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凝血酶(AT)的临床意义,正确的是

题目
关于抗凝血酶(AT)的临床意义,正确的是

A、AT活性增高为异常,活性减低无临床意义
B、AT活性减低为异常,增高无临床意义
C、AT活性增高或减低,均可导致出血
D、AT活性增高可导致出血,减低导致血栓形成
E、AT活性减低可导致出血,增高可导致血栓形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抗凝血酶Ⅲ测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Ⅲ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

B、AT-Ⅲ抗原量成人血浆浓度为272~329mg/L(免疫法参考值)

C、AT-Ⅲ的抗凝血酶活性(酶学测定法)一般为80%~120%

D、AT-Ⅲ活性增高可导致出血,活性减低无临床意义

E、有凝血法、免疫检查法和酶学测定法


参考答案:D

第2题:

抑制凝血酶活性最主要的物质是( )

A、抗凝血酶Ⅰ(ATI)

B、抗凝血酶Ⅱ(ATⅡ)

C、抗凝血酶Ⅲ(ATⅢ)

D、抗凝血酶Ⅳ(ATⅣ)

E、抗凝血酶Ⅴ(ATV)


参考答案:C

第3题:

关于肝素,正确的说法有

A、可减弱抗凝血酶的作用

B、有对抗凝血酶的作用

C、有阻止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D、是红细胞脆性试验理想的抗凝剂

E、适合于血液学一般检查


参考答案:BCD

第4题:

关于血清AMY临床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C
急性胰腺炎发病后8~12小时血清AMY开始增高,12-~24小时达高峰,2—5天下降至正常。其他急腹症和腮腺炎时也可升高。

第5题:

有关抗凝血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凝血酶是主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

B、只能在肝脏合成

C、只能灭活凝血酶

D、肝素不能增强其抗凝活性

E、抗凝血酶缺乏是发生动脉血栓的常见原因


参考答案:A

第6题:

下列哪项说法符合抗凝血酶抗原与活性检测分析的有关理论

A、抗凝血酶抗原与抗凝血酶活性呈正相关

B、抗凝血酶抗原与抗凝血酶活性呈负相关

C、抗凝血酶抗原与抗凝血酶活性无关

D、抗凝血酶抗原和抗凝血酶活性同时测定较好,两者临床意义相似,但不一定平行

E、以上均不正确


参考答案:D

第7题:

关于抗凝血酶Ⅲ(AT-Ⅲ)的临床意义,下列正确的是

A、AT-Ⅲ活性增高为异常,活性减低无临床意义

B、AT-Ⅲ活性减低为异常,增高无临床意义

C、AT-Ⅲ活性增高或减低,均可导致出血

D、AT-Ⅲ活性增高可导致出血,减低导致血栓形成

E、AT-Ⅲ活性减低可导致出血,增高可导致血栓形成


参考答案:D

第8题:

关于抗凝血酶(AT)的临床意义,正确的是

A.AT活性增高为异常,活性减低无临床意义

B.AT活性减低为异常,增高无临床意义

C.AT活性增高或减低,均可导致出血

D.AT活性增高可导致出血,减低导致血栓形成

E.AT活性减低可导致出血,增高可导致血栓形成


正确答案:D
AT为体内主要的抗凝蛋白,因而其增高可导致出血,减低可导致血栓形成。

第9题:

关于PT的临床意义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A
考察PT的临床意义,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异常。

第10题:

关于抗凝血酶(AT)的临床意义,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D
AT为体内主要的抗凝蛋白,因而其增高可导致出血,减低可导致血栓形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