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分为红髓和黄髓,其中红髓有()的作用。A、贮存营养B、造血C、支持D、协调

题目

骨髓分为红髓和黄髓,其中红髓有()的作用。

  • A、贮存营养
  • B、造血
  • C、支持
  • D、协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出生后骨髓造血下列哪些项是正确的 ( )

A、从新生儿到4岁幼儿,全身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

B、随着年龄的增长,管状骨中红髓的范围缩小,脂肪组织逐渐增多变为黄色称为黄红髓

C、黄髓不再造血,也就不具有潜在造血的功能

D、18~20岁时红髓仅局限于扁平骨及肱骨、股骨的近端,约占骨髓总量的50%

E、以上均正确


参考答案:ABD

第2题:

患儿8个月,因严重感染入院。体格检查发现肝、脾、淋巴结肿大,血液检查发现Hb80g/L,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与幼稚中性粒细胞,可能是出现了

A:红髓造血
B:黄髓造血
C:中胚叶造血
D:骨髓外造血
E:肝替代骨髓造血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骨髓外造血概念。婴幼儿时期,当出现各种感染或贫血时,肝脾和淋巴结可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的肿大,外周血液中出现幼稚细胞称为骨髓外造血。

第3题:

关于出生后骨髓造血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从新生儿到4岁幼儿,全身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

B.随着年龄的增长,管状骨中红髓的范围缩小,脂肪组织逐渐增多变为黄色,称为黄红髓

C.黄髓已不再造血,也就不具有潜在造血功能

D.大约18-20岁,红髓仅局限于扁平骨及肱骨、股骨的近端,约占骨髓总量的50%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出生后幼儿至成人,骨髓造血需经历一定的变化。从新生儿到4岁幼儿,全身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5-7岁时,在管状骨的造血细胞 间出现脂肪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管状骨中红髓的范围逐渐缩小,脂肪组织逐渐增多,骨髓变为黄色,称为黄红髓。黄髓虽已不再造血,但仍具有潜在造血功能。大约18-20岁,红髓仅局限于扁平骨及肱骨、股骨的近端,约占骨髓总量的50%,此后这些红髓的造血活动持续终身,但其活动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第4题:

出生后,产生血细胞的骨髓为()。

  • A、黄髓
  • B、红髓
  • C、灰质
  • D、白质
  •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第5题:

出生后产生血细胞的骨髓为

A.黄髓
B.红髓
C.白质
D.灰质
E.骨骼

答案:B
解析:

第6题:

小儿易出现骨髓外造血的原因是

A.缺乏红骨髓

B.骨髓造血功能尚不成熟.

C.骨髓造血器官功能活跃

D.缺乏黄髓,造血代偿潜力很低

E.红髓过多,造血代偿潜力过高


正确答案:D
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在婴儿期,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造血代偿潜力低),肝、脾和淋巴结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同时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幼稚中性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感染或贫血纠正后即恢复正常。

第7题:

易引起小儿骨髓外造血的原因是

A.红髓过多,造血代偿潜力过高
B.骨髓造血器官功能活跃
C.缺乏黄髓,造血代偿潜力很低
D.骨髓造血功能不完善
E.恶性贫血

答案:C
解析:

第8题:

小儿生后造血的特点中,错误的是

A.1岁时所有骨髓均参加造血

B.7岁后黄髓明显增多

C.黄髓有潜在造血功能

D.小儿各年龄期均常见髓外造血

E.髓外造血可表现为肝脾大


正确答案:D
解析: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婴儿期所有骨髓均为红骨髓,全部参与造血;儿童期时黄髓逐渐代替长骨中的造血组织,但黄髓有潜在的造血功能,当需要增加造血时,它可转变为红髓而恢复造血功能;小儿在出生后头几年缺少黄髓,故造血的代偿潜力甚小,如果需要增加造血,婴儿时期就会出现髓外造血。髓外造血可表现为肝肿大,同时可出现脾和淋巴结的肿大,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

第9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象中可见()

  • A、脂肪滴
  • B、核老浆幼
  • C、黄髓变成红髓
  • D、骨髓腔变大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患儿8个月,因严重感染入院。体格检查发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发现Hb80g/L,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和幼稚中性粒细胞,可能是出现()

  • A、红髓造血
  • B、黄髓造血
  • C、中胚叶造血
  • D、骨髓外造血
  • E、肝替代骨髓造血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