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并具有化学结构的球蛋白,Ig有5类,Ig

题目

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并具有化学结构的球蛋白,Ig有5类,IgG是其中的一类,以下关于IgG特性与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具有活化补体经典途径的能力
  • B、IgG在胎儿时期即可合成
  • C、IgG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 D、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C,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抗体与Ig的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有 ( )

A、抗体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B、抗体是Ig

C、Ig都是抗体

D、Ig不一定都具有抗体活性

E、抗体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免疫球蛋白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


参考答案:ABDE

第2题:

关于抗体与Ig的概念,描述错误的是( )

A.抗体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B.抗体是Ig

C.Ig都是抗体

D.Ig不一定都具有抗体活性

E.抗体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免疫球蛋白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


正确答案:C

第3题: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称之。()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检测 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为人体含量最多和最主要的Ig,占总免疫球蛋白的70%~80%,属再次免疫应答抗体,即机体再次感染的重要抗体。它对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都有抗体活性,也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通过自然被动
免疫使新生儿获得免疫抗体。


答案:
解析:
[参考值]
7.0~16.6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胎儿出生前可从母体获得IgG,在孕期22~28周间,胎儿血IgG浓度与母体血IgG浓度相等,出生后母体IgG逐渐减少,到第3、4月胎儿血IgG降至最低,随后胎儿逐渐开始合成IgG,血清IgG逐渐增加,到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增高:IgG增高是再次免疫应答的标志。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胶原血管病、淋巴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等;单纯性IgG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IgG型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MM)等。
降低: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还可见于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肌营养不良也可有血IgG浓度降低。

第5题:

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并具有化学结构的球蛋白,Ig有5类,IgG是其中的一类,以下关于IgG特性与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具有活化补体经典途径的能力
B.IgG在胎儿时期即可合成
C.IgG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D.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

答案:A,C,D
解析:
IgG抗体是在出生后3个月的时候合成的,并不是在胎儿时期能够合成,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激活补体,具有调理作用、ADCC作用等。

第6题:

免疫球蛋白是一类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状蛋白,占初乳总蛋白含量的()。


参考答案:(12%~13%)

第7题:

免疫球蛋白(Ig)的生物学活性除外


正确答案:E
Ig的生物学活性包括A~D项,E项是吞噬细胞的功能。

第8题: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A、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

B、是由粒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

C、是由巨噬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

D、是由淋巴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

E、是由红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


参考答案:A

第9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抗体均是免疫球蛋白
B.所有免疫球蛋白均是抗体
C.多数Ig具有抗体活性
D.抗体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免疫球蛋白上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
E.Ig是由浆细胞产生,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

答案:B
解析:
免疫球蛋白家族包括多种物质,抗体只是其中一部分。

第10题:

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M检测 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是初次免疫应答反应中的Ig,不论是在个体发育中还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IgM都是最早出现的抗体。IgM是分子质量最大的Ig,约占血清总Ig的5010~10%。IgM具有强的凝集抗原的能力。天然同族凝聚素(抗A、抗B)、冷凝集素及伤寒沙门菌的抗体均属此类。


答案:
解析:
[参考值]
成人:0.5~2.6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从孕20周起,胎儿自身可合成大量IgM,胎儿和新生儿IgM浓度是成人水平的10%,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8~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增高:见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类风湿关节炎、SLE等。由于IgM是初次免疫应答中的Ig,因此单纯IgM增加常提示为病原体引起的原发性感染。官内感染可能引起IgM浓度急剧升高,若脐血中IgM>0.2g/L时,表示有官内感染。此外,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时,IgM呈单克隆性明显增高。
降低:见于IgG型重链病、IgA型MM、先天发生免疫缺陷症、免疫抑制疗法后、淋巴系统肿瘤、肾病综合征及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肌营养不良)等。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