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AIDS导致痴呆的可能发病机制。

题目

简述AIDS导致痴呆的可能发病机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导致神经系统障碍的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 很多病理生理途径参与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但病毒对神经组织直接损害作用较少见,而是经过包括免疫介导的间接损伤、限制性持续性的胞内感染、由受染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兴奋性毒性氨基酸、胞内钙超载、自由基、脂质炎性介质如花生四烯酸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病毒基因产物如套膜糖蛋白gp120的间接细胞毒性引起的组织炎性损害。

第2题:

简述癌性发热的可能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①肿瘤坏死释放的一些物质导致机体发热。
②肿瘤细胞本身产生的内源性致热源。
③肿瘤内白细胞浸润,引起炎症反应。
④肿瘤细胞释放的抗原物质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⑤肿瘤肝内转移干扰致热源的代谢。
⑥肿瘤侵犯或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可导致中枢性发热。
⑦肾上腺皮质受浸。

第3题:

AIDS发病机制不包括

A.
B.抑制抗原递呈细胞功能
C.诱导细胞凋亡
D.干扰抑癌基因产物的功能
E.导致CD8T细胞丧失抗病毒活性

答案:D
解析:

第4题:

AIDS导致脑部非局灶性为主的病变包括()

  • A、AIDS痴呆复合征(ADC.
  • B、急性HIV相关性脑炎
  • C、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 D、代谢性脑病
  • E、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

正确答案:A,B,C,D,E

第5题:

简述AIDS并发脑梗死的可能机制。


正确答案:AIDS并发脑梗死的可能机制:(1)HIV感染直接引起血管内膜炎,导致脑血管闭塞。(2)HIV感染或AIDS患者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多为阳性,促进AIDS卒中发生。(3)静脉注射毒品成瘾是卒中的危险因素。青年人吸毒与脑梗死有相关性,其可能原因是细菌性心内膜炎、血管炎、血管痉挛和外源性栓子。(4)由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或CNS机会性感染侵袭血管造成血管炎所致。(5)HIV感染者普遍存在游离蛋白S缺乏,也易导致血栓形成。

第6题:

Alzheimer型痴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


正确答案:可能的病因:
(1)年龄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女性患病率常高于男性。头颅外伤也是危险因素之一。
(2)遗传因素方面已发现本病在某些家族中有遗传倾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环境和代谢因素在发病中也起一定的作用,21号染色体三体在Alzheimer型痴呆的发病中也具有某种意义。
(3)感染因素,如朊蛋白对本病的意义未定,这种致病因子可使免疫过程异常。中毒性因素如铝和钙的含量增加对神经元的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的作用也有待进一步确定。
(4)免疫机制异常在Alzheimer型痴呆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关该病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现屡有报告,如抗神经原纤维缠结(NFT)抗体、人脑S100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抗体、髓鞘碱性蛋白(MBP)抗体的β-淀粉样蛋白。Alzheimer型痴呆患者存在高水平的髓鞘素蛋白自身应答性T细胞反应,且在与CNS紧邻的CSF中表现尤为显著。
(5)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本病可能与神经递质的生物合成酶活性低下有关。Alzheimer型痴呆患者脑皮质和海马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ACh)含量减少40%~90%。

第7题:

试述AIDS的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AIDS的发病机制主要是HIV攻击CD4+T细胞,导致其数量和功能缺陷,引起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功能严重障碍,这样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对肿瘤细胞的抵抗能力减弱,最终使患者死亡。

第8题:

叙述AIDS的主要发病机制?(检验科)


正确答案:AIDS的主要发病机制:HIV感染后,主要是损伤CD4+T细胞减少和功能缺陷而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继而体液免疫功能全面障碍为其主要的发病机制。同时还损伤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脑组织小胶质细胞,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HIV损伤T细胞是通过HIV外膜蛋白gp120和gp41与T细胞发生拈附、溶解、使病毒核心进入靶细胞,在靶细胞内进行复制,繁殖,最后以芽生方式破坏细胞膜而移出,进行感染扩散,从而破坏CD4+T细胞,导致免疫缺陷。

第9题:

简述艾滋病(AIDS)发病机制及淋巴结的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通过性接触、血液、血制品及胎盘传播的继发性免疫疾病。TH细胞(辅助性T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TS细胞(抑制性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发挥负反馈调节作用。HIV选择性地侵犯和破坏TH细胞,使TH细胞大量减少,致TH与TS的比值由正常时的2降至0.5以下,导致机体出现严重的免疫缺陷,进而继发机会性感染和/或恶性肿瘤。疾病的早、中期,其它临床症状尚未出现时,常因淋巴结无痛性持续性肿大而病检。淋巴结病理变化为淋巴滤泡明显增生、生发中心极度扩大,形状不规则,而常呈哑铃形、葫芦形等;生发中心可见大量转化细胞、免疫母细胞及易染体巨噬细胞。滤泡套层逐渐变薄、中断或消失并出现所谓的滤泡融解现象。滤泡间可见大量浆细胞、单核细胞及小血管增生。

第10题:

简述AIDS导致痴呆的可能发病机制。


正确答案:AIDS导致痴呆的可能发病机制包括:(1)HIV-1的嗜神经性:在诱发ADC方面起重要作用。(2)血脑屏障的损伤:脑血管内皮细胞和星状细胞的感染将导致血脑屏障损伤,有毒物质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诱发ADC。(3)细胞因子的毒性效应:研究推测HIV-1并不直接感染神经元,而是通过HIV-1感染的巨噬细胞和小神经胶质细胞产生的多种大量细胞因子与自由基损害神经元,或者通过改变星形胶质细胞的功能损害神经元。(4)病毒蛋白的毒性效应:HIV-1包被糖蛋白gp120的神经毒性也是ADC发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