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PLS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题目

简述PLS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检查矿井瓦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检查瓦斯主要目的有两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和掌握井下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瓦斯涌出情况,以便进行风量计算和分配,调节所需风量,达到安全、经济、合理进行通风的目的;二是为了防止和及时发现瓦斯超限和积聚等隐患,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妥善处理,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

第2题:

烘炉时200℃和500℃恒温阶段主要目的各是什么?


正确答案: 200℃时:目的是脱去耐火材料表面水;
500℃时:目的是脱去耐火材料内部结晶水。

第3题:

简述数据库的运行维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正确答案:数据库运行维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①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控制及系统的转储和恢复 ②性能的监督、分析和改进 ③增加新功能 ④发现错误修改错误
数据库运行维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①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控制及系统的转储和恢复 ②性能的监督、分析和改进 ③增加新功能 ④发现错误,修改错误

第4题:

简述职业健康监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证;
(2)跟踪观察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
(3)评价职业健康损害与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危害程度;
(4)识别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
(5)进行目标干预,包括改善作业环境条件,改革生产工艺,采用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对职业病患者及疑似职业病和有职业禁忌人员的处理与安置等;
(6)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
(7)为制定或修订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服务。

第5题:

简述区域勘探阶段物探普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进行整个区的重力、磁力普查及地震概查,明确盆地结构、地质构造特征及沉积岩厚度分布。
(2)开展整个区地震普查,测网密度为8km×16km或4km×8km,在有利凹陷地区测网密度可达3km×6km或4km×4km
(3)划分出构造单元及查明二级构造带,作出构造分析。
(4)提出参数井钻探方案。

第6题:

机械加工一般可分为哪几个加工阶段?简述划分加工阶段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加工阶段:(1)粗加工阶段
(2)半精加工阶段
(3)精加工阶段
(4)光整加工阶段
(5)超精密加工阶段。
目的:(1)保证加工质量
(2)合理使用劳动力和设备
(3)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
(4)及早发现毛坯缺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5)保护零件精加工后的表面。

第7题:

简述人机交互技术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语言命令交互阶段:特点是用户以命令行的方式与计算机进行交互。这个阶段是最早期交互阶段。
图形用户界面(GUI)交互阶段:主要特点是桌面隐喻、WIMP技术、直接操纵和“所见即所得”。
自然和谐的交互阶段:主要特点是使用基于语音、手写体、姿势、视线跟踪、表情等多种输入手段的多通道交互,其目的是使人能以声音、动作、表情等自然方式进行交互操作。

第8题:

划分加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划分加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
  (1)保证加工质量
  在粗加工阶段中切除的金属层较厚,切削力和切削热都比较大,所需的夹紧力也大,因而工件会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和热变形。此外,从加工表面切除一层金属后,残存在工件中的内应力要重新分布,也会使工件变形。如果工艺过程不划分阶段,把各个表面的粗、精加工工序混在一起交错进行,那么安排在前面的精加工工序得到的精度,必然会被后续的粗加工工序所破坏。加工过程划分阶段以后,粗加工工序造成的加工误差,可通过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予以修正,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
  (2)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并得到及时处理:粗加工各表面后,由于切除了各加工表面的大部分余量,可及早发现毛坯的缺陷(如气孔、砂眼、裂纹和余量不够等),以便及时报废或修补,以免浪费精加工工时和制造费用。此外,精加工工序安排在后,可避免精加工后的表面被损伤。
  (3)粗、精加工分开,可以合理地使用设备:在精密机床上进行精加工,由于切削力小,有利于长期保持机床的精度。粗加工机床只进行粗加工,可采用功率大、刚度大和精度较低的机床以提高生产率。
  应当注意,加工阶段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

第9题:

简述零件加工过程中加工阶段的划分以及各个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粗加工


正确答案: 阶段:切除毛坯大部分加工余量
半精加工阶段:切除粗加工后留下的误差,完成次要表面的加工
精加工阶段:保证主要表面达到技术要求,保证加工质量
光整加工阶段: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减少表面粗糙度.

第10题:

简述软件生存期由哪些主要的阶段组成,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正确答案: (1)问题定义与可行性研究:问题定义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行性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在成本和时间的限制条件下能否解决问题?是否值得做?”。
(2)需求分析:这个阶段的任务仍然不是具体地解决客户的问题,而是准确地回答“目标系统必须做什么”这个问题。
(3)软件设计:本阶段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目标系统如何做?”为此,必须在设计阶段中制定设计方案,把已确定的各项需求转换成相应的软件体系结构。结构中的每一组成部分都是意义明确的构件,此即所谓概要设计。进而具体描述每个构件所要完成的工作,为源程序编写打下基础,此即所谓详细设计。
(4)程序编码和单元测试:本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正确地实现已做的设计”,为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把软件设计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程序代码,并对程序结构中的各个模块进行单元测试,然后运用调试的手段排除测试中发现的错误。要求编写出的程序应当是结构良好、清晰易读的,且与设计相一致的。
(5)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集成测试的任务是将已测试过的模块按设计规定的顺序组装起来,在组装的过程中检查程序连接的问题。系统测试的任务是根据需求规格说明的要求,对必须实现的各项需求,逐项进行确认,判定已开发的软件是否符合用户需求,能否交付用户使用。为了更有效地发现系统中的问题,通常这个阶段的工作由开发人员、用户之外的第三者承担。
(6)运行维护:已交付的软件投入正式使用,便进入运行维护阶段。这一阶段可能持续若干年。软件在运行中可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需要对它进行维护。通常有四种类型的维护: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