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如何处罚?

题目

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如何处罚?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或者限制商品在地区之间正常流通的,由上级机关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同级或者上级机关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被指定的经营者借此销售质次价高商品或者滥收费用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罚款。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的是( )

A.某市交通局限定小轿车使用者只能购买某一品牌的净化器

B.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处罚达成价格同盟的企业

C.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D.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正确答案:B

第2题:

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的特点是()

A、行为主体上看:这种行为的主体不是经营者,而是政府机关,包括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B、从行为上看,不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管理活动,而是对市场上自主经营的经营者的限制行为

C、而且是违法行为行政权力而从事的行为,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D、从行为后果上看,无论哪种行为都损害了竞争对手,限制正常的市场竞争,阻碍市场机制正常的发挥经济调节作用,危害极大


参考答案:ABC

第3题:

限制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其行政权力或经营者相互之间通过合同、协议及其他方式排除竞争或损害竞争对手利益的行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4题: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市场竞争的主体是()。

A:公用企业
B:专卖企业
C: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
D: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选项D,正确。

第5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是( )。

A.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B.限制本地商品的市场价格

C.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

D.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


正确答案:B

第6题: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妨碍商品和服务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排除或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称为( )

A.行政性强制交易

B.行政性限制市场准入

C.行政性划分经营范围

D.行政性强制经营者限制竞争


正确答案:B

第7题: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有哪些?


参考答案:(1)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2)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3)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4)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第8题:

实施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是()。

A.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

B.公用企业

C.专卖企业

D.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参考答案:D

第9题: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7条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A项是政府指定购买、限制竞争的行为;B项是政府利用行政权力,针对外地产品设置高门槛,限制其进入本地市场;D项是政府限制本地产品流入外地市场的行为。只有C项不属于政府滥用权力限制市场竞争,政府提倡购买国货不具有强制性。故本题答案为C。


正确答案:C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7条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A项是政府指定购买、限制竞争的行为;B项是政府利用行政权力,针对外地产品设置高门槛,限制其进入本地市场;D项是政府限制本地产品流入外地市场的行为。只有C项不属于政府滥用权力限制市场竞争,政府提倡购买国货不具有强制性。故本题答案为C。

第10题:

下列情形中,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A:商业贿赂行为
B:利用广告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C:搭售商品的行为
D:通过专利后,对商品进行专利宣传的行为
E: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经营者正当经营活动和限制商品地区间正当流通行为

答案:A,B,C,E
解析:
不正当竞争是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包括:(1)采用假冒或混淆等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的行为;(2)商业贿赂行为;(3)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4)侵犯商业秘密;(5)违反本法规定的有奖销售行为;(6)诋毁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7)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公平竞争的行为;(8)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的行为;(9)招标、投标中的串通行为;(10)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经营者正当经营活动和限制商品地区间正当流通行为;(11)搭售商品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