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练习题(有答案)20220802.docx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B. 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C.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 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


正确答案:D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上,H2O在光下分解的过程也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CO2的固定和淀粉的合成发生在暗反应中,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所以D正确。


初中生物《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教师提出问题:“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但是,我们并没有感到缺氧,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氧气。接着带学生思考,二氧化碳是否真的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以及如何用实验来验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二)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
1.多媒体展示演示实验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组织学生观察这两个装置,并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两个装置有什么不同?(乙装置中含有氢氧化钠溶液。)
甲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这个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什么?(二氧化碳。)
组织学生继续观看演示实验,实验结束后,提问学生:从两个装置中分别取出叶片,用酒精脱色。
然后往两片叶子上滴加碘液,发现甲装置中叶片变蓝,说明有什么产生?(有机物。)该实验是如何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实验过程中,装置甲叶片变蓝,说明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但是装置乙叶片没有变蓝,说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就证明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须条件。)
(过渡)如果仅仅吸收了二氧化碳并不能使小白鼠活下去,小白鼠活下去还需要什么?学生回答:氧气。接下来呈现第二个演示实验:探究光合作用能不能产生氧气?
2.多媒体展示演示实验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讨论交流之后回答如下问题:
本实验的实验现象是什么?(产生气泡。)
怎样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金鱼藻在光下产生了氧气。)
(三)总结归纳
师生共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本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和式子。



【答辩题目解析】
1.只有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吗?
2.针对本节课,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
不是,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含有藻蓝素,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
根据我对本节课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合作讨论法。


已知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环境因素。图7表示某植物在最适温度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对O2的吸收情况;图8表示八月份的某一晴天,一昼夜中该植物对CO2的吸收和释放情况。

问题:
(1)在图7中,W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__________,Y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6分)
(2)由图8可知,在一天中该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点,最多的是__________点。(6分)
(3)图8中e点是一天中光照最强的时候,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明显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3分)


答案:
解析:
(1)CO2浓度;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既不吸收来自外界的O2,也不释放O2到空气中 (2)c;g
(3)e点是光照强度最强的时刻,植物为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水分,关闭部分气孔,而气孔又是CO2进入植物的通道,所以CO2的吸收量降低
解析:(1)从题干可知,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环境因素,并且图7表示某植物在最适温度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对O2的吸收情况。所以,从图中可知形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除了光照强度和温度以外的因素,即CO2浓度。从图7中1,点处可以看出,此处O2的释放量和O2的吸收量是相等的,并且都为O,所以Y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既不吸收O2,又不释放O2。
(2)从图8中可以看出,a点处CO2的释放量开始减少,即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从a点到c点的时间段内,CO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意味着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但是呼吸作用强度仍然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植物体处于消耗有机物的状态。直到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点到g点的时间段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植物处于积累有机物的状态。g点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而9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又处于消耗有机物的状态。因此,一天中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少的是C点,最多的是g点。
(3)从题干以及图8可以看出,e点是一天中光照最强的时候。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明显降低的原因是植物为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水分,关闭了部分气孔,而气孔又是CO2进入植物的通道,所以CO2的吸收量降低。


图6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示意图。

问题:
(1)图中①代表的气体在线粒体的________(填结构)参与呼吸作用;②代表的气体参与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①与②都是通过________(填结构)进出叶片。
(2)当光照强度增强时,图6中的葡萄糖生成的变化是________。(增加/减少/不确定)
(3)图6中水的产生发生在呼吸作用的________阶段。


答案:
解析:
(1)内膜;暗反应;气孔 (2)不确定
(3)第三阶段


图5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问题:
(1)图中的①结构上分布有__________和相关的酶,可以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__。(65Y)
(2)图中1阶段中H2O在光下被分解释放的②是__________,产生的③是__________和NADPH,可用于Ⅱ阶段的反应。(6分)
(3)图中由C5与CO2结合形成C3,再经过一系列复杂过程,最终合成的是__________。(35分)


答案:
解析:
(1)色素;活跃的化学能
(2)氧气;ATP
(3)有机物
解析:
(1)①结构是基粒,含有色素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可以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2)1阶段是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反应是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所以,②是氧气,③是ATP。
(3)Ⅱ阶段是暗反应阶段,主要的反应是CO2的固定和还原,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后,合成有机物。


光合作用专题1图1表示发生在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的A、B两项生理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图解,其中代表物质,abcdefgh表示生理过程,Im代表B生理作用的反应阶段。图2表示该植物叶片CO2吸收相对值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TOC o 1-5 h z若是H,是。在图2甲状态时,可以发生图1abcdefgh中的b、e、g和。图2中乙丙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如果在图2的乙状态下突然升高CO2浓度,叶绿体内C3的含量。写出该植物体细胞中可能存在的产生CO2的生理作用名称:。(5丿、代表的物质依次。(6)在B生理作用过程的Im反应阶段中,发生在线粒体中的阶段,释放能量最多的是阶段。2.(14分)(2011惠州一模)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若将甲装置用来探究co2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则还应该再增加一个装置,做法若将甲装置中的1%NaHC03溶液换成等量的l%NaOH溶液则恠开始的短暂时间内,植物的叶绿体中c3与C5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3)乙图表示该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时,C02释放量和02吸收量的变化。当氧浓度为时,无氧呼吸最弱;当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倍。如图示,某一植物当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改变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三碳化合物和五碳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是曲线b表示的化合物是将植物突然由光处移到暗处时,细胞内曲线b迅速上升的原因是光?!rO3KCDI1%CO1!吋肚TOC o 1-5 h z:;曲线a很快下降的原因是:。此时,H和ATP的含量;(CH2O)合成量。把二氧化碳的浓度由1%降至0.03%时,细胞内曲线a迅速上升的原因是:。曲线b突然下降的原因是。此时,H和ATP的含量,(CH2O)合成量_。(4)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都影响光合作用的速度,但是前者主要影响的过程,后者主要影响的过程。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点的生物学含义是无氧呼吸消失点,此时02吸收量(、二)co2的释放量

两棵基本相同的植物,分别置于透明的玻璃罩内,如图甲、乙。在相同自然条件下,一昼夜中植物氧气释放速率分别如丙、丁曲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和cd段曲线F降的原因相同
B.e点时,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基本停止
C.一昼夜中,装置乙的植物积累的有机物多
D.14点时,装置甲的植物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

答案:C
解析:
ab段下降是因为C02浓度下降,暗反应速率下降;cd段下降是因为光照强度下降,光反应速率下降,A错误;e点时,气孔关闭导致C02浓度下降,光合作用下降,但并未停止,B错误;丙和丁图曲线与x=0所围的面积(x>0部分须要减去x<0部分面积的绝对值)就是一昼夜氧气的净释放总量.显然装置乙一昼夜氧气净释放总量较大,积累的有机物较多,C正确;l4点时甲中C02不足,暗反应跟不上光反应,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浓度高,反应平衡右移,所以装置甲的植物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相对较少,D错误。


下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相对变化。对植物生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不为零
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是呼吸作用强度的两倍
D.光照强度为d时,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

答案:D
解析:
光照强度为a时,有CO2释放没有氧气的释放,说明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光照强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产生总量,说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只有一半用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错误;光照强度为C时,O2的产生总量等于a时的CO2的释放量,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错误;光照强度为d时,O2的产生总量是实际光合速率,也就是光合作用的CO2吸收总量为B,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是6,因此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D正确。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 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 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 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的

正确答案:D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成下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②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③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气孔关闭,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 ④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正确答案:C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光合作用过程中,NADPH产生于叶肉细胞
  • B、在其他条件均正常时,若CO2的供应减少,则细胞中C3含量下降,C5含量上升
  • C、若给予阳生植物充足的光照并保证CO2的供应,则可提高其光合作用效率
  • D、在某一光照下实验时检测到新鲜叶片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则可判断出此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正确答案:D

更多 “光合作用练习题(有答案)20220802.docx” 相关考题
考题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内ATP的唯一来源B、在暗反应过程中酶和C5化合物的数量因消耗而不断减少C、在较强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强D、在白天,叶绿体可为线粒体提供O2,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正确答案:D

考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有() ①O2的释放 ②[H]的产生 ③CO2的固定 ④产生ATP ⑤ATP中能量的释放A、①②B、③④C、②④D、③⑤正确答案:D

考题 单选题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释放是发生在()A 光反应阶段B 暗反应阶段C 固定CO2时D 还原CO2时正确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

考题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浓度的变化情况,绘成下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②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③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气孔关闭,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④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正确答案:C

考题 科学家在研究光合作用时,做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前,他向一个密闭容器的溶液中加进了ADP、磷酸盐、光合色素及有关的酶等(见图甲)。实验时,按图乙的限制条件(光照、CO2等)进行,并不断测定有机物的生成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绘出了曲线图(见图乙)。下列对此有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曲线AB段平坦,是因为无CO2,不进行暗反应,所以不能生成C6H12O6,这个阶段相当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B、出现BC段的原因是暗反应的进行与光有关,既有CO2,又有AB段产生的[H]和ATP,故有机物生成量较多C、曲线CD段迅速下降的原因是[H]和ATP不足D、这位科学家设计的这个图甲装置相当于植物的叶绿体正确答案:B

考题 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氧气释放是发生在()。A、固定CO2时B、还原CO2时C、暗反应阶段D、光反应阶段正确答案:D

考题 问答题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Ⅰ~Ⅴ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图中物质b和g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提取该物质时加入CaCO的目的是________。 (3)过程Ⅳ、Ⅴ发生的场所依次是________和________。 (4)上述Ⅰ~Ⅴ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__,ATP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必须有氧气参与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正确答案:(1)氧气;二氧化碳(2)类囊体薄膜上;防止色素被破坏(3)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4)Ⅰ、Ⅲ、Ⅳ、Ⅴ;A-P~P~P;Ⅴ解析:(1)由图判断物质b和g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2)物质a为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提取时加入CaCO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3)过程Ⅳ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Ⅴ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4)上述Ⅰ~Ⅴ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Ⅰ光反应过程,Ⅲ、Ⅳ、Ⅴ所表示的是有氧呼吸过程。Ⅴ阶段完成[H]和氧气的结合,因此必须有氧气参与。

考题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都能与氧气结合生成水B、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氧气C、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中,葡萄糖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D、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没有CO2正确答案:D

考题 单选题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B 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C 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D 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正确答案:B解析: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CO2与C2结合生成C2,然后被NADPH 还原成有机物,此过程消耗ATP。故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具备暗反应的条件,可以完成暗反应,A正确。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片的颜色会由绿变黄,叶绿体中各种色素的比例在变化,B 错误。与夏季相比,冬季光照强度弱,温度低,是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C错误。光合作用中水光解放出O2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破坏叶绿体外膜后,不影响O2产生,D错误。

考题 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