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心律失常?试述其临床观察要点?

题目

何谓心律失常?试述其临床观察要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观察瞳孔的意义及观察要点。


正确答案:多种疾病尤其是颅内疾病、药物中毒以及病情变化等均可引起瞳孔改变,所以观察瞳孔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抢救均有极重要的价值。瞳孔观察要点主要是对光反应和大小两个方面。

第2题:

何谓脓包疮?其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脓包疮亦称脓痂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化脓球菌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俗称“黄水疮”。其特征具有接触传染性,流行于夏秋季节,多见于儿童。皮损呈丘疹、水疱或脓疱,破损后结成脓痂,蔓延迅速。
护理要点:
1.注意清洁卫生,保护皮肤完整,婴儿室、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体单位在发现本病时,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消毒病儿的被褥、衣服、玩具等。
2.避免搔抓或摩擦,如有痱子或搔痒性皮肤病者,应及时治疗。对体弱及损害较广泛的婴儿应加强补充营养。

第3题:

试述休克病人的观察要点。


正确答案:休克病人观察的要点如下。①意识和表情:反映脑组织灌流的情况;②皮肤色泽、温度、湿度:反映体表灌流的情况;③尿量:反映肾脏及其他组织器官血液灌流情况;④血压及脉压差;⑤脉搏:休克时脉率加快,脉快而细弱表示休克加重;⑥呼吸,呼吸增速、变浅、不规则。呼吸增至30次/min以上或降至8次/min以下,均表示病情加重。

第4题:

何谓早产?有何危害性?试述预防早产的要点。


正确答案: 早产是妊娠在满28周至不足37周(196~258天)结束者。有15%在新生儿期死亡,预防措施如下:(1)孕期增加营养,禁止性交,防止感染。(2)注意身心健康,避免精神创伤。定期产前检查,加强预防感染和早产因素。(3)高危孕妇应多卧床休息,特别是多向左侧卧。(4)宫颈内口松弛者,应于孕14~16周做宫颈内口环扎术。(5)积极治疗合并症,如心脏病、糖尿病及严重贫血等。

第5题:

试述脑出血患者观察、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1)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2)发病72小时内禁食,以静脉补液维持营养;
(3)及时处理高热;
(4)及时发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加深、血压急剧上升、脉搏深慢、一侧瞳孔散大等脑疝前驱症状;
(5)控制性降低血压。

第6题:

试述临床科室管理的要点。


正确答案:临床科室管理的要点:
(1)按照能级原理,建立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和知识智能结构,以便适应临床医、教、研任务的完成;
(2)建立健全一整套严密的医疗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和业务工作制度;
(3)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仪器设备使用及管理制度和后勤物资保障制度;
(4)要重视技术服务与身心服务的统一,做好医疗服务、心理服务,保持病区安静、整洁与舒适;
(5)要不断完善人员之间、科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在医师与医师、医师与护士、临床科室与医技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之间,要建立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联系协作制度。

第7题:

何谓液体镶嵌模型,试述该假说的要点。


正确答案: 液态镶嵌模型是至今用于解释细胞质膜的结构与功能的一种较合理的假说。
其要点为:
(1)膜的主体是脂质双分子层;
(2)膜有流动性;
(3)膜内层呈殖水性,可“溶”人表面呈疏水性的整合蛋白:
(4)膜的表面呈亲水性,故有利于具亲水表面的周边蛋白存在;
(5)脂质分子间和脂质与蛋白质分子间无共价结合;
(6)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呈流体状(“海洋”),周边蛋白可“漂浮”于膜上,而整合蛋白(“冰山”)则可在膜内作横向移动。

第8题:

试述脑出血病人观察、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脑出血病人的观察、护理要点为: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②发病72小时内禁食,以静脉补液维持营养;③及时处理高热;④及时发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加深、血压急剧上升、脉搏深慢、一侧瞳孔散大等脑疝前驱症状;⑤控制性降低血压。

第9题:

何谓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轴索变异型?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试述其病因。


正确答案:经典的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炎性细胞浸润和神经原发性脱髓鞘改变。但部分病人(国内较多见)的病理改变是以轴索变性为特征,称为GBS的轴索变异型,又称"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症(AMAN)"。即所谓的"中国瘫痪综合征"。临床主要特点为急性软瘫,早期出现肌萎缩和恢复不完全;尸检及腓肠肌活检提示有轴索损害;电生理检查提示轴索性损伤。目前认为轴索型GBS与空肠弯曲菌的感染有关,因空肠弯曲菌的某些脂多糖与神经纤维的某些成分相似,从而引起自身免疫性改变。已有用神经节苷脂胃肠道外给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诱发轴索型GBS的报道。

第10题:

试述颅内压监护的观察护理要点。


正确答案: 颅内压监护是借助压力换能器对颅内压进行动态观察。
护理上应注意:
(1)防止感染:保持暴露在头皮外端的导管及三通接头的密闭性,避免反复打开,必要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用无菌敷料覆盖。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每2小时记录颅内压1次,每4小时测量血压1次,颅内压超过2.7kPa为颅内压增高的危险临界点,应立即报告医师。
(3)在行快速静脉注射20%甘露醇降颅压时,应注意颅内压的变化,并记录尿量,以指导用药。
(4)进行控制性、持续性脑室引流时,应根据病情需要,结合监测所获的颅内压数据来调节脑脊液引流袋的高度,以控制脑脊液流出的速度和量,使颅内压维持在适当水平。
(5)对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监护及脑室引流时,每日应关闭引流2~6小时,以利观察颅内压的变化。
(6)拔管前应先关闭引流管24小时,如无颅内压增高现象,压力不超过2kPa即可拔管。拔管后如有脑脊液外漏,应及时缝合并加压包扎。
(7)拔下的各导管及压力传感器先以1:200"84"液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净,再以2%戊二醛浸泡4小时备用。
(8)其他按颅高压、脑室持续引流常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