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油膜振荡现象?油膜振荡对运行的危害?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油膜

题目

什么叫油膜振荡现象?油膜振荡对运行的危害?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油膜振荡?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旋转的轴颈在滑动轴承中带动润滑油高速旋转,在一定条件下,高速油流反过来激励轴颈,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激振动现象,这种现象就称为油膜振荡现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油膜振荡?


正确答案:当转子轴颈在滑动轴承内高速旋转时,其中有一层润滑油把轴颈和轴承隔开,形成很薄的楔形油膜,把转子托起。然而在一定条件下,这层油膜反过来推动轴颈引起强烈振动,这种自激振荡就是油膜振荡。 

第2题:

什么叫油膜振荡?


正确答案:当转子的转速约等于或大于转子第一阶临界转速的两倍,半速涡动的频率正好等于转子一阶临界转速(即转子的固有频率)则半速涡动被共振放大,产生激烈的振动,这就是所谓的油膜振荡。

第3题:

发生油膜振荡的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1)存在一失稳转速。
2)转速高于2倍的第一临界转速。

第4题:

什么叫油膜振荡的惯性效应?


正确答案:油膜振荡一旦发生,转子始终保持着等于临界转速的涡动速度,而不再随转速的升高而升高的现象,称为油膜振荡的慢性效应。

第5题:

试述油膜振荡的产生过程及危害。


正确答案: 油膜振荡产生的过程是,当转子达到某一转速时,振动出现约为转速频率的0.35~0.49倍的频率成分。继续升速,这一频率成分仍旧保持这一比例范围。这种比转速频率低的振动,称为半速涡动,振幅不大。但对挠性转子,当转速高于一阶临界转速两倍之后,半速涡动的频率与一阶临界转速频率重合,发生共振,振动幅度剧烈增加,这就是油膜振荡。油膜振荡的危害使转子轴承系统产生失稳现象,失稳时,转子的轴心轨迹呈不稳定状态,转子出现异常振动频率成分。严重失稳时,可造成毁机事故。

第6题:

油膜振荡一旦发生应立即()才能使振幅减少和油膜振荡消失。


正确答案:降低转速

第7题:

在高速轻载的情况下工作的轴承由于()较小,常会发生高速涡动或油膜振荡等不稳定现象。


正确答案:偏心距

第8题:

什么是油膜涡动和油膜振荡?如何预防和消除油膜振荡?


正确答案:油膜涡动是转子中心绕轴承中心转动的同步现象,回转频率为转子频率的一半。当涡动频率达到转子的一阶临界频率时,产生油膜振荡,危害较大,应远离一阶临界频率。

第9题:

轴承油膜振荡引起风机振动的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圆形轴承在高速、低负荷运转时容易产生油膜振荡,此时转轴运转极不稳定,轴承中稳定油膜被破坏,轴颈与轴瓦产生干摩擦,风机发出杂音或吼叫声,等重新建立稳定油膜时,吼叫声会立即停止,振动也趋于平衡,当再一次破坏稳定油膜时,振动又再次发生,如此周而复始,如果风机在此情况下运转时间较长,将会使轴瓦严重磨损,轴承温度升高,风机剧烈振动,此时,应停机检查轴承间隙及磨损程度,并进行调整。风机轴承的油膜振荡与设计有关,首先应从设计上采取措施,目前控制油膜振荡的方法是:
1.控制转子的临界转速,使刚性轴工作转速等于或小于0.7倍的一阶临界转速,使柔性轴的工作转速大于1.3倍一阶临界转速而小于0.7倍二阶临界转速。
2.采用抗振性较好的多油楔轴承。
3.对圆形轴承控制相对偏心率等。

第10题:

油膜振荡有些什么特点?如何防止?


正确答案: 振荡特点:
(1)在近于、等于或大于两倍第一临界转速时发生振荡。
(2)振荡频率约等于第一临界转速,转速增加振荡频率不改变,振幅也不改变。
(3)发生油膜振荡时,转子涡动相位与转子转动同相位,且两轴承振荡相位基本相同。
防止方法:
(1)尽可能提高轴的临界转速,使轴的工作转速小于轴的临界转速。如提高轴的刚度,减少两支持轴承间距离。
(2)提高轴承平均单位面积载荷(即比压)。如减少轴承宽度,减少轴承直径,增大轴承静载荷。
(3)减少润滑油粘性系数。
(4)改变轴承内孔形状,如椭圆轴承(两油楔轴承),三油楔轴承,四油楔轴承;其目的在于加大轴承各段圆弧相对轴的偏心率,同时将油膜分割成不连续多段,以减少轴上,下压差,以提高油膜稳定性,延缓油膜振荡发生。
另将轴互分成多块可摆动(称可倾瓦),这样可以在任何载荷下形成多条不连续的最佳油楔,并加大了轴与轴承相对偏心率,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和振动阻尼,因而可有效地阻止油膜振荡发生,但加工工艺较为复杂,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