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手卫生效果监测的采样方法

题目

简述手卫生效果监测的采样方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水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职业卫生采样方法目前常用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两种。( )


答案√

第2题:

试述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的方法及结果判定?


正确答案: 1)被检者手消毒后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2)将试管振打80次,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
3)结果判定:
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孢菌为合格。
Ⅲ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合格。
Ⅳ类区域工作人员:细菌总数≤15cfu/cm2,并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合格。
母婴同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的工作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合格。

第3题:

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关于手卫生效果的监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每月对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效果监测。

B、每季度对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效果监测。

C、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答案:A

第4题:

适合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是()。

  • A、物理法
  • B、化学法
  • C、生物学法
  • D、机械法

正确答案:C

第5题:

简述监测油烟时采样时间和频次。


正确答案:监测油烟时采样时间应在油烟排放单位正常作业的期间,选择作业工况在高峰期,采样次数为连续采样5次,每次10分钟。

第6题:

某城镇需集中式供水的人口达40万人,为了确保其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对该集中式给水进行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工作的内容包括A、水源卫生调查+水质监测+水性疾病的监测

B、水源卫生调查+水质监测+地方病的监测

C、水源卫生调查+水厂调查+水质监测

D、水厂调查+水质监测+水性疾病的监测

E、水质监测+水性疾病的监测+地方病的监测

该城镇供水的管网水采样点个数及水质监测时采样点的设置应为A、3个采样点,设在水源取水口、进厂水口、居民经常用水点处

B、3个采样点,设在水源取水口、进厂水口、出厂水口

C、4个采样点,设在水源取水口、进厂水口、出厂水口、居民经常用水点处

D、20个采样点,设在水源取水口、出厂水口、居民经常用水点处

E、20个采样点,设在水源取水口、进厂水口、出厂水口、居民经常用水点处

在每个采样点,每月采样次数应为A、不少于2次

B、不少于3次

C、不少于4次

D、不少于5次

E、不少于6次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


问题 2 答案:D


问题 3 答案:A

第7题:

简述如何防止监测子站内采样管路发生结露,造成对监测物质的吸附?


正确答案: (1)需要对总管和影响较大的管线外壁加装保温套或加热器,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30℃~50℃;
(2)在监测仪器管线与支管接头连接时,为防止结露水流和管壁气流波动的影响,应将管线与支管连接端伸向总管接近中心(或1/2)的位置,然后再做固定。

第8题:

内镜中心应()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A.每月

B.每季度

C.每天

D.每周


正确答案:B

第9题: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时,如何对手进行采样?


正确答案: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各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采样液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计算。

第10题:

简述江河水系污染监测的采样布点方法。


正确答案: (1)按断面水平布点,即在上游的清洁断面、污染处的污染断面和下游的自净断面布点;
(2)在水平断面布点的基础上,还应在每一断面上进行表层、中层和底层的垂直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