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有哪些?作简单阐述

题目

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有哪些?作简单阐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共价结合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重氮化、迭氮化、酸酐活化法、异硫氰酸酯法、双功能试剂臣应、澳化氰活化法、硫交换法、醛胺缩合法、四元缩合法、金属整合法、醚氯反应、异氰酸反应、烷基化反应及硅烷化反应等。

第2题:

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A.吸附法
(1)物理吸附法;
(2)离子吸附法;
B.化学结合法
(1)共价结合法;
(2)共价交联法;
C.包埋法
(1)凝胶网格型;
(2)微囊型。

第3题:

战后探新建筑运动主要有哪些?简单阐述。


参考答案:

(1)、表现主义:20世纪初首先出现于德国、奥地利的绘画、音乐和戏剧中。观点: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代表人物:门德尔松,代表作:爱因斯坦天文台。
(2)、未来主义:观点:否定过去,认为都市化、工业化和高速才能体现出时代的新精神。代表人物:马里奈蒂、坎基乌罗、塞维里尼、博乔尼
(3)、风格派:观点:运用直线、平面、矩形和用原色及灰、黑、白等中性色彩,追求平面上的纯粹几何关系。
代表人物:陶斯堡、蒙德里安和奥德、里特维德。代表建筑:乌德勒支住宅
构成主义观点:把结构作为设计的起点,并作为表现的中心,主要人物:马列维奇、塔特林、伽勃,代表建筑:第三国际纪念碑方案


第4题:

结合实验阐述一种固定化菌体的方法和步骤。


正确答案:以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为例,本实验固定化的方法是把细胞悬浮在海藻酸钠溶液中,滴进氯化钙溶液中,形成海藻酸钙凝胶小球。细胞包埋在凝胶的小孔中,制成固定化细胞。通过包埋法,对酵母活细胞进行固定。并对麦芽汁进行发酵实验。
操作步骤①调取活化培养24h的酵母斜面菌种一环,接种于10ml麦芽汁试管中,25℃摇瓶培养48h。②取酵母菌体悬浮液10mL,悬浮在10mL4%海藻酸钠溶液(冷却到约50度不太烫手)中混合均匀。③用灭过菌的注射器吸取上述悬浮液,逐滴滴入到50mL氯化钙溶液中,浸泡30~120min使之形成凝胶珠。④待凝胶珠在溶液中泡30min后,滤出凝胶珠得到固定化细胞。转到200ml三角瓶中,用无菌水洗涤3次,胶珠转入用75%乙醇消毒过的可乐瓶中注入约2/3体积的无菌麦芽汁,密闭在25℃下发酵7-9天,注意适当放气勿使其爆炸。

第5题:

重组体分子的选择方法主要有哪些?并简单阐述其原理。


正确答案: 从总体上看,重组体分子的选择与鉴定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1)基于载体遗传标记检测法
在构建基因工程载体系统时,载体DNA分子上通常携带了一定的选择性遗传标记基因,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后可以使后者呈现出特殊的表型或遗传学特性,据此可进行转化子或重组子的初步筛选。
(2)基于克隆DNA序列检测法
Southern印迹杂交:根据毛细管作用的原理,使在电泳凝胶中分离的DNA片段转移并结合在适当的滤膜上,然后通过与已标记的单链DNA探针的杂交作用以检测这些被转移的DNA片段。
(3)基于外源基因产物检测法
如果目的基因产物能降解某些药物使菌株呈现出抗性标记,或者基因产物与某些药物作用是显颜色反应,则可根据抗性或颜色直接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克隆子。

第6题:

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有()、()、()、()。


正确答案: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结合法四种

第7题:

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方法有:吸附法、共价结合法、交联法。
吸附法优点: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吸附剂可反复使用。
缺点:酶和载体吸附力较弱,易解吸脱落;
共价结合法优点:酶与载体结合牢固,不会轻易脱落,可连续使用。
缺点:反应条件较激烈,易影响酶的空间构象而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交联法优点:操作简便,结合牢固,可长时间使用。
缺点:交联反应条件较激烈,酶分子的多个基团被交联,致使酶活力损失较大,且制成的固定化酶颗粒较小,机械强度也较低。

第8题:

简述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1)载体结合法:是将酶结合于不溶性载体上的一种固定化方法。可分为物理吸附法,离子结合法,共价结合法。
物理吸附法: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可选用不同的吸附剂,酶失活后载体仍可再生。缺点在于最适吸附酶量无规律可循,酶与载体之间的吸附剂不强,酶易于脱落。
离子结合法:操作简单,处理条件温和,酶的活性中心不易被破坏。但是酶和载体的结合力比较弱,会发生酶脱落的现象。
共价结合法:酶和载体的结合力牢固,不会发生酶脱落。但反应条件苛刻,操作复杂,酶的活性中心会遭到部分破坏。
(2)交联法:优点是交联后的酶活性较高,缺点是反应条件剧烈,酶的回收率低。
(3)包埋法:不需要改变酶的高级结构,酶的回收率较高。但包埋酶会导致酶的失活,包埋法只适合作用于小分子底物和产物的酶,对于那些作用于大分子底物和产物的酶是不合适的。

第9题:

何谓固定化酶?固定化酶的特性与游离酶的比较有哪些改变?


正确答案:固定化酶是指固定在一定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
固定化酶既保持了酶的催化功能,又克服了游离酶的不足之处,具有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增强稳定性,可反复或连续使用以及易于和反应产物分开等显著优点。固定化酶与游离酶比较,其催化特性主要有下列变化:
(1)固定化酶的稳定性一般比游离酶的稳定性好,主要表现在:对热稳定性提高,可以耐受较高的温度;保存稳定性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保存较长时间;对蛋白酶的抵抗性增强,不易被蛋白酶水解;对变性剂耐受性提高,在尿素、有机溶剂和盐酸胍等蛋白质变性剂的作用下,仍可保留较高的酶活力等。
(2)固定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一般与游离酶差不多,活化能也变化不大,但也有些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与游离酶比较会有较明显的变化。
(3)酶经过固定化后,其作用的最适pH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
(4)固定化酶的底物特异性与游离酶比较可能有些不同,其变化与底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有一定关系。对于那些作用于低分子底物的酶,固定化前后的底物特异性没有明显改变。而对于那些可作用于大分子底物,又可作用于小分子底物的酶而言,固定化酶的底物特异性往往会发生变化。

第10题:

为什么要固定化酶?酶固定化的优缺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酶的固定化是指将酶与不溶性载体结合,使游离酶、细胞或细胞器等的催化活动完全或基本上限制在一定空间内的过程,经过固定化的酶,容易与溶液中的底物和产物分离,且可使酶反复使用,效率高,生产成本大大下降,并增强了其稳定性。因此,固定化酶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为生产自动化、管道化、连续化提供了条件,促进了酶工程的飞跃发展。
固定化酶优点:
(1)同一批固定化酶能在工艺流程中重复多次、长期地使用;并可预测衰变的速度;
(2)固定化后,和反应物分开,有利于控制生产过程,同时纯化简单;
(3)稳定性显著提高,包括热稳定性、对蛋白质的稳定性(提高了对蛋白质酶、蛋白质变性剂和抑制剂的抵抗作用)、操作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4种稳定性)
(4)便于控制其形状以适应不同用途,如颗粒、线条、薄膜和酶管等;
(5)提高了产物质量,应用范围广;
(6)提供了研究酶动力学的良好模型。
缺点:
(1)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而在生产实践中,很多产物的形成都是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才能得到的。
(2)固定化酶一般只适用于水溶性的小分子底物;大分子底物常受载体阻拦,不易接触酶,致使催化活力难以发挥。
(3)首次使用时投入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