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述哪些是葡萄胎声像图表现()

题目

下述哪些是葡萄胎声像图表现()

  • A、25-60%伴发黄素囊肿
  • B、子宫大于孕期
  • C、蜂窝状声像图
  • D、需与过期流产相鉴别
  • E、刮宫后黄素囊肿持续存在是诊断恶性葡萄胎的依据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C,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葡萄胎声像图表现,下列哪项正确

A.子宫小于孕期

B.子宫大于孕期

C.双侧卵巢正常

D.宫腔内无血流显像

E.卵巢黄素囊肿是诊断葡萄胎的唯一直接征象


正确答案:B

第2题:

卵巢非赘生性囊肿有哪些?其声像图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 非赘生性囊肿是一种潴留性囊肿,可逐渐吸收、消失。多无临床症状,偶尔可因雌激素持续分泌而引起子宫内膜增生出血。
常见的非赘生性囊肿有:
(1)卵泡囊肿:由于卵泡成熟而不排卵或排卵后闭锁,液体潴留所致。可在附件区扫查到大小约3—5cm的无回声囊,边界清楚,边缘规整,壁薄,内部透声好,后壁回声增强,可单侧亦可双侧。
(2)黄体囊肿:在月经周期、妊娠早期黄体形成并进行性增大,通常小于5cm,偶尔可达10cm。声像图同卵泡囊肿。较大的黄体囊肿可以自发破裂,临床症状与宫外孕破裂相似。
(3)黄素化囊肿:多见于滋养细胞肿瘤。由于大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作用而引起。声像图表现双侧附件区可见
较大的多房性囊肿,边界清楚,边缘规整,透声好。
(4)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有闭经、不孕、肥胖、多毛等体征。超声可在双侧附件区扫及增大的卵巢口声,其内可见多数大小不等的壁薄的无回声区,卵巢包膜增厚。
(5)卵巢血肿:包括卵巢血肿和黄体血肿。卵泡血肿较小,壁厚,内透声差,可见细点状高回声。黄体血肿较大,可达4—6cm,壁厚,其内可见点状及条束状高回声,往往下层为点状高回声,上方为透声较好的液性暗区。
(6)卵巢冠囊肿:位于子宫旁或直肠窝内,大多位于子宫上方与膀胱相邻,囊肿一般为单房,较大,壁薄,囊内透声好,后壁回声增强。
(7)卵巢子宫内膜囊肿:又称“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侵犯卵巢所致,约占外在性内膜异位症的90%,声像图表现见子宫内膜异位。

第3题:

下列关于葡萄胎声像图表现,错误的是()。

A.25%-60%伴黄素囊肿

B.子宫大于孕期

C.蜂窝状声像图是特异性超声表现

D.需与过期流产鉴别

E.所有葡萄胎均可诊断为恶性滋养细胞疾病


参考答案:E

第4题:

完全性葡萄胎的典型临床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停经后阴道流血;②子宫异常增大;③腹痛;④妊娠呕吐;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⑥黄素化囊肿;⑦甲状腺功能亢进征象。

第5题:

在下述哪些疾病病灶中可见到绒毛结构( )

  • A、葡萄胎
  • B、侵蚀性葡萄胎
  • C、绒癌
  • D、胎盘残留
  • E、合体细胞子宫内膜炎

正确答案:A,B,D

第6题:

子宫肌瘤变性与下述声像图表现相关的是A、肌瘤直径<2cm的多见B、肌瘤较大,内见无回声区C、肌瘤位置

子宫肌瘤变性与下述声像图表现相关的是

A、肌瘤直径<2cm的多见

B、肌瘤较大,内见无回声区

C、肌瘤位置在黏膜下的多见

D、单发肌瘤

E、多发肌瘤


参考答案:B

第7题:

下列关于葡萄胎声像图表现,错误的是()

  • A、25%~60%伴黄素囊肿
  • B、子宫大于孕期
  • C、蜂窝状声像图是特异性超声表现
  • D、需与过期流产鉴别
  • E、所有葡萄胎均可诊断为恶性滋养细胞疾病

正确答案:E

第8题:

葡萄胎临床和声像图表现,下列不正确的是

A、病灶侵及膀胱

B、卵巢黄素囊肿

C、子宫增大

D、血清β-HCG增高

E、妊娠反应重


参考答案:A

第9题:

在下述哪些疾病病灶中见不到绒毛结构()

  • A、葡萄胎
  • B、绒癌
  • C、侵蚀性葡萄胎
  • D、胎盘残留
  • E、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正确答案:B,E

第10题:

葡萄胎分哪几型?完全性葡萄胎和难以诊断者葡萄胎的病理表现各有哪些?


正确答案:葡萄胎或称水泡状胎块,WHO将其分为完全性葡萄胎、部分葡萄胎、难以诊断者(不能肯定者)葡萄眙和浸润性葡萄胎四型。
完全性葡萄胎病理表现有:
1.尿及血内绒毛膜促性腺素(HCG)升高。
2.临床刮宫或病理大体检查见有水泡。
3.镜下见不同程度的滋养细胞增生。
4.绒毛间质显著水肿、肿胀。
5.绒毛间质血管减少或消失。
6.无正常绒毛。
这6条都具备者即可诊断完全性葡萄胎。
难以诊断者(不能肯定者)葡萄胎病理表现有:
1.临床显示血及尿中HCG升高,但不明显。
2.停经史较短。
3.临床及大体检查未见明显水泡,可见水肿绒毛,其直径都在5毫米以下。
4.镜下见绒毛间质水肿变性,部分血管也可消失。
5.滋养叶细胞灶状增生,但一般增生程度较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