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可以施用含氯化肥吗?

题目

马铃薯可以施用含氯化肥吗?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氯元素影响马铃薯块茎品质,把马铃薯列入“忌氯作物”,在生产上从不使用含氯化肥,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事实上,只要施用的含氯化肥中的氯元素,浓度在633ppm(633/1,000,000)以下,就对马铃薯没有任何坏影响。还有利于植株生长,产量还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块茎淀粉含量与不施氯的基本一样,块茎品质不受影响。因此,在给马铃薯施用全钾化肥时,可以大胆应用氯化钾,这样,既保证了马铃薯对钾肥的需求,也控制了生产成本的上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于山地、草原、农业,非点源调查主要包括〈
A. 农药施用量
B. 化肥流失量
C. 化肥施用量
D. 生物多样性
E. 化肥流失规律


答案:A,B,C,E
解析:

第2题:

怎样施用马铃薯专用肥?


正确答案: 施用马铃薯专用肥,可根据马铃薯地的肥力状况,起垄时一次性做底肥施入,每667平方米(1亩)在施1500-2000千克农家肥基础上,专用肥施用量可根据马铃薯旧标产量施用:预计产量1000-2000千克,施肥40-60千克;预计产量2000-3000千克,施肥60-80千克;预计产量3000-4000千克,施肥80-120千克。做种肥时,结合马铃薯播种,施在薯块下方3-5厘米处,避免烧苗,种肥用量每667平方米(1亩)25千克。

第3题:

冬季如何合理施用化肥?


宜施碳铵。冬季气温低,碳铵不易挥发分解,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碳酸氢铵属于铵态氮肥,施入土壤后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属于典型的“速效肥”,可及时为作物提供氮素营养。有人做过试验,冬季麦田追施碳酸氢铵,其效果比在高温季节施用提高1~1.5倍。

  忌施尿素。尿素属于酰铵态氮肥,施入土壤后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需要在土壤中尿素细菌分泌的脲酶的作用下转化成铵态氮才能供根系吸收。在这里,尿素转化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当时的土壤温度。正常情况下,施入土壤中的尿素全部转化为铵态氮,在地温为10℃时需要7~10天,20℃时需要4~5天,30℃时仅需要2~3天。可见,作物冬季追肥,如果施用尿素,往往会因为肥效发挥缓慢而影响作物生长。

  增施磷、锌肥。作物对磷和锌的吸收受温度和光照影响明显。冬季气温低,光照不足,容易诱发越冬作物缺磷、锌,应适当增施磷肥和锌肥。另外,磷能增强植株的抗寒性,增施磷肥还有利于防止作物受冻。  

冬季气温较低,作物施肥有诸多讲究。

  宜施碳铵。冬季气温低,碳铵不易挥发分解,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碳酸氢铵属于铵态氮肥,施入土壤后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属于典型的“速效肥”,可及时为作物提供氮素营养。有人做过试验,冬季麦田追施碳酸氢铵,其效果比在高温季节施用提高1~1.5倍。

  忌施尿素。尿素属于酰铵态氮肥,施入土壤后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需要在土壤中尿素细菌分泌的脲酶的作用下转化成铵态氮才能供根系吸收。在这里,尿素转化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当时的土壤温度。正常情况下,施入土壤中的尿素全部转化为铵态氮,在地温为10℃时需要7~10天,20℃时需要4~5天,30℃时仅需要2~3天。可见,作物冬季追肥,如果施用尿素,往往会因为肥效发挥缓慢而影响作物生长。

  增施磷、锌肥。作物对磷和锌的吸收受温度和光照影响明显。冬季气温低,光照不足,容易诱发越冬作物缺磷、锌,应适当增施磷肥和锌肥。另外,磷能增强植株的抗寒性,增施磷肥还有利于防止作物受冻。  

冬季气温较低,作物施肥有诸多讲究。

  宜施碳铵。冬季气温低,碳铵不易挥发分解,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碳酸氢铵属于铵态氮肥,施入土壤后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属于典型的“速效肥”,可及时为作物提供氮素营养。有人做过试验,冬季麦田追施碳酸氢铵,其效果比在高温季节施用提高1~1.5倍。

  忌施尿素。尿素属于酰铵态氮肥,施入土壤后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需要在土壤中尿素细菌分泌的脲酶的作用下转化成铵态氮才能供根系吸收。在这里,尿素转化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当时的土壤温度。正常情况下,施入土壤中的尿素全部转化为铵态氮,在地温为10℃时需要7~10天,20℃时需要4~5天,30℃时仅需要2~3天。可见,作物冬季追肥,如果施用尿素,往往会因为肥效发挥缓慢而影响作物生长。

  增施磷、锌肥。作物对磷和锌的吸收受温度和光照影响明显。冬季气温低,光照不足,容易诱发越冬作物缺磷、锌,应适当增施磷肥和锌肥。另外,磷能增强植株的抗寒性,增施磷肥还有利于防止作物受冻。

北方果树在冬季的用肥量并不大
你要问全国范围,那肯定是南方的用肥量比北方大的多,在福建、两广、海南等地,冬季一样可以种植各种作物,用肥量和夏季一样多。
如果在北方,还是大棚蔬菜用的化肥最多,因为大棚菜种植密集、生长期短,对化肥的需求量要比果树大多了。
冬季如何合理施用化肥
if(picResCount>0){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cres").style.display="block"; document.write("
"); }

  冬季气温较低,作物施肥有诸多讲究。

  宜施碳铵。冬季气温低,碳铵不易挥发分解,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碳酸氢铵属于铵态氮肥,施入土壤后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属于典型的“速效肥”,可及时为作物提供氮素营养。有人做过试验,冬季麦田追施碳酸氢铵,其效果比在高温季节施用提高1~1.5倍。

  忌施尿素。尿素属于酰铵态氮肥,施入土壤后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需要在土壤中尿素细菌分泌的脲酶的作用下转化成铵态氮才能供根系吸收。在这里,尿素转化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当时的土壤温度。正常情况下,施入土壤中的尿素全部转化为铵态氮,在地温为10℃时需要7~10天,20℃时需要4~5天,30℃时仅需要2~3天。可见,作物冬季追肥,如果施用尿素,往往会因为肥效发挥缓慢而影响作物生长。

  增施磷、锌肥。作物对磷和锌的吸收受温度和光照影响明显。冬季气温低,光照不足,容易诱发越冬作物缺磷、锌,应适当增施磷肥和锌肥。另外,磷能增强植株的抗寒性,增施磷肥还有利于防止作物受冻。  (王玉堂)

第4题:

含氯化肥尽量在降雨量较多的季节和地区施用


正确答案: 在多雨的季节或降水较多的地区施用含氯化肥,氯离子可随水淋失,不易在土壤中积累,因而可避免对作物产生副作用。而无灌溉条件的旱地、排水不良的盐碱地和高温干旱季节以及缺水少雨地区最好不用或少用含氯化肥。

第5题:

我国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平均利用率仅40%左右。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国家提倡和鼓励农业生产者对其经营的基本农田施用()。

  • A、有机肥料
  • B、合理施用化肥
  • C、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 D、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

正确答案:C

第7题:

不可以在葡萄、马铃薯、茶树、甜菜等忌氯作物上施用的肥料是()。

  • A、硫酸钾
  • B、氯化钾
  • C、氯化铵
  • D、硫酸铵

正确答案:B,C

第8题:

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是( )

A.少量施用化肥

B.深施化肥

C.集中施用化肥

D.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


正确答案:D

第9题:

讲究含氯化肥的施用方法


正确答案: 用含氯化肥做基肥时应提早深施并盖土,一般在播种或移苗前一个星期施用,施在种子或幼苗下侧,以距表土5~7厘米处为宜。作追肥时:采取穴施或条施,并与作物植株相距5~10厘米,切忌撒施。

第10题:

马铃薯深施化肥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1)节本增效&化肥深施比传统的施肥方法提高工效,能节约化肥用量并能使马铃薯增产。试验表明,采用机械深施比人工表施可节约化肥每667平方米(1亩)达15千克。
(2)提高化肥利用率&化肥深施可减少挥发,提高肥料利用率。据试验,碳酸氢胺、尿素的深施和人工表施相比,铵态氮利用率分别由27%和37%提高至58%和50%。磷、钾肥深施可减少风蚀和随雨流失,大大提高肥效。
(3)减少环境污染&深施化肥有利于化肥中有效成分更多地被植物吸收,减少挥发、流失和渗漏,减少对水的空气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