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1岁,大学毕业,自己开公司。

题目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1岁,大学毕业,自己开公司。
案例介绍:求助者大学毕业以后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求助者的能力比较强,工作兢兢业业,因此很受上司的赏识,去年公司决定提拔求助者为公司总经理,但是求助者想自己创业,因此放弃了公司的升职机会,辞去了公司的工作,开始创业。求助者在经过了一年的拼搏后,公司不仅没有盈利,还将自己辛苦赚来的钱赔了进去。求助者体验到了创业的艰难。但是求助者很不甘心,平时无论做什么都想着创业的事情,没有心情做其他事。求助者自从创业失败以后,整个人变了很多,连自己都怀疑自已有心理问题,情绪总是被一些创业新闻左右。
求助者很后悔放弃公司升职的机会,更后悔自己创业,想调整自己的情绪,但是总是控制不了自己。最近三个多月,求助者失眠、厌食,还会经常做噩梦,做事情无法集中精神。想起创业自己就心慌、担心公司坚持不下去,担心自己赔得一无所有。还为资金周转不开而发愁,觉得自己很没用,很痛苦,情绪失落。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出生在农村,父母离婚,自小和父亲一起,很懂事,帮助父亲做很多家务,也很孝顺父亲。求助者胆小,从不敢冒险。女友因为求助者创业失败,也与他分手。因为心情原因,求助者也没有回家过春节。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在心理咨询中应如何选择咨询方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在心理咨询中,选择咨询方法的方式有: (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2)不同的阶段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3)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
(4)不同的专业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4岁,无业。
案例介绍:求助者兴趣广泛,两年前大学毕业,找了几家单位都不理想,不是嫌路远,就是觉得挣钱少,索性在家上网、玩游戏,自得其乐。但其父母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近一年经常批评指责他。求助者也觉得自己大学毕业了,应该自食其力,但又觉得上班太辛苦。两个月前在网上结识了一女孩,双方互有好感,开始见面约会,花销明显增加。求助者跟父母要钱,父母明确指出,需要自己挣钱生活、谈恋爱。求助者很不满,觉得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好,但父母还这么小气。经常与父母吵架,后来搬到父母早已为自己准备好的房子去住。半月来因缺钱,向父母索要未果。不知如何是好,搬回去没有面子,不搬回去又没钱生活,为此非常苦恼。像变了一个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吃不好,喝不好,和女朋友矛盾重重,大吵一架后分手。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曾是开朗活泼的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从小娇生惯养。

对该求助者还需了解的资料包括()。多选
A:家庭教养
B:个性特征
C:身体状况
D:自我评价

答案:C,D
解析: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的症状诊断【试题解析】从案例中寻找,该求助者遭遇经济压力后,非常苦恼,情绪低落,吃不好、喝不好(食欲欠佳),没有出现社交恐怖,因此答案选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病程诊断【试题解析】所谓病程,指的是求助者出现心理学方面(认知、情绪和行为等)的症状表现后,到目前为止持续了多长时间。该求助者在网上结识女孩的两个月前没有表现出有关心理学方面症状,只是在恋爱后向父母要钱未果,就表现出不满的情绪和与父母吵架的行为,可以视为最早的症状,因此病程为两个月,答案选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结论【试题解析】案例资料中该求助者的症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因素,可以排除器质性障碍;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是否具有精神病性症状、求医行为的分析和自知力情况的考察,该求助者不属于精神病性障碍;求助者心理冲突和痛苦由现实因素引起,属于常形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该求助者遭遇的刺激事件包括经济压力、是否搬回家住的动机冲突和与女友的冲突,不同时期一系列相关联的事件均引起了求助者的痛苦和烦恼,病程两个多月,出现和女友吵架的情绪失控症状,由于和父母的矛盾而不愿与人说话,属于明显的泛化,因此可以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因此本题答案选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范围和目标【试题解析】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包含针对心理健康但是遇到现实困难的发展性咨询和针对处于一般心理问题或严重心理问题或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健康咨询,其处理方法一般是按照诊断、咨询、巩固的过程进行心理咨询,咨询目标应符合“属于心理学性质、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有效性要求;而对于非心理学性质的问题可不必处理,对于躯体疾病和精神病性问题应及时转介治疗。本案例中的求助者心理不健康状态属于严重心理问题,因此可以进行心理咨询,恰当的处理必须符合心理咨询的要求,因此答案选CD。
【考察重点】资料的搜集【试题解析】资料搜集的目的有两个: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因素。案例中求助者“曾是开朗活泼的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从小娇生惯养”,个性特征和家庭教养方式已有,但是具体的身体状况,即体检结果和求助者的自我认知和评价尚不清楚,而为了排除躯体障碍和进行心理学方面的病因探索,有必要了解相关信息。因此本题答案选C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中心理测验的选择【试题解析】根据案例五第43题的详细解析,心理咨询中选择心理测验的目的,主要分为明确症状、病因探索和排除疾病等几种。案例中求助者存在苦恼和情绪低落等表现,可以选择SAS和SDS分别评估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的程度;求助者除存在以上情绪症状外,还表现出一定躯体等方面的症状,因此可以选择SCL-90来综合评估其多方面症状;案例中求助者主要遭遇的是恋爱以后出现的经济压力和与父母及女友的冲突,没有涉及其他方面的信息,而为了明确是否有其他的社会性刺激因素也引起求助者的问题,可以选择LES进行社会学方面的病因探索。因此本题答案选ABCD。
【考察重点】确定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试题解析】所谓引发临床症状的关键点,内涵有二:一是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二是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存在并随环境变化改变自身形式,但自身性质不变。从病因探索的角度来看,主要集中在求助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学三个方面,生理因素和社会性因素是具有阶段性和即时性的,心理学方面的因素较为持久,如牢固而持久的错误认知和稳定的人格特征均较为抽象,符合关键点的内涵,因此也可以说所谓关键点要么属于求助者错误认知(包含错误观念带来的心理冲突),要么属于特殊人格特征。本案例中的求助者“不知如何是好,搬回去没有面子,不搬回去又没钱生活,为此非常苦恼”,苦恼的原因源于双重趋避式心理冲突,因此本题答案可以选C。
【考察重点】资料的可靠性验证【试题解析】验证临床资料可靠性的方法:使用补充提问;使用问卷和测验;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符合的选项是ABC。
【考察重点】给临床资料赋予意义的方法【试题解析】三种方法包括:就事论事;相关分析;分析迹象。符合的答案为AC。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的态度【试题解析】该题目考察的是尊重的态度,相关知识涉及咨询师拥有的几种不同的人性观和人生观及其特点等内容。因此答案选BD。

第2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某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是家中独女,母亲希望她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工作,但她坚持留在学校所在城市,因此与母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求助者认为自己的母亲很烦人,要求自己无论有事没事每天都要给家里打电话,自己不打,母亲一定会打过来。求助者认为母亲打电话的目的是絮叨与父亲的矛盾,不管自已有没有时间,说起来就没完没了。有时自己很忙,有时自己不想听,就挂掉电话,但母亲总是再打过来发一通脾气。求助者认为自己受够了,坚决不给家里打电话,逢年过节也不回家,冲动之下甚至想断绝与母亲的关系。后来母亲慢慢有所变化,但求助者内心却变得很纠结,一方面还在为母亲的事耿耿于怀,但逢年过节时又有些想家。求助者觉得自己很不幸,摊上了这样的母亲,母亲根本不关心自己,父亲也不理解自己,内心很痛苦,情绪很低落。经常感觉头痛、身体不舒服,没有胃口,失眠。没有心思谈恋爱,现在仍是单身一人。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对她学习上期望很高,求助者学习成绩优秀,好逞强,不服输。

对求助者与母亲的关系问题,心理咨询师合适的做法是()。单选
A:促成求助者父母解决
B:帮助求助者建立良好关系
C:请母亲前来心理咨询
D:鼓励求助者接纳既定现实

答案:B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求助者的躯体症状是头痛、身体不适,食欲差,失眠。而情绪症状是内心痛苦、情绪低落。求助者的行为表现是不愿接听母亲的电话,挂掉母亲电话。求助者并没有与父亲争吵,故选项D有误。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社会功能主要针对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在本案例中,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的表现是“坚决不给家里打电话,逢年过节也不回家”“没有心思谈恋爱,现在仍是单身一人”。选项B“经常失眠”是求助者的躯体症状,而选项D的“争强好胜”则是求助者的性格特征。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临床资料整理的掌握情况。在临床资料整理的过程中,需要对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予以说明。所谓临床资料的可靠性,是指报告临床情况的人不是求助者自身,而是其亲友或转诊的中介人,由于亲友和中介人受专业知识、职业特点的影响,使他们对问题的客观性质不能按专业要求做出评价,所以,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去伪存真地审视这类资料。若中介入是心理咨询师,其提供的某些资料很可能包括一些初步诊断性的结论,对这些结论性资料也应进一步核实,然后,在整理资料时,才能被视为可用资料。验证临床资料的可靠性时,可以采用的验证方法有:(1)补充提问,如:“这个人是怎样被他人发现的?”“你怎样发觉别人对你有这种印象的?”(2)问卷和心理测验;(3)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各种来源如果都给出类似的印象,那么这一资料的可靠性就较高。在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示因不愿与母亲通电话而发生矛盾,导致母女关系不和谐。因此,咨询师需要找相关人士(例如求助者的父亲、母亲)核实上述原因。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所谓关键点,其内涵有二:其一,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其二,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求助者不愿与母亲通电话而发生矛盾,引发母女关系不和谐,并导致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求助者在看待母女通话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信念:“认为自己的母亲很烦人,要求自己无论有事没事每天都要给家里打电话”“觉得自己很不幸,摊上了这样的母亲,母亲根本不关心自己,父亲也不理解自己”。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求助者不愿与母亲通电话而发生矛盾,引发母女关系不和谐,并导致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求助者在看待母女通话问题上的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看法(“认为自己的母亲很烦人,要求自己无论有事没事每天都要给家里打电话”“觉得自己很不幸,摊上了这样的母亲,母亲根本不关心自己,父亲也不理解自己”)及人格特点(“好逞强,不服输”)则是导致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严重心理问题诊断的掌握情况。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而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结合本案例,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求助者不愿与母亲通电话而发生矛盾,引发母女关系不和谐,并导致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持续时间较长(“逢年过节也不回家”),且心理问题的内容已充分泛化(“逢年过节也不回家,冲动之下甚至想断绝与母亲的关系”),社会功能中度受损(“坚决不给家里打电话,逢年过节也不回家”),精神痛苦程度为中重度(“内心很痛苦,情绪很低落……自己主动前来咨询”),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由于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不愿与母亲通电话)激发,且具有一定的道德色彩,故其心理冲突的性质属于常形而非变形(变形的心理冲突一般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与现实处境无关且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故可以排除选项C的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和选项D的焦虑神经症。另外,该求助者有主动求治愿望,自知力完整,故亦可排除是精神病性问题。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价值中立原则的掌握情况。价值中立原则也称为价值中立态度,或非评判性观点、非指导性原则等,是指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心理咨询师应保持价值中立,接纳求助者,不把自己的这些东西强加给求助者,不用自己的价值观改造求助者,不对求助者进行批评指责。因为心理咨询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助人活动,它需要咨询师站在求助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和接纳对方,尽量使自己保持客观、中立、理性的态度。在本案例中,对于求助者对待母亲的态度(“认为自己的母亲很烦人,要求自己无论有事没事每天都要给家里打电话”“觉得自己很不幸,摊上了这样的母亲,母亲根本不关心自己”)和做法(“有时自己不想听,就挂掉电话,但母亲总是再打过来发一通脾气。求助者认为自己受够了,坚决不给家里打电话,逢年过节也不回家,冲动之下甚至想断绝与母亲的关系”),咨询师应表现无条件的接纳和信任,并对其做法表示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有关评判性的结论,咨询师在心理咨询中不能随意给出,在初期会谈中更不能使用。一旦说出这样的话,会谈气氛会立刻改变。因此,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应努力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不批评指责求助者,并主动调整自己对求助者问题的看法以及自己的情绪,这一点对心理咨询至关重要,甚至是心理咨询存在的前提条件。当然,如果咨询师无法接纳求助者时,可以转介,这本身也是对求助者的一种尊重。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求助者不愿与母亲通电话而发生矛盾,引发母女关系不和谐,并导致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因此,在对求助者与母亲的关系问题上,咨询师应努力帮助求助者重建良好的母女关系,恢复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心理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解决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或躯体症状。除此之外,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因此,选项AC都违背了心理咨询的目标。选项D不符合心理咨询中“积极的”这一要素。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咨询师态度的掌握情况。心理咨询师在与求助者会谈时,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非评判性态度是使求助者感到轻松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求助者无所顾忌,从而把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心理咨询师的态度,从表情到语言都要注意,在为收集资料而进行的会谈过程中,有些评判性的结论在心理咨询中不能随意给出,在初期会谈中更不能使用。一旦说出这样的话,会谈气氛会立刻改变。如果会谈中出现心理咨询师非表明态度不可,不表明态度会谈就无法进行的情况时,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是中性的,可以说“你所谈的情况,从心理学角度完全可以理解”或“我十分理解你的情况(或心情)”等。表达“理解”,是最中性化的和非评判性的态度。它可以使求助者得到知己,而并非支持者或反对者。从心理学角度看,“理解”只说明心理咨询师对他的行为或情绪发生的规律性或必然性有了肯定的看法,而对其社会效应和其他后果仍是一种保留态度。所以,这种表态既不破坏会谈气氛,又对后来的帮助指导留有余地。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对求助者应表现出接纳和信任,并对其做法表示理解。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咨询效果评估的掌握情况。心理咨询的效果可视为咨询师(咨询师本身的特征,如准确的共情、不求报偿的热情以及诚恳、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娴熟的咨询技巧)、求助者(如咨询动机、态度、年龄、与咨询师的匹配程度)与咨询方法(咨询师针对求助者所采用的技术与方法)三者的函数,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咨询效果。结合国内的研究和实践,可把使各种心理咨询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归纳如下:(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的咨询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2)求助者的强烈求治动机、积极态度、自己探索改变的信心和自觉性。求助者原已具有的因素,如要求咨询的动机等,是影响咨询效果的最大变量。(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咨询师应善于理解人、接纳人、尊重人、鼓励人,是乐于助人、令人信赖的人。(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就本案例而言,除了求助者与咨询师能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之外,最有可能影响咨询效果的因素集中在求助者这一方:由于求助者存在诸多不合理信念以及“好逞强,不服输”的人格特点,因此,求助者的认知能力水平(悟性水平)、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人格特征以及对心理咨询师的反应等可能会左右咨询效果。因此,答案应选BCD。

第3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4岁,无业。
案例介绍:求助者兴趣广泛,两年前大学毕业,找了几家单位都不理想,不是路远,就是挣得少,索性在家上网、玩游戏,自得其乐。但其父母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近一年经常批评指责他。求助者也觉得自己大学毕业了,应该自食其力,但又觉得上班太辛苦。两月前在网上结识了一女孩,双方互有好感,开始见面约会,花销明显增加。求助者跟父母要钱,父母明确指出,需要自己挣钱生活、谈恋爱。求助者很不满,觉得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好,但父母还这么小气。经常与父母吵架,后来搬到父母早已为自己准备好的房子去住。半月来因缺钱,向父母索要未果。不知如何是好,搬回去没有面子,不搬回去又没钱生活,为此非常苦恼。像变了一个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吃不好,喝不好,和女朋友矛盾重重,大吵一架后分手。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曾是开朗活泼的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从小娇生惯养。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查看材料

A.躯体性疾病
B.一般心理问翘
C.精神类疾病
D.严重心理问题

答案:B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第4题: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家中独女,母亲希望她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工作,但她坚持留在学校所在城市,因此与母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求助者认为自己的母亲很烦人,要求自己无论有事没事每天都要给家里打电话,自己不打,母亲一定会打过来。求助者认为母亲打电话的目的是絮叨与父亲的矛盾,不管自己有没有时间,说起来就没完没了。有时自己很忙,有时自己不想听,就挂掉电话,但母亲总是再打过来发一通脾气。求助者认为自己受够了,坚决不给家里打电话,逢年过节也不回家,冲动之下甚至想断绝与母亲的关系。后来母亲慢慢有所变化,但求助者内心却变得很纠结,一方面还在为母亲的事耿耿于怀,但逢年过节时又有想家。
求助者觉得自己很不幸,摊上了这样的母亲,母亲根本不关心自己,父亲也不理解自己,内心很痛苦,情绪很低落。经常感觉头痛、身体不舒服,没有胃口,失眠。没有心思谈恋爱,现在仍是单身一人。自己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对她学习上期望很高,求助者学习成绩优秀,好遥强,不服输。

本案例在资料收集整理阶段,最应该核实的是( )。单选

A. 不愿回家乡的原因
B. 躯体症状的原因
C. 与母亲矛盾的原因
D. 情绪反应的原因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搜集整理评估
求助者不愿意回家乡,导致与母亲产生矛盾,而后产生情绪反应和躯体症状,但是未提及不回家乡的原因。

第5题: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家中独女,母亲希望她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工作,但她坚持留在学校所在城市,因此与母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求助者认为自己的母亲很烦人,要求自己无论有事没事每天都要给家里打电话,自己不打,母亲一定会打过来。求助者认为母亲打电话的目的是絮叨与父亲的矛盾,不管自己有没有时间,说起来就没完没了。有时自己很忙,有时自己不想听,就挂掉电话,但母亲总是再打过来发一通脾气。求助者认为自己受够了,坚决不给家里打电话,逢年过节也不回家,冲动之下甚至想断绝与母亲的关系。后来母亲慢慢有所变化,但求助者内心却变得很纠结,一方面还在为母亲的事耿耿于怀,但逢年过节时又有想家。
求助者觉得自己很不幸,摊上了这样的母亲,母亲根本不关心自己,父亲也不理解自己,内心很痛苦,情绪很低落。经常感觉头痛、身体不舒服,没有胃口,失眠。没有心思谈恋爱,现在仍是单身一人。自己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对她学习上期望很高,求助者学习成绩优秀,好遥强,不服输。

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单选

A. 一般心理问题
B. 严重心理问题
C.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 焦虑性神经症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下诊断
求助者心理问题由现实问题引发,负性情绪明显,虽然没有明显泛化,但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心理问题持续时间长,但是间断的,故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第6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某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是家中独女,母亲希望她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工作,但她坚持留在学校所在城市,因此与母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求助者认为自己的母亲很烦人,要求自己无论有事没事每天都要给家里打电话,自己不打,母亲一定会打过来。求助者认为母亲打电话的目的是絮叨与父亲的矛盾,不管自已有没有时间,说起来就没完没了。有时自己很忙,有时自己不想听,就挂掉电话,但母亲总是再打过来发一通脾气。求助者认为自己受够了,坚决不给家里打电话,逢年过节也不回家,冲动之下甚至想断绝与母亲的关系。后来母亲慢慢有所变化,但求助者内心却变得很纠结,一方面还在为母亲的事耿耿于怀,但逢年过节时又有些想家。求助者觉得自己很不幸,摊上了这样的母亲,母亲根本不关心自己,父亲也不理解自己,内心很痛苦,情绪很低落。经常感觉头痛、身体不舒服,没有胃口,失眠。没有心思谈恋爱,现在仍是单身一人。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对她学习上期望很高,求助者学习成绩优秀,好逞强,不服输。

本案例在资料收集整理阶段,最应该核实的是()。单选
A:不愿回家乡的原因
B:躯体症状的原因
C:与母亲矛盾的原因
D:情绪反应的原因

答案:C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的掌握情况。在本案例中,求助者的躯体症状是头痛、身体不适,食欲差,失眠。而情绪症状是内心痛苦、情绪低落。求助者的行为表现是不愿接听母亲的电话,挂掉母亲电话。求助者并没有与父亲争吵,故选项D有误。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社会功能主要针对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方面。在本案例中,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的表现是“坚决不给家里打电话,逢年过节也不回家”“没有心思谈恋爱,现在仍是单身一人”。选项B“经常失眠”是求助者的躯体症状,而选项D的“争强好胜”则是求助者的性格特征。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临床资料整理的掌握情况。在临床资料整理的过程中,需要对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予以说明。所谓临床资料的可靠性,是指报告临床情况的人不是求助者自身,而是其亲友或转诊的中介人,由于亲友和中介人受专业知识、职业特点的影响,使他们对问题的客观性质不能按专业要求做出评价,所以,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去伪存真地审视这类资料。若中介入是心理咨询师,其提供的某些资料很可能包括一些初步诊断性的结论,对这些结论性资料也应进一步核实,然后,在整理资料时,才能被视为可用资料。验证临床资料的可靠性时,可以采用的验证方法有:(1)补充提问,如:“这个人是怎样被他人发现的?”“你怎样发觉别人对你有这种印象的?”(2)问卷和心理测验;(3)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各种来源如果都给出类似的印象,那么这一资料的可靠性就较高。在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示因不愿与母亲通电话而发生矛盾,导致母女关系不和谐。因此,咨询师需要找相关人士(例如求助者的父亲、母亲)核实上述原因。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所谓关键点,其内涵有二:其一,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其二,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求助者不愿与母亲通电话而发生矛盾,引发母女关系不和谐,并导致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求助者在看待母女通话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信念:“认为自己的母亲很烦人,要求自己无论有事没事每天都要给家里打电话”“觉得自己很不幸,摊上了这样的母亲,母亲根本不关心自己,父亲也不理解自己”。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求助者不愿与母亲通电话而发生矛盾,引发母女关系不和谐,并导致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求助者在看待母女通话问题上的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看法(“认为自己的母亲很烦人,要求自己无论有事没事每天都要给家里打电话”“觉得自己很不幸,摊上了这样的母亲,母亲根本不关心自己,父亲也不理解自己”)及人格特点(“好逞强,不服输”)则是导致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严重心理问题诊断的掌握情况。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而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结合本案例,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求助者不愿与母亲通电话而发生矛盾,引发母女关系不和谐,并导致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持续时间较长(“逢年过节也不回家”),且心理问题的内容已充分泛化(“逢年过节也不回家,冲动之下甚至想断绝与母亲的关系”),社会功能中度受损(“坚决不给家里打电话,逢年过节也不回家”),精神痛苦程度为中重度(“内心很痛苦,情绪很低落……自己主动前来咨询”),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由于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不愿与母亲通电话)激发,且具有一定的道德色彩,故其心理冲突的性质属于常形而非变形(变形的心理冲突一般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与现实处境无关且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故可以排除选项C的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和选项D的焦虑神经症。另外,该求助者有主动求治愿望,自知力完整,故亦可排除是精神病性问题。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价值中立原则的掌握情况。价值中立原则也称为价值中立态度,或非评判性观点、非指导性原则等,是指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心理咨询师应保持价值中立,接纳求助者,不把自己的这些东西强加给求助者,不用自己的价值观改造求助者,不对求助者进行批评指责。因为心理咨询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助人活动,它需要咨询师站在求助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最大限度地去理解和接纳对方,尽量使自己保持客观、中立、理性的态度。在本案例中,对于求助者对待母亲的态度(“认为自己的母亲很烦人,要求自己无论有事没事每天都要给家里打电话”“觉得自己很不幸,摊上了这样的母亲,母亲根本不关心自己”)和做法(“有时自己不想听,就挂掉电话,但母亲总是再打过来发一通脾气。求助者认为自己受够了,坚决不给家里打电话,逢年过节也不回家,冲动之下甚至想断绝与母亲的关系”),咨询师应表现无条件的接纳和信任,并对其做法表示理解。值得一提的是,有关评判性的结论,咨询师在心理咨询中不能随意给出,在初期会谈中更不能使用。一旦说出这样的话,会谈气氛会立刻改变。因此,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应努力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不批评指责求助者,并主动调整自己对求助者问题的看法以及自己的情绪,这一点对心理咨询至关重要,甚至是心理咨询存在的前提条件。当然,如果咨询师无法接纳求助者时,可以转介,这本身也是对求助者的一种尊重。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的掌握情况。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列出求助者的临床表现,而后收集各类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比和分析以确定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在本案例中,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求助者不愿与母亲通电话而发生矛盾,引发母女关系不和谐,并导致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因此,在对求助者与母亲的关系问题上,咨询师应努力帮助求助者重建良好的母女关系,恢复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心理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解决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或躯体症状。除此之外,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因此,选项AC都违背了心理咨询的目标。选项D不符合心理咨询中“积极的”这一要素。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诊断技能中咨询师态度的掌握情况。心理咨询师在与求助者会谈时,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非评判性态度是使求助者感到轻松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求助者无所顾忌,从而把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心理咨询师的态度,从表情到语言都要注意,在为收集资料而进行的会谈过程中,有些评判性的结论在心理咨询中不能随意给出,在初期会谈中更不能使用。一旦说出这样的话,会谈气氛会立刻改变。如果会谈中出现心理咨询师非表明态度不可,不表明态度会谈就无法进行的情况时,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是中性的,可以说“你所谈的情况,从心理学角度完全可以理解”或“我十分理解你的情况(或心情)”等。表达“理解”,是最中性化的和非评判性的态度。它可以使求助者得到知己,而并非支持者或反对者。从心理学角度看,“理解”只说明心理咨询师对他的行为或情绪发生的规律性或必然性有了肯定的看法,而对其社会效应和其他后果仍是一种保留态度。所以,这种表态既不破坏会谈气氛,又对后来的帮助指导留有余地。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对求助者应表现出接纳和信任,并对其做法表示理解。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咨询效果评估的掌握情况。心理咨询的效果可视为咨询师(咨询师本身的特征,如准确的共情、不求报偿的热情以及诚恳、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娴熟的咨询技巧)、求助者(如咨询动机、态度、年龄、与咨询师的匹配程度)与咨询方法(咨询师针对求助者所采用的技术与方法)三者的函数,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咨询效果。结合国内的研究和实践,可把使各种心理咨询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归纳如下:(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的咨询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2)求助者的强烈求治动机、积极态度、自己探索改变的信心和自觉性。求助者原已具有的因素,如要求咨询的动机等,是影响咨询效果的最大变量。(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咨询师应善于理解人、接纳人、尊重人、鼓励人,是乐于助人、令人信赖的人。(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就本案例而言,除了求助者与咨询师能否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之外,最有可能影响咨询效果的因素集中在求助者这一方:由于求助者存在诸多不合理信念以及“好逞强,不服输”的人格特点,因此,求助者的认知能力水平(悟性水平)、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人格特征以及对心理咨询师的反应等可能会左右咨询效果。因此,答案应选BCD。

第7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1岁,大学毕业,自己开公司。
案例介绍:求助者大学毕业以后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求助者的能力比较强,工作兢兢业业,因此很受上司的赏识,去年公司决定提拔求助者为公司总经理,但是求助者想自己创业,因此放弃了公司的升职机会,辞去了公司的工作,开始创业。求助者在经过了一年的拼搏后,公司不仅没有盈利,还将自己辛苦赚来的钱赔了进去。求助者体验到了创业的艰难。但是求助者很不甘心,平时无论做什么都想着创业的事情,没有心情做其他事。求助者自从创业失败以后,整个人变了很多,连自己都怀疑自己有心理问题,情绪总是被一些创业新闻左右。求助者很后悔放弃公司升职的机会,更后悔自己创业,想调整自己的情绪,但是总是控制不了自己。最近三个多月,求助者失眠、厌食,还会经常做噩梦,做事情无法集中精神。想起创业自己就心慌、担心公司坚持不下去,担心自己赔得一无所有。还为资金周转不开而发愁,觉得自己很没用,很痛苦,情绪失落。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出生在农村,父母离婚,自小和父亲一起,很懂事,帮助父亲做很多家务,也很孝顺父亲。求助者胆小,从不敢冒险。女友因为求助者创业失败,也与他分手。因为心情原因,求助者也没有回家过春节。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2.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3.造成该求助者主要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4.请简述贝克认知歪曲的导致错误假设的各项内容。
5.本案例中如果应用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其具体程序是什么?
6.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的自我理论。
7.如果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其特点是什么?
8.在心理咨询中应如何选择咨询方法?


答案:
解析:
1.求助者的主要症状包括:
(1)心理症状:情绪失落、担心、痛苦、精神不集中,后悔。
(2)生理症状:厌食、失眠、做噩梦、心慌。
2.(1)对该求助者的初步心理诊断是:严重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
①根据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
a.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
b.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它自身确实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
c.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每个人在自己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个性特征形成之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根据案例分析,求助者的症状符合三项原则,故排除精神病。
②本案例中求助者的症状是因为创业失败引起的,属于强烈现实刺激。
③求助者现在的精神负担很重,有严重的内心痛苦。
④对心理冲突的揭示和分析需要精神病学知识和技巧,一般通科医生可以用比较简单而容易掌握的方法来进行评定。这包括三方面:
a.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上为长程,评分3。本案例中求助者的病程为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为2分。
b.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1;中度,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要借助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重度,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本案例中求助者精神痛苦的程度是中度,评分为2分。
c.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分1;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分2;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分3。本案例中求助者尽量避免一些创业新闻,评分为2分。本案例中求助者的总分为6分,评定为严重心理问题。
根据案例,求助者身体健康,没有躯体疾病,病因是由于自己创业失败所致,故综合分析为严重心理问题。  
3.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
(1)生物原因:本案例未见明显生物原因。
(2)社会原因:
负性生活事件,创业失败赔钱,父母离异,女友与其分手。
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心理原因:认为自己很没用的错误认知。
缺乏有效解决自身问题的行为模式。
不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个性因素:争强好胜,胆小怕事。
4.贝克指出了下列被称作认知歪曲的导致错误假设与误解的系统推理错误:
(1)主观推断。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包括“灾难化”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和结果。
(2)选择性概括。仅根据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形成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其他信息被忽略,并且整体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视。这其中所包含的假设是认为那些与失败和剥夺有关的事件才是重要的。
(3)过度概括。由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境中。
(4)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
(5)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
(7)极端思维。用全或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5.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的具体程序为:
(1)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情境。
(2)要求求助者评价他们的焦虑水平。
(3)教给求助者觉察那些他们在压力情境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认知。
(4)帮助求助者通过重新自我陈述来检查这些想法。
(5)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后的焦虑水平。
6.(1)自我理论是一种人格理论,强调自我实现是人格结构中的唯一的动机。自我理论阐述了人格结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人格异化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2)自我理论各项:
①经验:经验概念是指求助者在某一时刻所具有的主观精神世界。其中既包括有意识的心理内容,也包括那些还没有意识到的心理内容。经验包括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事件,它们能够被个体知觉到,或者具有被知觉的能力。
②自我概念:自我是指求助者真实的本体,自我概念主要是指求助者如何看待自己,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识,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
③价值的条件化:每个人都存在着两种价值评价过程。一种是人先天具有的有机体的评价过程,另一种是价值的条件化过程。价值条件化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而非建立在个体自身的有机体的评价基础之上。 
7.认知行为疗法具有以下特点:
(1)求助者和咨询者是合作关系。
(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
(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5)都建立在一种结构性的心理教育模型之上。
(6)强调家庭作业。
(7)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
(8)让求助者在治疗中和治疗外都承担一种主动角色,同时都注意吸收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  
8.在心理咨询中,选择咨询方法的方式有:
(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2)不同的阶段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3)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
(4)不同的专业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第8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4岁,无业。
案例介绍:求助者兴趣广泛,两年前大学毕业,找了几家单位都不理想,不是路远,就是挣得少,索性在家上网、玩游戏,自得其乐。但其父母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近一年经常批评指责他。求助者也觉得自己大学毕业了,应该自食其力,但又觉得上班太辛苦。两月前在网上结识了一女孩,双方互有好感,开始见面约会,花销明显增加。求助者跟父母要钱,父母明确指出,需要自己挣钱生活、谈恋爱。求助者很不满,觉得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好,但父母还这么小气。经常与父母吵架,后来搬到父母早已为自己准备好的房子去住。半月来因缺钱,向父母索要未果。不知如何是好,搬回去没有面子,不搬回去又没钱生活,为此非常苦恼。像变了一个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吃不好,喝不好,和女朋友矛盾重重,大吵一架后分手。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曾是开朗活泼的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从小娇生惯养。


心理咨询师赋予资料具体意义时的方法包括(?)。查看材料

A.就事论事
B.行为评价
C.迹象分析
D.认知评价

答案:A,C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第9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4岁,无业。
案例介绍:求助者兴趣广泛,两年前大学毕业,找了几家单位都不理想,不是路远,就是挣得少,索性在家上网、玩游戏,自得其乐。但其父母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近一年经常批评指责他。求助者也觉得自己大学毕业了,应该自食其力,但又觉得上班太辛苦。两月前在网上结识了一女孩,双方互有好感,开始见面约会,花销明显增加。求助者跟父母要钱。父母明确指出,需要自己挣钱生活、谈恋爱。求助者很不满,觉得自己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好,但父母还这么小气。经常与父母吵架,后来搬到父母早已为自己准备好的房子去住。半月来因缺钱,向父母索要未果。不知如何是好,搬回去没有面子,不搬回去又没钱生活,为此非常苦恼。像变了一个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说话,吃不好,喝不好,和女朋友矛盾重重,大吵一架后分手。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曾是开朗活泼的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从小娇生惯养。
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测试.较适合的量表有(  )。


A.SAS

B.SCL-90

C.SDS

D.IES

答案:A,B,C,D
解析:

第10题: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家中独女,母亲希望她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工作,但她坚持留在学校所在城市,因此与母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求助者认为自己的母亲很烦人,要求自己无论有事没事每天都要给家里打电话,自己不打,母亲一定会打过来。求助者认为母亲打电话的目的是絮叨与父亲的矛盾,不管自己有没有时间,说起来就没完没了。有时自己很忙,有时自己不想听,就挂掉电话,但母亲总是再打过来发一通脾气。求助者认为自己受够了,坚决不给家里打电话,逢年过节也不回家,冲动之下甚至想断绝与母亲的关系。后来母亲慢慢有所变化,但求助者内心却变得很纠结,一方面还在为母亲的事耿耿于怀,但逢年过节时又有想家。
求助者觉得自己很不幸,摊上了这样的母亲,母亲根本不关心自己,父亲也不理解自己,内心很痛苦,情绪很低落。经常感觉头痛、身体不舒服,没有胃口,失眠。没有心思谈恋爱,现在仍是单身一人。自己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对她学习上期望很高,求助者学习成绩优秀,好遥强,不服输。

对求助者与母亲的关系问题,心理咨询师合适的做法是( )。单选

A. 促成求助者父母解决
B. 帮助求助者建立良好关系
C. 请母亲前来心理咨询
D. 鼓励求助者接纳既定现实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咨询目标
求助者始终不能接纳母女关系不良这一事实,导致其心理问题很严重,咨询师应鼓励求助者接纳既定现实,此举有助于求助者缓解情绪困扰。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