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李斯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题目

简述李斯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清初传奇创作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清初传奇创作主要有三种流派:
(1)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其身份和作品都具有较强的市民色彩。
(2)以吴传业、尤侗等人为代表的文人派,其作品有较强的案头化倾向。
(3)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他们将讲求戏曲娱乐功能和形式技巧作为最高目标。
继此三派之后,代表清代戏剧最高成就,并代表清初感伤重实思潮的是历史剧作家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二人并称“南洪北孔”。

第2题:

简述李清照的生平及其词的创作。


正确答案: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颇有文学修养,她一生以北宋亡国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活优裕,后期辗转于兵火间,颠沛流离。她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尤长于词。著有《词论》一篇,坚持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其词作也明显分前后两期,基本上是写她作为特定时代的知识女性的生活、思想及情趣。她继承婉约词风而又有创变,善于把精美的画面和真切的情事结合起来,善于把精工典雅之语和生动活泼的口语融为一体。其词感情真率,比喻新颖,形象生动,形成清新流利、洁净自然的风格,后人称为"易安体"。她将婉约词推向了新的阶段,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第3题:

简述费希特、李斯特的基本情况。


正确答案: 德国哲学家,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著作有《自然法学基础》、《试评一切天启》等。于19世纪发表了重要的观点,即必须通过战争建立德意志民族国家。在1807—1808年间,他在柏林发表了《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论述了德国民族复兴的过程。1813年正当德国努力争取民族独立时,费希特又作了《关于一场真正战争的设想》,鼓吹通过战争建立统一的德国。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民族主义的经济学家,保护贸易论倡导者。他提出了国家主义的经济政策,以反对大卫·李嘉图的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李斯特认为自由贸易只有利于政治和经济力量强大的国家,预购的自由贸易是一种经过伪装的帝国主义政策。他还提出了保护关税政策的理论,以保护德国的工业发展。

第4题:

简述王韬的文学观及其创作。


正确答案: (1)王韬的文学观与其新闻观密切相关,认为报章文字有代表民众情绪,形成公众舆论的功用。
(2)王韬于《循环日报》刊发大量“社说”和其他文章,使他成为中国首位报刊文章家。
(3)其文章内容关乎时事政务,写作具有时效性,为文感情充溢,文笔奔放。奠定了近代中国报章文体的主体基调,已粗具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些特点。
(4)其报章文字不是上书当道,而是面对公众,更能秉持公心,畅所欲言。

第5题:

简述川端康成在战前和战时创作的基本情况。


正确答案: 川端康成在战前和战时的创作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作品是描写他的孤儿生活和孤独感情,描写他的失恋过程和痛苦感受。以《十六岁日记》和《致父母的信》等为代表。第二类作品描写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的悲惨境遇,表现他们对爱情和艺术的追求。《招魂节一景》、《伊豆的舞女》和《雪国》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这类作品不但比较真实地再现了这些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不幸,比较充分地表达出他们的痛苦,而且还洋溢着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和怜悯。

第6题:

简述德彪西及其创作特征?


正确答案: 1、人物简介德彪西(Achille-ClaudeDebussy,1862-1918),法国作曲家、评论家。他深受马拉美等象征派作家、诗人的影响,在1889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爪哇加美兰乐队的演奏中获得新音响的灵感,同时受到穆索尔斯基独创性音乐的启发;他称颂瓦格纳,但又认为瓦格纳的道路独一无二,不适用于其他任何人;于是走出了一条极具个性的音乐创作道路,并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开山鼻祖。
2、代表作品(1)钢琴作品:《版画集》、两集《前奏曲》、两集《意象集》、《月光》、《雨中花园》、《水中倒影》等。(2)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夜曲三首》、《大海》、《意象》等。(3)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4)合唱作品《浪子》、《被选中的姑娘》、《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
3、创作特征(1)旋律失去主导地位,强调和声的作用,追求音乐的色彩与朦胧感。他注重的不是和声进行的功能性而是它的色彩效果,采用块状和弦,新的和弦结构: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未脱离大小调体系,但大量采用全音音阶、五声音阶及中古调式。(2)他的管弦乐作品弦乐部分细腻,木管突出特性音区的音色,打击乐器丰富,组成模糊的色彩世界。(3)善于使用小型体裁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风俗,表达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营造出朦胧、飘忽不定的气氛。

第7题:

简述五四文学创作实绩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1、实绩:
小说方面—鲁迅《狂人日记》(1918/5《新青年》)《孔乙己》(1918/12)《药》(1919/5)……黄庐隐《海滨故人》(1917)
新诗方面—郭沫若《女神》(1921/8)胡适《尝试集》(1920/3)沈尹默《人力车夫》《三弦》、刘大白《卖布谣》《田主来》、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相隔一层纸》《滑稽歌》《学徒苦》、汪静之《蕙的风》、周作人《小河》,以及朱自清、鲁迅(唐俟)、冯雪峰、康白情等人的诗作
散文方面——最早五四散文由于文学论战需要,多为议论文,1920年周作人的《美文》是白话散文由议论文向抒情文演进的转折点。
抒情文(美文)代表作家——朱自清、俞平伯、冰心、周作人等;
议论文(随感录)代表作家——鲁迅、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
剧本方面——胡适独幕剧《终身大事》(1919/3)、汪仲贤《好儿子》(1921)

第8题:

李斯特的创作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1)题材广泛,很多含有哲理性的内容表现了人民的理想和为争取民族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但是,晚年的作品中也含有一定的消极因素,表现了他早期和晚期世界观上的矛盾。
(2)首创交响诗这种题材。主张标题性音乐原则,主导动机的运用和单乐章的自由结构形式,也是其特点之一。
(3)钢琴作品抒情豪放,技巧艰深。

第9题:

简述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莎士比亚共创作了37部剧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根据他的作品思想和艺术上的发展情况,一般把他的创作分为3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第二时期(1601—1607)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全盛时期。这时期的创作以悲剧为主,一般称为悲剧时期;第三时期(1608—1613)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晚期,一般称为传奇剧时期,共写出《暴风雨》等传奇剧4部和《亨利八世》历史剧1部。

第10题:

李斯特钢琴创作的特点主要是结构精炼、()、名族色彩鲜明。


正确答案:想象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