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厂煤、入炉煤、煤粉、灰渣等分析样,除另有说明外,其粒度都应制成小于1mm。

题目

入厂煤、入炉煤、煤粉、灰渣等分析样,除另有说明外,其粒度都应制成小于1m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同一批煤入厂时和入炉时其全水分含量是()的。

A一样的

B不一样的

C不能肯定


B

第2题:

同一批煤入厂时和入炉时其全水分含量是一样的。

A

B



同一批煤入厂时和入炉时其全水分含量是不一样的。

第3题:

煤质分析中所用的煤样,除有特殊要求(如需用大粒度煤为试样)外,一般都应是经过破碎和缩分处理后的()煤样。

A.空气干燥基

B.收到基

C.干燥基

D.干燥无灰基


参考答案:A

第4题:

存查煤样粒度应小于1mm。

A

B



第5题:

简述入炉煤粉试样的制备方法。
入炉煤粉的试样不须磨细,但要按要求进行缩分,将煤粉试样倒入方盘内,摊成厚度为2~3mm的薄层,将它分成若干个小方块,再用平底小铲按顺序或一定间隔取样,取样点不得少于9个,每点取样量约为5g,此样充分混匀后作为分析试样。

第6题:

对入厂煤为什么要按不同品种的煤,分别进行采样和制样?
对入厂煤只有按单一煤种采样和制样,才有实际意义,才能检验入厂煤煤质是否符合合同(或协议)中的规定,起到监督入厂煤质量的作用。

第7题:

阴雨天气除外,正常情况下同一批煤入厂时和入炉时其全水分含量是()。

A一样的

B入厂时大

C入炉时大


B

第8题:

入炉煤粒度对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有哪些影响?


本题答案:入炉煤的粒度直接影响到炉内的物料的粒径大小和分布,因此,对流化床锅炉的燃烧具有较大的影响,具体产生影响如下:
(1)原煤粒度分布异常时,会造成燃烧室配风异常。由于料层临界流化风速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加,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因此,粒径过大时,二次风率下降,造成一、二次负配风方式偏离合理的运行工况,形成配风不良,影响燃烧效率和环保排放;而粒径过小时,不易形成料层稳定,配风敏感性增加。
(2)原宽粒度分布异常时,会造成料层流化程度的变化。粒径过大时,同样一次风量的条件下,局部流化会不良,局部床温升高,易发生床内结焦;而粒径过小时,料层流化增强,床温降低,容易发生灭火。
(3)原宽粒度分布异常时,会造成磨损加剧。粒径过大时,一次风量的增加使粗大颗粒浓度增加,会加速炉膛下部区域水冷壁、埋渣管、耐火层的磨损;而粒径过小时,又会产生悬浮段密相区颗粒浓度上升,形成上部炉膛内部受热面的磨损加剧。
(4)原煤粒度分布异常时,会造成飞灰和灰渣含碳量的增加。细颗粒居多时,造成大量的未燃尽细小颗粒碎末逸出,增加了飞灰可燃物含量;而粗大颗粒居多时,料层颗粒可燃物燃尽率降低,灰渣含碳量增加。
(5)原煤粒度分布异常时,会造成炉内各段受热面的传热分配关系严重失衡。细颗粒居多时,循环倍率增加,炉内吸热量加大,后续对流烟的对流换热减小,容易出现低汽温;粗大颗粒居多时,循环倍率下降,炉内吸热降低,后续对流换热增加,容易出现高汽温。
(6)原煤粒度分布异常时,会造成床温异常。一般情况下,细床料料层温度偏低,床上点火困难且易灭火,低温结焦倾向明显;而粗大颗粒料层温度偏高,高温结焦倾向明显。
(7)原煤粒度分布异常时,会造成循环倍率显著变化。粗大颗粒居多时,循环倍率下降;细小颗粒居多时,循环倍率增加。
(8)原煤粒度分布异常时,会造成炉内颗粒浓度变化。颗粒过细时,炉膛悬浮部分浓度增加,颗粒过粗时,料层密度增加。

第9题:

分析煤样的粒度应小于1mm。

A

B



分析煤样的粒度应小于0.2mm。

第10题:

当以入厂煤和煤场盘煤计算的煤耗率和同入炉煤计算的煤耗率偏差达到()时,应及时查找原因。

  • A、1%
  • B、2%
  • C、3%
  • D、4%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