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特殊药物时,应根据厂家的建议和使用情况,选择输液管路,以及更换时间。

题目

输入特殊药物时,应根据厂家的建议和使用情况,选择输液管路,以及更换时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50岁。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入院。护士配合抢救时实施静脉输液的过程中错误的是

A、尽快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B、妥善安排输液顺序

C、输液量宜先少后多

D、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时应根据血压随时调整滴速

E、保持输液通畅,防止药物外渗


参考答案:C

第2题:

防止中央导管造成血流感染,为了确保输液通畅,输液器及附件应多长时间更换()。

A、输液完毕即刻更换

B、24小时更换

C、48小时更换

D、72-96小时更换


答案:B

第3题:

  输液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原因是

A.输液致热物质

B.输入致敏物质

C.输入药物浓度过高

D.短时间输入液体过量

E.药物渗漏


C

【解析】

1、机体因素 输液导致静脉炎的原因与机体因素有关,人体患病时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特别是皮肤黏膜的防御能力下降是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营养状况、皮肤、室内的空气状况感染机会的多少都是造成静脉炎的后为因素。

2、温度因素 药物加温后静脉输注可减少结晶性药物及自然因素对局部血管的刺激,静脉输液温度维持在25 ℃~35 ℃为宜,温度过高会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及血细胞变性。病室温度低,寒冷刺激会造成血管痉挛,引发静脉炎。

3、微粒因素 药典规定:每毫升静脉输入液体中,粒径大于10 μm的不溶性微粒不能超过20个,粒径大于25 μm的不能超过2个,而人的最小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 μm~7 μm,所以溶液中的较多微粒可以直接造成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造成组织缺氧,进而产生水肿和炎症,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

4、技术不良 护士在配置液体的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消毒方法和(或)程序错误。细菌玻璃屑等微粒进入血管,刺激损伤血管壁,形成炎症。护士穿刺技术差,使血管壁受到机械性刺激,产生炎症。护士选择留置针不恰当,未根据导管针的长度与管径大小选择相适应的静脉穿刺。

5、液体性质 现代医学认为在末梢静脉输入非生理ph值的液体、血浆渗透压高的液体或某些微粒因子等,刺激局部血小板引起凝聚,形成血栓并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管腔变窄,发生炎症反应。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液体的ph值,使其接近人体正常的ph值(7.35~7.45)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第4题:

护士在巡视输液情况时发现5床病人输液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导致的原因可能是

A.输入高浓度的药物

B.输液时未严格无菌操作

C.套管针留置时间过长

D.输液量过大

E.输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


正确答案:ABCE
解析:静脉炎的典型症状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由病例可见5床病人是出现了静脉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静脉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或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均可能引起静脉炎。输液量过大并不会导致静脉炎的发生,所以ABCE选项为正确答案。

第5题:

连续输液时输液器应多长时间更换一次?


答:24小时

第6题:

患者男,50岁。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入院。护士配合抢救时实施静脉输液的过程中错误的是( )。

A.尽快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B.妥善安排输液顺序

C.输液量宜先少后多

D.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时应根据血压随时调整滴速

E.保持输液通畅,防止药液外渗


正确答案:暂未提供参考答案
答案暂无

第7题:

静脉置管的患者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8题:

导管不宜常规更换,但在输血、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9题:

以下与静脉输液时血管选择有关的是

A.药物的作用

B.病人的血管状况

C.药物的性质

D.输液量的多少

E.输液时间的长短


正确答案:BCDE

第10题:

用于输入乳剂(与葡萄糖或氨基酸合成三合一的混合物或单独输入)的输液管路应在开始输液后()内更换,如疑有污染或者当输液产品或输液系统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

  • A、7h
  • B、14h
  • C、24h
  • D、48h
  • E、72h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