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氧离曲线?试分析该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题目

何谓氧离曲线?试分析该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高热

A.氧离曲线左移

B.氧离曲线右移

C.氧离曲线下移

D.氧离曲线上移

E.氧离曲线不偏移


参考答案:B

第2题:

氧离曲线位移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若氧离曲线左移,则P50减少,亲和力增大,氧合血红蛋白就不易释放氧供组织利用,此时血氧饱和度虽较高,组织细胞仍有缺氧的可能;若氧离曲线右移,P50增大,则亲和力减少,血红蛋白在肺中氧合不全,此时虽然血氧饱和度降低,而组织细胞仍可能无明显缺氧。

第3题:

使用吸入麻醉药

A.氧离曲线左移

B.氧离曲线右移

C.氧离曲线下移

D.氧离曲线上移

E.氧离曲线不偏移


参考答案:B

第4题:

什么是氧解离曲线?试述氧离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和氧分压之间有密切关系,以氧分压做横坐标,氧饱和度做纵坐标,即可绘制出氧分压对血红蛋白结合氧气量的函数曲线,这一曲线习惯上称为氧解离曲线。
氧离曲线各段的特点有下列功能意义。
①氧离曲线上段:相当于Po2在8.0-13.3KPa变动,曲线较为平坦,表明在这段范围内Po2的变化对氧饱和度影响不大。显示出动物对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或呼吸型缺氧有很大的耐受能力。
②氧离曲线中断:相当于Po2变动于5.3-8.0KPa,这是HbO2释放氧气的部分,曲线走势较陡。安静时混合静脉血Po2为5.3 KPa,Hb氧饱和度约为75%,血氧含量约为14.4毫升,即每100毫升血液流过组织时可释放5毫升氧气,能满足安静状态下组织对氧气的需要。
③氧离曲线下段:相当于Po2在2.0-5.3 KPa变动,这是曲线中最为陡峭的部分。说明在此范围内Po2稍有变化,Hb氧饱和度就会有很大的改变,因此可释放出更多的氧气供组织利用。

第5题:

简述氧离曲线特点及生理学意义。


正确答案: 氧离曲线是反映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液O2张力(分压)的关系曲线。由于血红蛋白的变构效应,氧离曲线不是一条直线,而呈现"S"形。氧离曲线可分为3段:①曲线的上段坡度小,表明在这个范围内分压有较大的变化时,血氧饱和度变化不大。当血氧分压下降到7.98kPa(60mmHg)时血氧饱和度仍能达到90%,它能为机体提供足够的摄氧量。②曲线的中段坡度较大。在这个范围内氧分压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就下降很多,因而能释放出大量的氧。③曲线下段的坡度为中等,下段的坡度比中段小,但比上段大。当组织活动增强时,对氧的利用加速,组织液的氧分压降低到1.99kPa(15mmHg),此时可促使氧合血红蛋白的进一步解离,以满足组织活动增强时对氧需要。

第6题:

什么是氧解离曲线?试分析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答案:
解析:
氧解离曲线是表示氧分压与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曲线近似S形,可分为上.中、下三段。(1)氧解离曲线的上段:曲线较平坦,相当于PO由13.3kPa(100mmHg)变化到8.0kPa(60mmHg)时,说明在这段期间PO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只要PO不低于8.0kPa(60mmHg),Hb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以上,血液仍有较高的载氧能力,不致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2)氧解离曲线的中段:该段曲线较陡,为HbO释放O的部分。表示PO在8.0kPa~5.3kPa(60mmHg~40mmHg)范围内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下降较大,因而释放大量的O,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3)氧解离曲线的下段:相当于PO5.3kPa~2.0kPa(40mmHg~15mmHg),曲线最陡。表示PO稍有下降,Hb氧饱和度就可大大下降,使O大量释放出来,以满足组织活动增强时的需要,因此,该段曲线代表了O的贮备。

第7题:

简述氧离曲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氧离曲线——是表示PO2与Hb结合O2量关系或PO2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1)温度
温度升高,血红蛋白和氧的亲和力降低。氧解离曲线会发生右移。反之亦然。
(2)血液的PH值
血液的PH值降低,血红蛋白和氧的亲和力下降。氧解离曲线右移,反之亦然。
(3)二氧化碳的含量
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血红蛋白和氧的亲和力下降,氧离曲线右移,反之亦然。

第8题:

碱中毒

A.氧离曲线左移

B.氧离曲线右移

C.氧离曲线下移

D.氧离曲线上移

E.氧离曲线不偏移


参考答案:A

第9题:

何谓氧离曲线?该曲线为何成“S”形?曲线的各段特点和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氧离曲线是表示PO2和Hb氧含量或血氧饱和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表示不同PO2下Hb和O2的结合情况或者是Hb和O2的解离情况。氧解离曲线呈“S”形与Hb的变构效应有关。Hb的珠蛋白由4条多肽链组成,以一定的分子立体构型而发生作用。Hb的4个亚单位无论在结合O2或释放O2时,彼此间有协同效应:即一个亚单位与O2结合后,由于变构效应,其他亚单位更易与O2结合;反之,当HbO2一个亚单位释放O2后,其他亚单位也更易释放O2。因此,氧离曲线呈“S”形。“S”形的氧离曲线可以人为地分成3段:
(1)氧离曲线的上段:相当于PO28~13.3kPa(60~100mmHg),即PO2较高的水平,是Hb和O2结合的部分。这段曲线的特点是比较平坦,表明在这段范围内PO2的变化对血氧饱和度影响不大。其生理意义是在吸入气或肺泡气的PO2有所下降,如在高原或患某些呼吸疾病时,只要PO2不低于8kPa(60mmHg),血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以上,血液携带足够的O2,很少发生低氧。
(2)氧离曲线中段:相当于PO25.3~8kPa(40~60mmHg),是HbO2释放O2的部分。这段曲线的特点是较陡。PO25.3kPa(40mmHg),相当于静脉血的PO2,此时血氧饱和度达75%,血氧含量为14.4ml/100ml血液,即每100ml血液流经组织时释放5mlO2。其生理意义是血液流经组织时可释放适量的O2,保证安静状态下组织代谢的O2需要。
(3)氧离曲线下段:相当于PO22~5.3kPa(15~40mmHg),是氧离曲线最陡的一部分,在这一段范围中,PO2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就有较大的下降。其生理意义是保证组织活动加强时有足够的O2供应。该段曲线所表示的范围可看作是O2的贮备

第10题:

简述氧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氧离曲线是血红蛋白与氧结合与离解特性的曲线。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饱和度主要取决于氧分压(PO2),并呈正相关。PO2降低时,氧解离增多,氧饱和度下降。氧离曲线呈S形,曲线上部较平坦,说明当PO2在60mmHg~100mmHg之间时,虽然PO2变化较大,但氧饱和度变化却很少。只要肺泡PO2不低于60mmHg,血氧饱和度仍可保持在90%,从而可维持对全身组织的氧供应。如果增加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将PO2提高至100mmHg以上,但血氧饱和度提高甚微。曲线下部陡直,相当于PaO2在20mmHg~40mmHg水平(正常组织PO2水平),表明轻微PO2的下降即可使较多的氧解离出来,利于组织摄氧改善缺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