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痢的发病机制是()

题目

菌痢的发病机制是()

  • A、病原体侵入血流,形成菌血症
  • B、病原体侵入肠黏膜下层引起黏膜下脓肿
  • C、由于病原体的过度繁殖,引起菌群失调
  • D、病原体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引起病变
  • E、病原体在肠道内产生的毒素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受体结合致病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地2012年平均人口数为100 000,该地防疫站收到2013年发病的菌痢传染病报告卡323张,剔除重复,实际报告的菌痢病人为260,在此260人中有3人发病2次,则该地菌痢的报告发病率为

A、323/10万

B、260/10万

C、326/10万

D、263/10万

E、257/10万


参考答案:D

第2题:

下列有关ADHD发病机制描述错误的是

A.DA功能异常假说是ADHD发病机制的主要假说

B.5-HT功能亢进假说是ADHD发病机制的主要假说

C.胆碱能功能异常假说是ADHD发病机制的主要假说

D.脑损伤导致脑功能异常是ADHD发病的主要机制

E.不良的家庭环境是ADHD发病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A

第3题:

DIC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


正确答案:C

第4题:

关于细菌性痢疾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我国主要流行B群福氏志贺菌
B. 血培养常可检出痢疾杆菌
C. 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菌痢
D. 菌痢可重复发病
E. 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

答案:B
解析:
痢疾杆菌主要侵入肠粘膜的固有层,并在其中繁殖、释放毒素,很少侵入黏膜下层,故极少进人血流引起菌血症,因此血培养很难检出痢疾杆菌。

第5题:

某地2003年平均人口数为100 000人,该地防疫站收到2003年发病的菌痢传染病报告卡323张,剔除重复,实际报告的菌痢病人为260人,在此260人中有3人发病2次,则该地菌痢的报告发病率为

A.323/10万

B.326/10万

C.257/10万

D.260/10万

E.263/10万


正确答案:E
计算发病率时应当包括发过病后好转再发病的人数。

第6题:

中毒型菌痢主要发病机制为

A、特殊的痢疾杆菌菌型感染

B、与机体过敏体质有关

C、内毒素及机体的反应性有关

D、入侵体内的菌量过多

E、肠道菌群失调


参考答案:C

第7题:

对细菌性痢疾发病机制描述正确的是()

A.菌痢发病过程取决于细菌的数量

B.菌痢发病过程取决于细菌的致病力

C.菌痢发病过程取决于人体抵抗力

D.菌痢进入肠道后大部分被胃酸杀死

E.致病菌侵入结肠粘膜在固有层中繁殖,产生毒素


参考答案:ABCDE

第8题:

中毒性菌痢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细菌直接侵犯肠壁

B.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外毒素

C.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内毒素

D.个体的特异性体质

E.细菌侵入血液造成败血症


正确答案:C

第9题:

某地2003年平均人口数为100000人,该地防疫站收到2003年发病的菌痢传染病报告卡323张,剔除重复,实际报告的菌痢病人为260,在此260人中有3人发病2次,则该地菌痢的报告发病率为

A.323/10万

B.326/10万

C.257/10万

D.260/10万

E.263/10万


正确答案:E

第10题:

菌痢的发病机制是()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