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马铃薯早疫病?

题目

怎样防治马铃薯早疫病?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药剂防治番茄早疫病?


正确答案: 用70%代森锌可湿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倍液喷雾。

第2题:

如何进行马铃薯早疫病的药剂防治?


正确答案:早疫病的防治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以喷施保护剂为主,没有发病时可用75%的代森锰锌水分散剂,亩用量180~200克,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4次,也可以应用安泰生(丙森锌)等药剂。但是当病害发生后则喷施内吸性杀菌剂防治,比较有效的杀菌剂有好力克、拿敌稳、阿密西达等,7天喷施一次,一直持续到收获前为止,可有效地控制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第3题:

怎样防治贵妇鸡主要疫病?


正确答案: (1)马立克病:刚孵出的1日龄雏鸡用马立克疫苗对其颈部皮下免疫注射。
(2)鸡新城疫:在5日龄、25日龄时各用鸡新城疫Ⅱ系疫苗点眼和滴鼻1次或用鸡新城疫Ⅳ系饮水1次;40日龄、135日龄各用鸡新城疫Ⅰ系疫苗肌注1次。种鸡休产期再接种鸡新城疫Ⅰ系疫苗1次。流行疫区应紧急注射新城疫Ⅰ系疫苗。
(3)传染性法氏囊病:在10日龄、30日龄各用弱毒疫苗饮服1次。产蛋前1个月和38~40周龄时各用灭活疫苗肌注1次。发病时可肌注高免蛋黄液,并在7~10天后使用灭活疫苗接种1次。
(4)禽流感:50日龄左右用禽流感疫苗肌肉注射,按疫苗标签的用法用量说明进行。
(5)白痢病:主要危害1~35日龄雏鸡,引起雏鸡腹泻、死亡率较高。预防:在1~20日龄交替使用甲砜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0.1%土霉素或0.2%氟哌酸粉拌料;也可在饲料中加入1%的碎大蒜,既能增加食欲,又可防病。
(6)球虫病:地面平养和高温高湿环境最易引起球虫病暴发。20~60日龄的小鸡可用适量的氯苯胍、磺胺类等药物交替拌料预防。
(7)鸡痘:可根据地区流行情况,选择在35日龄、110日龄各用鸡痘疫苗刺种1次。
(8)大肠杆菌病:最典型的是一侧眼睛流泪、红肿,严重时失明,多发生于2周龄以上的雏鸡。防制方法,在15日龄左右,可用泰乐菌素和强力霉素,按说明量的2倍,混合于饮水中,连续使用5~7天。

第4题:

怎样防治马铃薯环腐病?


正确答案: (1)严格检疫,首先要对种薯产地的种薯进行检疫,严格禁止病薯调入或调出。凡发现有环腐病的地块生产的种薯,应转为商品薯处理。
(2)种植抗病品种,如:东农303,克新1号等,可在病区推广。
(3)提倡用小整薯播种,不用刀切,避免切刀传病。
(4)播种前进行晒种催芽等,对种薯进行处理,可以提前发现病薯,坚决淘汰。
(5)对容器严格清洗和消毒,盛过病薯的筐、袋、箱等都沾染了环腐病菌,应进行严格消毒,消除病原。可用次氯酸钠、漂白粉等进行浸泡或刷洗。

第5题:

简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的意义和防治要点。


正确答案: 防治策略是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无病种薯,消灭中心病株,结合病情预报全面喷药保护。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选用抗病品种
2.建立无病留种地,选用无病种薯严格选用无病种薯对晚疫病起着重要作用。建立无病种薯田,无病留种田应与大田相距2.5km以上,以减少病原菌传播侵染的机会,并严格实施各种防治措施。在收获时应进行严格挑选,选取表面光滑、无病斑和无损伤的薯块留种用,晾晒数日后单收、单藏等。在播种催芽和切块时还应仔细检查,彻底清除遗漏的病薯,剔除的病薯要集中处理。
3.加强栽培管理选择高燥、沙性较强的或排水好的地块种植马铃薯。适时早播,不宜过密。合理使用氮肥,增施钾肥,保持植株健壮,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合理灌溉,结薯后增加培土成高垄,减少薯块受侵染。及时清理中心病株或栽除病叶,及时深埋或烧毁。
4.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喷药,尤其是在中心病株的附近。防治晚疫病有效药剂有:47%加瑞农、72%克露等。为防止抗药性的产生,建议几种药剂轮换使用,或将内吸性和保护性制剂混合使用。

第6题:

怎样防治马铃薯瓢虫?


正确答案: (1)人工捕杀&冬季人工搜寻背风向阳的石缝、树洞、墙缝等成虫聚集越冬场所捕杀成虫;根据卵块颜色鲜艳,容易被发现的特点,结合农事活动,人工摘除卵块,根据为害症状发现幼虫和成虫,将其人工消灭。
(2)清除残株&马铃薯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株并妥善处理,消灭残株上的幼虫。
(3)药剂防治&在越冬代成虫迁移时,或在第1代幼虫孵化期,先用以下药剂&35%赛丹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50%二嗪农乳油,用量均为1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20%杀灭菊酯、25%溴氰菊酯3000倍液等交替喷雾。药液要喷到叶背面。

第7题:

怎样识别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


正确答案: 番茄灰霉病:番茄灰霉病主要为害花、果,亦可为害叶片与茎。幼果染病较重,柱头和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转移。果实多从果柄处向果面扩展。致病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严重时果实脱落,失水后僵化。叶片染病,多从叶尖开始,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渍状,浅褐色,有不明显的深浅相间轮纹,潮湿时,病斑表面可产生灰霉,叶片枯死。茎染病,产生水渍状小点,后迅速扩展成长椭圆形,潮湿时,表面生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可引起病部以上植株枯死;
叶霉病:成株期叶片发病,从病株下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初始在叶片正面出现淡黄色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后在叶背面长出霉层,初为灰白色,后成灰紫色或带有绿褐色的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病斑密集、发黄、向内卷曲,最后干枯,提早脱落;
晚疫病:茎、叶和果实都可以受害,但以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幼苗期发病,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很快向叶柄和茎部扩展,叶腋处病斑黑褐色,常造成幼苗萎蔫倒伏,空气相对湿度大时病部边缘产生稀疏白色霉层。成株期多从下部叶片发病,从叶尖或叶缘开始,病健交界处界限不明显,病斑上无轮纹,高湿时,叶背沿病斑外缘产生白色霉状物,天气干燥时病叶呈绿褐色,继之变暗褐色;
茎部受害,病斑由水浸状变暗褐色,后呈黑褐色,稍凹陷,组织变软,植株萎蔫或由病部折断。果实受害,青果一侧发生界限不明显的暗绿色油渍状病斑,油渍状渐变暗褐色至棕褐色,病斑稍凹陷,病部呈不规则云纹扩展状,病果质地较硬而不软腐,潮湿时边缘生有白霉层;
早疫病:叶片初呈针尖大的小黑点,后发展为不断扩展的轮纹斑,边缘多呈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现同心轮纹。茎部染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至椭圆形病斑,凹或不凹,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青果染病始于果蒂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定形褐色或黑色凹陷,后期果实开裂,密生黑色霉层,早红。

第8题:

怎样防治马铃薯生理卷叶病?


正确答案: (1)加强管理,培育壮秧,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吸收能力。
(2)避免土壤过于干旱,适时灌水,保证植株生理功能的水分需求。
(3)施足有机肥,勿偏施氮肥。
(4)发生生理性卷叶后,及时针对性调整土壤条件、促进植株正常生长,如降温、灌水、喷施微肥等,能有所缓解。

第9题:

怎样防治猪马铃薯中毒?


正确答案: (1)绝对禁止用马铃薯芽饲喂猪。(2)腐烂、陈旧或带绿皮的马铃薯不能喂猪,必要时应去掉腐烂、绿皮部分洗净,煮烂后再喂。(3)煮马铃薯的水不能给猪饮用。(4)每次喂量不宜过多。(5)发现中毒后,首先停喂马铃薯,并立即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3%~5%双氧水洗胃。(6)10%安钠咖溶液5~10毫升,一次肌肉注射。

第10题:

怎样防治和控制马铃薯的疯长(徒长)?


正确答案: (1)栽培措施调控&对较肥沃的地块,主要以有机肥和化肥结合施用,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磷、钾用量。如要追肥,应在幼苗期早追。当马铃薯植株处于现蕾到开花阶段,不宜追肥,并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适当灌水,控制植物生长,促进光合产物向块茎转化。
(2)喷施生长抑制剂&目前应用较多的抑制剂有多效唑、矮壮素、膨大素等。喷洒生长抑制剂要在植株生长达到较丰满时应用,一般用量,多效唑100-150毫克/千克或矮壮素1-6毫克/千克。抑制剂不宜施用过早,过早会影响高产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