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黍离》的主题及“黍离之悲”的意义。

题目

概括《黍离》的主题及“黍离之悲”的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成语“黍离之悲”起源于哪部作品?


正确答案:成语“黍离之悲”起源于《诗经》。

第2题:

《诗经》中“黍离之悲”指的是遭受到哪种伤痛?


正确答案:《诗经》中“黍离之悲”指的是遭受到国破家亡之痛。

第3题:

“黍离之悲”的具体含义是( )。

A. 感伤国势衰亡

B. 希望天佑东周

C. 怀念故土盛世

D. 渴望政治清明


正确答案:ABC

第4题:

简述《诗经·黍离》中“黍离之悲”的含义()。

  • A、《黍离》是一首沉重而含蓄的抒情之作。东周的宗室大夫来到西周故都,看到原来的宫室生长着果实累累的庄稼,心情十分沉痛。想到西周盛世已经不再,东周又正处衰败之中,于是呼天抢地,表现出深沉的家国之忧与人生感慨,后世遂将这种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之感称为“黍离之悲”,历代也将这一典故当作亡国之慨的同义语。
  • B、《黍离》是一首沉重而含蓄的抒情之作。东周的宗室大夫来到西周故都,看到原来的宫室生长着果实累累的庄稼,心情十分沉痛。想到西周盛世已经不再,东周又正处衰败之中,于是呼天抢地,表现出深沉的今不如昔之慨和人生无常之感,后世遂将这种悲伤绝望的情绪称为“黍离之悲”,历代也将这一典故当作悲愤之极的同义语。
  • C、《黍离》是一首直抒胸臆的抒情之作。东周的宗室大夫来到西周故都,看到原来的宫室生长着果实累累的庄稼,心情十分沉痛。想到西周盛世已经不再,东周又已灭亡,于是呼天抢地,表现出深沉的家国之忧与人生感慨,后世遂将这种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之感称为“黍离之悲”,历代也将这一典故当作一切不幸之事的同义语。

正确答案:A

第5题:

下列不属于《黍离》一诗中的"黍离之悲"的情感是()

  • A、怀念故土盛世
  • B、感伤国事衰亡
  • C、希望天佑东周
  • D、悲叹国民不幸

正确答案:D

第6题:

古时文人经常用“黍离之悲”喻指亡国之痛,那请问“黍”指的是哪种农作物?


正确答案: “黍离之悲”中“黍”指的是黄米。

第7题:

浅析《黍离》。


正确答案: 《黍离》全诗三章,首章清楚地表达了全诗的思想,后两章只更换几个字,反复吟唱同一内容,层层渲染,不断强化首章所表达的感情,使之淋漓尽致。

第8题:

简答《黍离》的思想主题。


正确答案:《黍离》写一个行役者在途中,见到故国被颠覆,宗庙宫室化为废墟,心中涌起无限忧愁和悲叹。此意常为后人所用。以“黍离之悲”或“黍离之叹”表达对故国、故家、故园败落的忧伤,隐含着一种沉重的忧乡思国的深情。

第9题:

简述黍离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①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八句。每章前两句都是借景起兴,引出第三、第四句主人公彷徨不忍离舍家园远去的描述。后四句以旁人对“我”的态度来烘托浪迹天涯的悲情,并以呼天抢地的形式,愤怒谴责给自己带来灾难的罪魁祸首。
②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各章间仅个别词语有变化。第二句尾的不同字“苗”、“穗”、“实”,不仅起了分章换韵的作用,而且造成景致的转换,反映了时序的变化,说明自己长期流浪而不能安居。第四句末分别是“摇摇”、“如醉”、“如噎”,生动地显示出长期“行迈”离乡而内心逐渐加重的悲痛你,其余各句反复咏叹,有回环反复之妙,使强烈的悲愤之情倾吐得淋漓尽致。

第10题:

黍离之悲


正确答案:本诗描写东周大夫返回西周都城镐京,见西周宗庙宫室坍塌毁弃,上面长满了庄稼,内心涌起了无限的痛楚,深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黍离之悲”作为慨叹亡国之情的一个典故,对文学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