的观感为主。各篇的顺序也以其行程为线。
2.广泛运用诗歌典故,内容生动翔实。范长江曾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文学功底深厚。每到一处又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此,反映在他的文章中,史实运用生动而得体,文章可读性强。
3.在语言风格上,他写景状物,具体生动,平淡而不乏味,朴实而不虚华;平人论事,舒卷自如,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
总之,范长江的西北通讯内容充实、反映了时代的脉搏,笔墨简洁生动,谈古说今,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第10题: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赴西安谈判的代表是()

  • A、刘少奇
  • B、朱德
  • C、周恩来
  • D、彭德怀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