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唐宋派的文学主张

题目

简述唐宋派的文学主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桐城派及其文学主张。


正确答案:“桐城派”是清代著名散文流派。康熙中由方苞开创,经刘大櫆至乾隆中姚鼐形成完整体系。三人皆为安徽桐城人。方苞论文最重“义法”,“义”指文章内容,“法”指技巧方法;为文语言要求“雅洁”,并以“阳刚”“阴柔”区别风格。刘大櫆分析“义”“法”关系及掌握“法”的途径,探讨“神气”、“音节”和“字句”的关系。姚鼐补充发展方、刘理论,提出“义理”“考据”“词章”并重观点,取得较高创作成就。该派影响直到近现代。

第2题:

反对前后七子复古主张的流派有()。

  • A、 江右诗派
  • B、 茶陵诗派
  • C、 唐宋诗派
  • D、 公安派
  • E、 竟陵派

正确答案:C,D,E

第3题:

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

A、“茶陵诗派”

B、“前七子”

C、“台阁体”

D、“唐宋派”


参考答案:B

第4题:

简述公安派的文学主张在散文领域内有何体现。


正确答案: 1)与诗歌相比,公安派在散文方面的成就更加突出一些。他们常常用游记、尺牍、随笔等小品文来体现自己的文学主张,独抒性灵,随意书写,清新洁净,其中以袁宏道最为突出。他的七十多篇游记为柳宗元之后游记文学的新高峰。
2)袁宏道的小品散文显示出公安派理论运用于创作领域的成功,是晚明主文、主情文学观念取得胜利的标志。

第5题:

简述“唐宋派”的核心文学理论


正确答案:唐宋派:中国明代中叶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该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因为拟古主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使当时的文学作品渐渐流于仿古、抄袭。他们主张的“胸臆”、“心源”,指的是道学家的内心世界。

第6题:

简述清代桐城派的文学主张。


正确答案: 桐城派文论体系的真正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方苞继承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义”是指文章中心思想即儒家思想;“法”是指表达中心思想的形式技巧。方苞“义法”论的创立,为桐城派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刘大櫆发展了方苞的“义法”论,偏重于古文的艺术探讨,提出“神气”、“音节”、“字句”为文章要素的理论。作为桐城派的第三代祖师,姚鼐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合一的主张,使桐城派文论具有更完整的体系和理论性。

第7题:

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 A、唐宋派
  • B、竟陵派
  • C、公安派
  • D、茶陵诗派

正确答案:C

第8题:

从文学主张来说,钟惺属于( )

A.后七子
B.唐宋派
C.公安派
D.竟陵派

答案:D
解析:

第9题:

简述茶陵派、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的文学主张。


正确答案: (1)茶陵派:成化、弘治年间,以李东阳为主的茶陵派兴起。主张: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习气,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以为“汉唐及宋,格与代殊。逮乎元季,则愈杂矣。今之为诗者,能轶宋窥唐,已为极致,两汉之体,已不复讲。”并反复强调诗与文不同体
(2)前七子:比茶陵派大约晚二三十年,活动在弘治至正德年间,对台阁体和茶陵派都不满意,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故又被称为秦汉派
(3)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从整体上看,复古主张很大程度上承接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在学古问题上特别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
(4)唐宋派:嘉靖年间,文坛上又有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另一文学复古流派——唐宋派。该学派分别将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拨的对象,提倡唐宋文风,标榜唐宋八大家为效法的“正统”,强调文以明道。
(5)公安派:在晚明文坛,出现了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他们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新价值观的理论主张,“性灵说”是一个著名观点。他们推崇“独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从诗歌创作角度,强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反对各种人为的约束以及“粉饰蹈袭”。
(6)竟陵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在文学观念上受到过公安派的影响,提出重“真诗”,重“性灵”。竟陵派重视作家个人情性流露的体现,提出求古人“精神”所在。

第10题:

简述公安派文学理论主张。


正确答案: 1.公安派是明后期文学流派,代表人物:袁宏道,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他们的文学主张与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针锋相对,认为文学应随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反对贵古贱今,认为“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
2.公安派反对剿袭,主张通变。其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公安派的“性灵说”融合了鲜明的时代内容,它和李贽的“童心说”一脉相通,和“理”尖锐对立。性灵说不仅明确肯定人的生活欲望,还特别强调表现个性,表现了晚明人的个性解放思想。公安派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
3.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