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某,男,23岁,工人。2002年4月2日初诊。右腕背关节打•肿块已近8个月。局部酸麻,腕部活动即痛。查:其肿块突出体表,大如蚕豆,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皮肤尤粘连,推之能活动,触之有囊性感,压之稍有酸痫感。其他尤不适。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题目

贾某,男,23岁,工人。2002年4月2日初诊。右腕背关节打•肿块已近8个月。局部酸麻,腕部活动即痛。查:其肿块突出体表,大如蚕豆,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皮肤尤粘连,推之能活动,触之有囊性感,压之稍有酸痫感。其他尤不适。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女,23岁,左手腕背部无明显原因出现一蚕豆大小的肿块,表面光滑皮色不变,触之有囊性感,肿块基底部固定,有轻压痛。本病常发生的部位为()。

  • A、腕背部
  • B、腕掌部
  • C、足背部
  • D、踝前部
  • E、前臂

正确答案:A

第2题:

孙某,男,46岁,工人。20( )2年5月8日初诊。右肩关节疼痛2个月,加重1周。2个州前下作中因用力较猛扭伤肩部,引起局部疼痛,经沾动疼痛稍有缓解,未给予治疗。之后常感肩部酸困,时有疼痛,近1周疼痛明显,并向颈部和整个上肢放射,日轻夜重,胸部活动受限制,手臂外展时疼痛加剧,查:三角肌压痛明显、;舌淡红,苔薄白,脉稍沉。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正确答案: 病因病机:劳累闪挫,气血阻滞。
诊断:肩周炎。
证型:阳明、少阳经证。
治则:疏筋通络、行气活血,针灸并用,泻法。
处方:肩髑、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于三里、外关。
方义:局部近取肩髑、肩前、肩贞,是渭“肩三针”,配局部阿是穴,针泻艾灸,可祛风散寒、疏经通络;循经远取阳陵泉能疏筋活络、通经止痛;中平穴系现代新发现的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效穴。因证届阳咧、少阳经,加手三里、外关可疏通阳叫、少阳经经气。渚八远近相配,使病邪得祛,筋脉疏通,气血调和,终痛自止。

第3题:

党某,32岁,公务员,2002年5月27日初诊。右肘关节疼痛半年。半年前因工作较忙,使肘关节疲劳而致酸困不适。之后逐渐出现疼痛,握物无力,用力握拳及竹:前臂旋转动作如绞毛巾时疼痛加刷,下臂旋前受限。杏:具肱桡关节有一个局限而敏感的压痛点。舌芥薄,质淡红,脉细。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正确答案: 病因病机:劳累过度,筋脉损伤,肘部经气不通,不通则痛。
诊断:肘劳。
治则:疏筋活血、通络止痛,针灸开用,泻法。
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上。取曲池、肘髀、于三甲、手五里,阿足穴、下廉。
方义:肘劳好发于肘外侧,此乃手阳明经脉所过之处,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又“主润宗筋”,对劳损引起的肘关节疼痛,取手阳明经曲池、刖髓、手二里、用五里旨在疏通经络气血,配用阿是穴以祛邪活络、疏筋止痛。因下臂旋前受限,故加下廉以加强疏筋活络之力。

第4题:

程某,男,16岁,学生。2001年7月12日初诊。患者近几个月来因学习紧张,感到视力模糊,眼球作胀,时有腰酸耳鸣,夜寐多梦,头昏,舌淡红、少苔,脉细。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正确答案:病因病机:素体肝肾不足,加上用眼不当,使目络瘀阻,日失所养而致。
诊断:近视。
证型:肝肾不足证。
治则:补益肝肾、通络明日,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睛明、承泣、四白、太阳、风池、光明、肝俞、肾俞、太冲、太溪。
方义:足三阳经在经脉循行上均与日部有着密切的联系。睛明、承泣和四白分别是足太阳经和足阳明经眼部的腧穴,功善通经活络、益气明日,都是治疗眼疾的常用穴;太阳穴也在眼区,有通络明日之功;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之交会穴,内与眼络相连,光明为足少阳胆经络穴,与肝相通,两者相配可养肝明日。肝俞、肾俞、太冲、太溪可加强补益肝肾、养精明目的作用。

第5题:

于某,女,36岁,工人。2001年12月26日初诊。右腕关节疼痛4个月。4个月前因劳损引起右腕搀痛,活动叫加重,拇指仲屈时常发出惮响声。有时拇指因痛甚而不能活动。查:右腕桡骨茎突部轻度肿胀,触痛明显。舌淡,苔白,脉细稍弦。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则、针灸处方反方义。


正确答案: 病因病机:劳伤损及经筋,气血运行不畅。
诊断:腱鞘炎。
治则:疏筋活络,针灸并用,平补平泻法。
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列缺、合谷、阳溪、阿足穴。
方义:腱鞘炎好发于桡骨茎突周围,累及于太阴、手阳明经脉,列缺正在桡骨茎突之上,合谷、阳溪二穴也在其周围,外加阿是穴均属局部或邻近取穴,有通经活络、疏筋止痛的作用。

第6题:

高某,用,59岁,农民。2001年12月23日初诊。左足跟痛5个月。足跟不敢着地。运动及行走后疼痛加重,休息减轻。查:足跟部肿胀不明显,压痛明显,压痛点在足根中部或稍偏内侧。X线摄片检杏:跟骨结节前方有骨刺。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正确答案: 病因病机:肝肾亏虚,气血失和,筋脉失养,气血阻滞而成。
诊断:足跟痛。
证型:肝肾不足证。
治则:疏经通络、化瘀止痛,针灸并用,泻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太溪、照海、昆仑、申脉、悬钟、阿是穴、肝俞、肾俞。
方义:太溪是足少阴经之原穴,足少阴经“别人跟中”,配照海强健筋骨、宣痹镇痛;昆仑、申脉位厂足跟部,属于足太阳经,能舒筋脉、行气血、通络止痛;悬钟为八会之髓会,既可补髓壮骨,又能通经活络;阿是穴直达病所,以疏通局部经气、化瘀定痛。加BT俞、肾俞可补益肝肾。

第7题:

吴某,女,51岁,干部。2002年4月17日初诊。左颞颌关节部酸胀疼痛半个月。半个月前外出受风致张口受限,渐咀嚼时疼痛。现遇风冷症状加重。查:左侧颁F明显压痛,左头颞部轻度压痛,颞颌关节轻度弹响。舌淡、苔薄白,脉弦略紧。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珍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正确答案: 病因病机:风寒外袭面颊,局部经筋拘急,牙关不利,故弹响酸痛。
诊断: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证型:寒湿痹阻证。
治则:祛风散寒、疏筋活络,针用泻法,重用灸法。
处方:听宫、下关、颊车、合谷
方义:听宫是手太阳经穴,且是于太阳经与手少阳经交会穴,下关、颊车足足阳明经穴,三穴均为局部近取,刮•疏通面部经气,是治疗颢领关节病变的主要穴;合谷是手阳明经原穴,善治头面之疾(面口合谷收)。因本证为寒湿痹阻,故重用灸法。诸八远近相配,针灸扦施,共奏通经活络、祛散寒邪、开噤止痛之效。

第8题:

张某,男,37岁,工人。2000年8月21日初诊。患者白睛红赤肿痛3天,羞明流泪,眵多清稀,头额胀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正确答案:病因病机:外感风热之邪,侵袭目窍,经气阻滞,火郁不宣,致目赤肿痛。
诊断:目赤肿痛。
证型:风热外袭证。
治则:疏风散热、泻火解毒,只针不灸,泻法。
处方:攒竹、瞳子醪、太阳、合谷、太冲、风池、曲池。
方义:目在头面,诸阳经之脉均循行于眼区。攒竹为足太阳经腧穴,能宣泄患部之郁热,有通络明目作用;瞳子髅属足少阳经穴,可疏泻肝胆之火;太阳为经外奇穴,位于眼旁,点刺出血可清热明目;手阳明经穴合谷可调阳明经气、疏泄风热;目为肝窍,太冲乃肝经原穴,可导厥阴经气,降肝火而明日;风池、曲池可加强疏风散邪之力。

第9题:

赵某,女,36岁,农民。2001年11月2日初诊。双侧上睑下垂8年,逐渐加重。上睑提举无力,遮掩瞳仁,妨碍视瞻,朝轻暮重,休息后减轻,劳累后加重,伴有面色少华、眩晕、食欲不振、肢体乏力等症,舌淡、苔薄,脉弱。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正确答案:病因病机:久病脾虚气弱,中气不足,筋肉失养,经筋弛缓,导致睑肌无力而下垂。
诊断:眼睑下垂。
证型:脾虚气弱证。
治则:健脾益气养血,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攒竹、丝竹空、阳白、三阴交、足三里、脾俞、百会。
方义:攒竹、丝竹空和阳白穴均位于眼周,三穴合用可通经活络、调和局部气血而升提眼睑;三阴交穴为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具有补脾益肾、养血荣筋、调和气血的功效;加足三里、脾俞健运脾胃、补气养血,另加督脉穴百会以升提阳气。

第10题:

某,男,26岁,银行职员。2000年12月2日初诊。患者因连续多月紧张工作而致左胞睑跳动,时疏时频,过劳和紧张时加重,平时心烦失眠,怔忡健忘纳差,时感乏力,舌淡,脉细弱。试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针灸处方及方义。


正确答案:病因病机:因过劳损伤心脾,心脾两虚,筋肉失养,以致眼睑瞤动。
诊断:眼睑瞤动。
证型:心脾两虚证。
治则:补益心脾、熄风止痉,以针为主,针用补法。
处方:四白、攒竹、丝竹空、合谷、太冲、三阴交、足三里、心俞、脾俞。
方义:四白、攒竹、丝竹空均为眼周穴,可疏调眼周部气血以熄风止痉;合谷属手阳明多气多血之经,“面口合谷收”,可通畅面部气血;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可养肝平肝、熄风上痉。三阴交、足三里分别为脾经和胃经的腧穴,可补脾胃、生气血,旺盛后天之本;心俞、脾俞可加强健脾补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