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划分的原则、各大区的基本特征?

题目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划分的原则、各大区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为使自然区划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地域分异的客观实际,必须选取合适的区划原则。目前经常采用的原则主要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区域共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我国三大自然区根据中国自然地理环境中最主要的地域差异(即:1纬度和海陆分布等地理位置的差异;2地势轮廓及新构造运动的差异;3气候主要特征的差异;4自然历史演变的主要差异;5人类活动及自然界的影响及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向之差异。)和以上原则,将全国划分为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3大自然区,其主要自然特征简述如下:
A.东部季风区
为亚洲季风区的一部分,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45%,总人口的96%。与西北干旱区的界线大致为干燥度1.2~1.5的等值线,与青藏高寒地区则以2500~3000米等高线为界。主要自然特征为:
1)湿润的季风气候占统治地位,干燥度大部分在1.0以下(一部分为1.0~1.5),全年风向和降水均按季节有明显变化和更替,夏季海洋季风影响甚为显著。
2)新构造运动上升幅度一般不大,海拔超过2000米以上的山岭不多,没有现代冰川,绝大部分地面海拔1000米以下,并有广阔的冲积平原。
3)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常态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和堆积、溶蚀等作用;地表水资源丰富,补给以雨水为主,部分为地下水。
4)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生物种类繁多,分布混杂。土壤剖面发育较好,机械组成较细,腐殖质含量高,可溶性盐分含量少。土壤与其他地面疏松物质未被冰川破坏。
5)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可耕地几已全部辟为农田(黑龙江省等少数地方例外),天然森林也已大部不复存在。不论在过去、现在或将来,该区均为中国主要农耕地区。
6)内部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是随纬度而变化的温度条件,但在华北和东北,湿润程度随离海里程的增加而减少,亦为重要分异因素之一。
B.西北干旱区
为横跨欧亚大陆中心的广大草原、荒漠区的一部分,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0%,总人口的3%。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即为上述干燥度1.2~1.5等值线,与青藏高寒地区则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一系列青藏高原边缘山地为界。主要自然特征为:
1)深处内陆而四周为山岭所环绕,夏季海洋季风影响甚微,以半干旱(干燥度1.5~2.0)和干旱(干燥度大于2.0)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在400(半干旱)~200(干旱)毫米以下,常常连续半年乃至一年以上无雨。
2)最近地质时期曾有显著的差别上升,大部分地域上升幅度不很大,形成海拔1000米上下的高原和内陆盆地;一部分地域则大幅度上升,形成横亘高原之中或环绕高原和内陆盆地周围的高山(天山海拔3500米以上,阿尔泰山在3000米以上)。高原和内陆盆地中也有一些较低部分,吐鲁番盆地中心艾丁湖湖面海拔仅-155米,是全国陆地最低处。
3)地貌外营力主要为微弱的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和堆积及广泛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沙漠和戈壁广布。绝大部分属内陆流域,平地产生的地表径流几乎全属源自暴雨的暂时性水流。湖泊较多为咸水。山地径流是本大区主要水资源,补给来源为雨水及冰雪融水。
4)自中生代末期以来,即已逐渐形成半干旱和干旱气候。现有植物大都为周围山地植物逐渐干旱化的结果。植物、动物种类远少于东部季风区。
5)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深刻,但于有水灌溉处,形成许多肥沃而人口稠聚的绿洲。干草原古来即为丰盛的牧场,近200年来,又在其东南边缘发展了广阔的半农半牧地带。
6)土壤机械组成较粗,有机质含量有限,可溶性盐分含量高。
7)内部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是干燥度,可分为半干旱和干旱;次为温带及暖温带。
C.青藏高寒区
为世界面积最大、海拔最高、形成最新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5%,总人口的0.8%。主要自然特征为:
1)全*区大幅度的近代上升,部分地区有差别上升,形成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及多座海拔7000米乃至8000米以上的极高山错综分布,垂直分布现象非常显著。
2)由于海拔很高而使空气稀薄,温度低下,冻土广布,风力强大,太阳辐射强烈。
3)地貌外营力主要为较强烈的物理风化和物质移动及冰川和流水的搬运与堆积,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古冰川作用广布。大部分地方属内陆流域,有许多内陆湖泊。
4)植物和动物种类很多;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草甸和灌丛,而森林较少。土壤的母质粗瘠,加以年龄不长(第四纪冰川退却以后才开始),成土作用缓慢,土壤剖面一般发育很差,土层很薄。
5)不利自然条件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限制都较大,人口密度很低,人类活动的影响较西北干旱区微弱。
6)内部地域差异主要为垂直分布现象,其次为从东南向西北的水分条件变化(从湿润半湿润到半干旱和干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一书把中国境内划分为三个大区:( )、( )、( )。


参考答案:东部季风大区;西北干旱大区;青藏高寒大区

第2题: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中国行政区划分为几级()?

  • A、二级
  • B、三级
  • C、四级
  • D、五级

正确答案:B

第3题:

我国社区划分的原则主要依据()

A.人口

B. 地域

C.街道

D.办事处

E. 行政区划


答案:E

第4题:

简述我国种植业区划的依据及各大区的种植业特点。


正确答案: 依据发展种植业得自然条件的社会经济条件、作物结构、布局和种植制度种植业发展方向的关键措施等的相对一致性,并保持县级行政区的完整性,将全国种植业划分为10个一级区和31个二级区。
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南部地区可二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本 区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粮食作物以旱粮为主
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作物一年二熟,种类繁多。
4长江中下游稲、棉、油、桑、茶区,该区耕地以水田为主
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耕地水田为主。
6.华南双季稻、甘蔗、热带作物区作物种类繁多,粮食作物中双季稻占90%以上。
7.川陕盆地稲、玉米、薯类、桑、柑橘区粮食作物中,水、旱粮并重,水稻占主要地位
8.云贵高原稲、玉米、烟草区立体农业明显,种植制度复杂多样
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必须灌溉才能种植,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农作物一年一熟,作物多喜凉耐寒

第5题:

尼日尔的行政区划分为大区、省和()。

  • A、镇
  • B、城市
  • C、乡镇

正确答案:A

第6题:

位置区划分原则?


正确答案: A.尽量将位置区边界避开繁华市区等话务量很大的区域,而将之设置在郊区?工厂等话务量低或者低端用户区域这些地方小区密度小,移动台位置变更范围小,跨位置区的位置更新对网络的负荷相对较小?当密集市区无法避开位置区边界时,应尽量将位置区边界放置在居民小区等用户移动性较低的区域?
B.将位置区边界设置成与道路垂直或斜交的状态,尽量避免位置区重叠区设置在用户高移动性区域,这样可以避免跨位置区时大量的乒乓位置更新和乒乓切换?若此时设置不当,将会对系统造成极大的影响?
C.尽量避免几个位置区的交界处在同一个较小区域,这也将减少移动台在较小区域内在几个位置区之间不断位置更新和切换?
D.划分位置区边界时,还要考虑到话务量的增长趋势,在位置区寻呼容量和话务容量的设计上,要考虑一定的扩容余量,避免位置区频繁的划分和分裂

第7题:

简述我国海洋功能区划的概念和区划分类体系。


正确答案: 海洋功能区划是根据海域区位、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开发利用的要求,按照海洋基本功能区的标准,将海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海洋基本功能区,为海洋开发、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基础性工作。
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工业与城镇建设区,矿产与能源区,旅游娱乐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区,保留区。

第8题:

我国将全国28个省(自治区)划分为10个大区,原则上每( )个省(自治区)划为一区。

A、二

B、三

C、四

D、五


答案:B

第9题:

根据疟疾流行状况,将我国疟区划分为三类,即()。


正确答案:高传播地区、疫情不稳定地区和疫情基本控制地区

第10题:

中国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试述这三大自然区的成因及其联系。


正确答案: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致和加强了东亚季风,形成了水热同季的中国东部季风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地区变成海拔高度大、气候严寒的环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西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并且由于高原的阻挡作用,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西北内陆地区,从而形成了西北干旱区。总之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的格局,中国的地带性规律受到干扰与破坏,而非地带性明显增强,由原来的以热带湿润带、副热带干燥带和温带湿润带为标志的纬 向地带性分明的环境格局,变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为标志的三区分异的环境格局(热力作用、动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