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工段如遇突然停电或空压站停电等仪表气中断时,应迅速开启(),防止液氯泄露及氯气进入仪表气系统。

题目

液氯工段如遇突然停电或空压站停电等仪表气中断时,应迅速开启(),防止液氯泄露及氯气进入仪表气系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拆卸压力表、压力变送器时,正确操作是先卸下仪表,再排仪表内的气或残液。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分析液氯采样筒内液氯的水分()

  • A、宜使碱瓶吸收筒内液相部分的氯气
  • B、宜吸收气相部分氯气
  • C、应使吸收瓶增重40g以上

正确答案:A

第3题:

液化遇电解突然停车应()。

A、关闭原氯阀

B、关闭尾氯阀

C、关闭供液阀

D、立即停电


标准答案:ABC

第4题:

1979年9月7日下午1时55分,某电化厂液氯工段正在充装液氯作业时,一只半吨重的充满液氯的钢瓶突然发生粉碎性爆炸。随着震天巨响,全厂气雾弥漫。大量的液氯气化,迅速形成巨大的黄绿色气柱冲天而起,形似蘑菇状,高达40余米。请问对该起突发事件,应如何进行现场应急处理?


正确答案: (1)应立即启动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指挥部成员和各应急小组成员迅速赶赴现场。
(2)若有中毒人员,则迅速抢救中毒人员,对入院就诊的病人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确保不出现意外;同时在事故周围拉起警戒线,划定污染控制区,组织群众撤离到安全地。
(3)排险和疏散制止氯气外逸。冲进爆炸现场关闭液氯气化阀门和液氯储槽与钢瓶连接的阀门,初步切断氯气源。大量喷水抑制已经逸出的氯气扩散,有可能就关闭现场所有的储槽、管道的阀门,消除氯气外逸。
(4)事故调查。为了搞清楚事故发生的原因,吸取教训,杜绝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对事故开展认真的调查。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在排险和清理现场中,注意收集资料,分析有关样品。事故调查组分设三个小组,即现场调查组、物理化学组、综合分析组,分头进行工作。

第5题:

液化岗位如遇电解突然停车,迅速();()及冰机供液阀,防止氯气外溢或倒回,并及时通知调度进行处理


正确答案:关闭原、尾氯总阀门

第6题:

氯碱生产氯氢工段泡沫吸收塔中,氯气的空塔气速越大,吸收效果越好。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为什么说调节液氯气液分离器气相阀能控制尾氯纯度的大小?


正确答案: 正常生产时,原氯压力总大于尾氯压力,这是因为气相阀开启度较小。液化过程可认为是等压液化放热过程,气液分离器内压力等于原氯压力。当调节气相阀开度时,实际上是调节气液分离器内的气化压力,开启度越大,器内压力越接近尾氯压力,器内压力减小,液氯汽化量增大。尾氯纯度升高。从另一角度分析,器内压力减小,液氯在液化设备内的过冷时间减短,液化效率下降。故尾氯纯度上升。综上所述,原氯压力与尾氯压力相差愈大。调节气相阀的反映结果愈明显。

第8题:

装置停原料的原因以下正确的是()

A.原料泵出现故障或因停电等原因停止运行

B.原料输送系统出现较大泄露

C.原料储罐液位太低

D.仪表故障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装置停原料的原因以下正确的是()

  • A、原料泵出现故障或因停电等原因停止运行
  • B、原料输送系统出现较大泄露
  • C、原料储罐液位太低
  • D、仪表故障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某月某日,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414m2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的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爆炸后扩散的l0.2t氯气波及7.53km2,事故共导致779人氯气中毒,5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3万元。 事故调查确认: (1)最初爆炸的1只液氯钢瓶是由某药物化工厂(简称“药化厂",该厂液化石蜡工段以液化石蜡和液氯为原料生产氯化石蜡)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药化厂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灌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人液氯钢瓶中。 (2)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对欲充装的钢瓶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粉碎性爆炸,并导致一连串钢瓶爆炸。 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可燃性气体气瓶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l0m。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