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贮藏应注意哪些事项?

题目

马铃薯贮藏应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旱地马铃薯全膜高垄侧播栽培技术选用良种要注意哪些事项?


正确答案: 选用优质高产、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结薯集中、商品性好的庄薯3号、陇薯3号、5号、6号、新大坪等优良品种。
1、种子处理将马铃薯种薯在平坦的土质场上或院落上摊开,晒种2~3天,忌在水泥地上晒种。
2、种薯的切块与切刀消毒种薯切块不宜过小,以免切块中水分、养分不足,影响幼苗发育,而且不抗旱,易缺苗。一般切块重量不低于30g,每块带有2个以上的芽眼。切块时如发现病薯、烂薯,不仅应立即剔除,而且还必须进行切刀消毒,否则切刀传染病毒,大田种植易大面积染病,影响产量。
切刀消毒常用四种方法:
①高锰酸钾溶液;
②5%来苏尔溶液;
③75%洒精;
④火烧或沸水消毒。
切块后要进行草木灰拌种。并在17~18℃和80~85%的湿度条件下保持3~5天,使切口木栓化,以避免播后烂块缺苗。
3、整薯播种小整薯具有生命力强,抗旱性强,易发芽,幼苗健壮,避免病菌交叉感染等特点,生产上应提倡优先选用小整薯作种薯。脱毒种薯用20~25g,常规种薯用50~70g的小整薯进行播种,不但能发挥其顶端优势,具有抗旱增产保证苗全、苗壮、抗病虫等突出优势,而且能达到高产、稳产。在同等条件下,比用切块种薯播种增产20%以上,增产效果显著。

第2题:

苗木贮藏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对于起苗后不马上出圃造林的苗木,应立即进行贮藏,其目的是使苗木尽量减少水分蒸腾,防止发霉或根系腐烂,最大限度地保护苗木活力。常用的有假植和低温贮藏。
(1)、假植:假植是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进行暂时埋植,以防根系干燥,保护苗木活力。假植分临时假植和越冬假植两种。假植地应选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背风、春季不育苗的地段。平地后挖假植沟,沟深20—100厘米,视苗木大小而定,沟宽100—200厘米。沟土要求湿润。阔叶树苗木单株排列在沟内,每排数量相同,以便统计,苗梢向下风方向倾斜。苗干下部和根系要用湿润土壤埋好、踏实。针叶树小苗50株或100株为1捆,在假植沟内摆放整齐,根部用沙土相隔。越冬假植在苗木上方覆盖10—30厘米土壤;以防风干和霉烂。假植期间要经常检查,特别是早春不能及时出圃时,应采取降温措施,抑制萌发。发现有发热霉烂现象应及时倒沟假植。
(2)、低温贮藏:低温贮藏是将苗木置于低温库内或窖内保存,低温能使苗木保持休眠状态,降低生理活动强度,减少水分的消耗和散失;既能保持苗木活力,又能推迟苗木萌发,延长造林时间。低温贮藏的温度要控制在0度至正负3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90%以上,并有通风设施。低温贮藏苗木效果较好的方法是地窖和低温库。

第3题:

简述桑叶的贮藏注意事项。


本题答案:①贮藏的目的和要求:桑叶越新鲜,营养价值越高。
②贮藏时间和叶质变化的关系
③贮藏方法:
小蚕期贮藏:缸贮法、浅坑贮桑、领条贮桑法
大蚕期贮藏:畦贮法、竖立法
④贮藏室的管理

第4题:

三茬复种马铃薯的种植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精选种薯,培育壮苗:麦收前7~10天,将种薯出窖精选,剔除杂薯病薯,去芽,臵于室内摊平、晾晒,催芽。
2、抢墒早播,合理密植:“春争日,夏争时”。小麦成熟后,要抢时收割,落雨后要抢墒早播。播种方式,用窄镢或小铲在旧膜中间开穴播种。播深5~8cm为宜。播后要踩实,使种薯和土壤密切接触。合理密植,干旱山区缺雨,宜稀不宜稠。一般每垄种2行,株距32~37cm,亩留苗3000~3500株为宜。
3、施肥:麦收后暂时无雨,采用开穴灌肥,亩灌施人畜粪尿800~1000kg,施肥穴相距70~90cm,种穴与肥穴相距10~20cm。施肥与播种的先后,根据降雨的迟早而定。降雨早,先播种,降雨迟,先施肥,见雨即播。苗期乘雨追肥,亩施硝铵20~30kg,离苗10~20cm穴施。
4、及时放苗中耕培土:出苗期要及时检查放苗,以免地膜烫伤幼苗,造成缺苗。现蕾前要及时中耕培土,以防结薯太浅,块茎风吹日晒变绿变涩,品质下降。培土用垄间土,要注意保护地膜,培后要整好膜并压实,保证发挥旧膜节水保墒的作用。
5、适时收获:旧膜复种马铃薯,收得越迟,产量越高,淀粉含量越高。收获前后,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温度正常无寒流,可迟挖,寒流来要早挖,否则会因冻减产。一般在立冬前后收获比较合适。
6、其它管理措施与常规栽培技术相同,要重视病虫害防治,尤其是晚疫病的防治。

第5题:

葡萄贮藏注意哪些事项?


正确答案: (1)用于贮藏保鲜的葡萄,含糖量不低于16%,采前严禁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2,4—D、色素等)。
(2)库温变幅控制在1℃之内,严禁波动过大。
(3)葡萄有发霉现象要及时加工或销售。

第6题:

茶叶的贮藏应注意哪些事项?


正确答案:茶叶具有怕潮湿、怕光照、怕异味等特点。因此,从市场上买回的茶叶,应及时将其装入盛器内,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茶叶盛器应密闭:盛器密闭性能越好,就越容易保持茶叶的质量,容器内茶叶保存的时间也就相对越长。对于易走气的盛器,应在其盖或口内垫上1-2层干净纸密封,以防从入口处吸进潮气或异味。
2、茶叶盛器应放在避光处:光线直照,可使茶叶的内在物质发生变化,强阳光直接照射,这种变化就越明显。所以,白色透光的盛茶容器,绝对不能放在阳光直接照射处。如果要用无色透明玻璃瓶装茶叶,一定要在瓶壁四周罩1-2层干净纸,经密封后放入柜或橱内。如用罐、筒、盒装茶叶,也不要放在长期见光的桌子上或柜顶、窗台等处,以防光照影响茶叶质量。
3、茶叶盛器应放在干燥处,以防受潮:茶叶中水分越多,茶叶的质量就越不易保存,所以茶叶不能受潮。盛茶的盛器,有的不一定完全密闭,放在干燥处,吸潮的机会会相对少些,于茶叶保存有利。
4、茶叶盛器不应该放在温度过高处,以防茶叶“陈化”:茶叶“陈化”,除与存放时间有关外,还与存放处的温度高低有关。实验证明:温度每增高10℃,“陈化”速度可增加4倍。所以炎热的夏天,特别是南方,茶叶的盛器应放在阴凉干燥处。
5、放茶叶的盛器一定要干净而无异味,以防茶叶串味变质:因为茶叶特别容易惹诸味,所以一切茶叶盛器必须清爽无他味,否则茶叶被异味混扰而不堪饮用。不能用油印报纸等直接包茶叶,因为油墨很快会被茶叶吸附而使茶叶变质;也不要用包装过蛋糕、奶粉、饼干、果脯等塑料口袋(或盒)直接盛茶;茶叶,即使包装好的茶叶,也不要放到厨房、菜柜、衣柜以及樟木箱内,特别不要与香皂、樟脑丸等混放在一起,以防严重串味,使茶叶变质。

第7题:

简述板栗贮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采后一个月,不能长期堆积,否则散热不良极易霉烂。
(2)临时贮藏程序:水选——风干——沙藏。

第8题:

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早追肥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幼苗期(齐苗后)追施氮肥,结合中耕培土用尿素兑水浇施,马铃薯开花后,一般不进行根际追肥!特别是不能在根际追施氮肥,否则施肥不当造成茎叶徒长,阻碍块茎的形成,延迟发育,易产生小薯和畸形薯,干物质含量降低。通过根外追肥可明显提高块茎的产量,提高块茎的品质和耐贮性。

第9题:

旱地马铃薯全膜高垄侧播栽培技术的病虫害防治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在晚疫病发生的初期,要及时发现清除病株,并对中心病株周围30~50米范围内的植株,喷洒化学药剂,以后视情况每隔7~10天喷药一次,一般喷2~3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品可选择58%甲霜灵锰锌、64%杀毒矾、大生M-45、72%杜邦克露、69%安克锰锌等。发病普遍时,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交替使用。每7天左右喷1次,连喷3~7次。青枯病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14~28g/亩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隔10天灌1次,连续灌2~3次。环腐病可用50mg/kg硫酸铜浸泡薯种10分钟。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14~28g/亩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蚜虫可用25~40g/亩的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10~20g/亩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可用0.38%苦参碱乳油500倍液,或50mL/亩的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65~130g/亩的80%的敌百虫可湿性粉剂,用少量水溶化后和炒熟的棉籽饼或菜籽饼70~100kg拌匀,于傍晚撒在幼苗根的附近地面上诱杀。

第10题:

使用马铃薯除草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土壤酸碱度。
(2)防止作物药害&多数除草剂对植物的枝叶均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为尽可能减轻药害,切不可任意提高药液浓度。
(3)减轻除草剂的残留量&由于各类植物对除草剂有不同程度的内吸能力,药剂很容易被植物根系吸收,即使多年生禾本科植物也不例外。
(4)注意除草剂危害间种作物&由于有些除草剂不易被土壤降解,施用后不同程度地残留在土壤中段时间,因而在使用了这些除草剂的大田中,如果间作大豆或棉花时必定遭受危害。
(5)注意连年使用不同的除草剂&在同一块田中,常年使用某一种除草剂,会抵制某些杂草,而助长另一些杂草,造成杂草群落的不断演替。
(6)注意药剂对人畜与环境危害&使用对人有较大刺激的药剂时,要做好防护工作,注意药液不要流入到池塘毒杀鱼类。如果皮肤沾上药剂应及时用肥皂水与清水冲洗干净。在使用不同品种的除草剂时,如果使用不当,一定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一定要按技术要求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