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压调节的因素有()

题目

影响血压调节的因素有()

  • A、心脏因素
  • B、血管因素
  • C、体液因素
  • D、微循环因素
  • E、神经因素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C,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影响血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每搏输出量。
2.心率。
3.外周阻力。
4.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5.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

第2题:

循环氢脱硫控制指标是多少?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调节?


正确答案: 为保护催化剂,要求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最低不能小于1000ppm,最高不能大于2%。设置循环氢脱硫的目的是加工高含硫油后,循环氢中的硫化氢浓度超过2%时(一般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超过2%,建议设循环氢脱硫),降低了氢分压,对脱硫反应和芳烃饱和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对设备的腐蚀加剧。因此,加工高含硫油的加氢裂化装置一般都设有循环氢脱硫系统。则影响循环氢中硫化氢含量的影响因素如下:
(1)胺液循环量变化;
(2)塔压、塔温变化;
(3)塔内实际液面的变化;
(4)循环氢进料流量变化;
(5)胺液再生效果变差。
调节方法:
(1)调整胺液循环量;
(2)调整脱硫塔温度、压力;
(3)调节塔液面;
(4)稳定进料量;
(5)改善再生效果。

第3题: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动脉血压的形成:(1)心血管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
(2)心脏的射血和外周阻力是动脉血压形成的两个根本条件。
(3)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对动脉血压有调节作用,起到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减小脉压的作用。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管壁的弹性作用、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

第4题:

回炼油缓冲罐液位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怎样调节?


正确答案: 影响因素:
1)回炼油返分馏塔二层量变大,液位下降;
2)反应深度变大,液位下降;
3)回炼油去反应量增大,液位下降;
4)原料油变轻,液位下降;
5)处理量减少,液位下降;
6)分馏塔人字挡板温度上升,液位上升;
7)柴油馏出温度及塔顶温度上升,液位下降;
8)二中回流减少,液位下降;
9)二中回流返塔温度上升,液位下降;
10)二中段回流泵(P-206/1,2)故障或仪表失灵;
11)顶回流带水,液位上升。
调节方法:
1)正常生产时通过调节回炼油返分馏塔二层量(FIC-1206)和回炼油进反应量(FIC-1201)来控制回炼油罐液面;
2)联系反应岗位,控制合适的反应深度;
3)调节二中循环回流量(FIC-1209);
4)D-204液面过低,可通过补油线将回炼油或原料油补入,以防止泵抽空;
5)机泵故障时,应及时切换,仪表失灵尽快联系仪表处理。

第5题:

影响压力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调节?


正确答案: 影响因素:
1)进料量过大或进料组成变化,轻组份含量高压力上升。
2)回流比发生变化或回流组成变化,轻组份含量高,压力上升。
3)塔顶冷却器超负荷或冷却效果低,冷后温度高,压力上升。
4)冷却水压力变化或冷却水中断,压力上升。
5)塔底热源波动或升温速度过快,压力上升,温度突然上升。
6)回流罐液面满或回流泵发生故障,压力上升。
7)塔系统液面过高或装满引起系统压力上升。
调节方法:
1)降低进料量,调整前塔的温度,压力,降低轻组分含量。
2)调整回流比,塔顶冷却水量和前塔的操作。
3)降低进料量和冷却水供水量,回流罐放压,停工时清扫。
4)联系供排水,提高冷却水压力,冷却水中断按停工处理。
5)手动降低塔底热源或缓慢升温。
6)增大产品输出,启动备用泵,联系钳工修理。
7)切断再沸器热源,降低或停止进料,开大塔底,塔顶抽出口线阀门。

第6题:

影响汽温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调节汽温的手段有哪些几种?


正确答案: 因素有:蒸汽负荷、炉膛热负荷、烟气温度、火焰中心、炉膛负压、送风、减温水量、给水温度、蒸发受热面结渣和积灰的影响等。
调节汽温的手段有:用烟气侧扰动作为调节手段,如用烟气再循环和改变喷燃角度等;用减温水侧扰动作用,如用喷水减温器进行调温。

第7题:

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⑴每搏输出量;⑵心率;⑶外周阻力;⑷循环血量及血管容量;⑸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第8题:

影响血压调节的因素有( )

A、心脏因素

B、血管因素

C、体液因素

D、微循环因素

E、神经因素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影响塔底温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调节?


正确答案: 影响因素:压力波动。进料组成变化。塔底液面过高引起底温升不上来。仪表失灵。
调整方法:调整塔的压力。调整塔底排出量或进料量。联系仪表校表。

第10题:

影响蛛网膜下隙阻滞平面调节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①穿刺间隙;②病人体位;③身长;④药物的性状、容量、比重、浓度;⑤注药速度;⑥针尖斜口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