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多巴胺的主要药理作用?

题目

试述多巴胺的主要药理作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小剂量多巴胺的药理作用。


答案:静脉输注小剂量多巴胺1~2μg(kg-1.min)-1,主要激动多巴胺受体,引起肾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同时抑制钠离子重吸收,具有排钠利尿作用。同时肠系膜血管、冠脉血管及脑血管扩张,周围血管阻力下降。

第2题:

多巴酚丁胺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激动下列哪个受体( )

  • A、α受体
  • B、平滑肌V-受体
  • C、多巴胺R1
  • D、多巴胺R2
  • E、β受体

正确答案:E

第3题:

多巴胺的药理作用特点和临床适应症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临床应用的多巴胺为人工合成品。多巴胺对α、β受体均有激动作用,同时还能激动多巴胺受体。 药理作用:

(1)小剂量的多巴胺:即用量2-5微克/(公斤·分)。主要是通过激动多巴胺受体起作用。多巴胺受体除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外,还存在于肾、肠系膜、脑和冠状血管。外源性多巴胺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多巴胺受体被激动的结果是使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增加尤其明显,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从而产生强大的利尿作用,并使尿钠增加。小剂量的多巴胺还能使总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

(2)中等剂量的多巴胺:即用量6-10微克/(公斤·分)。可直接兴奋心脏的民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对心率影响不明显;能扩张冠状动脉;还能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使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3)大剂量的多巴胺:即用量>10微克/(公斤·分)。主要兴奋血管α受体,对全身血管(除冠状动脉外)均产生强烈收缩反应,使血压升高,总外周血管阻力增高。通过兴奋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大剂量时,由于它对肾血管的强烈收缩作用,使肾血流量减少。

总之,小剂量多巴胺主要有扩张血管作用,使总外周阻力降低,对心脏前、后负荷均有降低。大剂量多巴胺以兴奋α、β受体为主,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总外周阻力高,心肌耗氧量增加。

第4题:

试述糖皮质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


正确答案:(1)抗炎作用:能对抗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在炎症早期可抑制渗出和炎性细胞浸润,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在炎症后期可抑制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和疤痕形成,减轻后遗症。
(2)抗免疫作用:抑制免疫过程的多个环节。
(3)抗休克作用:与调节心血管功能、稳定溶酶体膜、提高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有关。
(4)抗毒作用: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迅速退热并缓解毒血症状。
(5)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刺激骨髓造血机能使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等增加,但减少血中淋巴细胞数量。
(6)中枢兴奋:出现欣快、激动、失眠,偶尔诱发精神病,大剂量对儿童可致惊厥。
(7)消化系统: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大剂量应用可诱发或加剧溃疡病。

第5题:

试述碘解磷定的作用机理、主要药理作用、用途及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作用机理:碘解磷定的季铵基团具有强大的亲磷酸酯作用,能将磷酰化胆碱酯酶上的磷酸基夺过来,使胆碱酯酶复活。碘解磷定对酶的复活作用在神经肌肉接头处最显著,可迅速缓解有机磷中毒所致肌颤。对毒蕈碱样症状作用弱,对中枢神经症状作用不明显
(2)用途:轻度中毒可单独应用本品,中度或重度中毒时须合并应用阿托品
(3)注意事项:
①仅对形成不久的磷酰化胆碱酯酶有效,且对有机磷的解毒作用有一定的选择性;
②忌与碱性药物配伍
③应根据病情须反复用药,以防延迟吸收的有机磷引起中毒
④与阿托品联合应用时,可产生协同作用,因此应减少阿托品的用量
⑤用药过程中随时测定ChE水平。

第6题:

试述阿司匹林的基本药理作用。


正确答案:阿司匹林的基本药理作用如下:①解热作用;②镇痛作用;③消炎抗风湿作用;④影响血栓形成。

第7题:

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有何特点?试述其主要临床应用。


正确答案: 新斯的明为季铵类化合物,口服吸收少而不规则,故口服剂量较大;该药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无明显中枢作用。新斯的明对效应器官有一定的选择性作用。对骨骼肌兴奋作用最强;对胃肠道、膀胱平滑肌兴奋作用较强;而对心血管、腺体、眼和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较弱。
主要临床应用:
①重症肌无力。②手术后腹胀气和尿潴留。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④非去极化型骨骼肌松弛药过量中毒的解救(如筒箭毒碱中毒)。

第8题:

试述甘味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参考答案:A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B促进或调节免疫;C增强造血功能;D影响物质代谢;E改善性功能;F解痉、镇痛。

第9题:

多巴胺具有兴奋α1β1和多巴胺受体作有,其药理作用与剂量无关。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试述chlorpromazine的药理作用。


正确答案:(1)中枢神经作用:①抗精神病,对各种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有效;
②镇吐,但对晕动病呕吐无效;
③对体温的调节作用,配合物理降温可使体温降低;
④引起锥体外系统反应。
(2)植物神经作用:可阻断α受体及M受体。
(3)内分泌作用:影响某些内分泌激素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