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患者,女,28岁。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入院查血小板4×10/L,有发热和牙龈出血,给患者输注一个单位机采血小板后,第二天复查血小板6×10/L,牙龈出血症状好转。下列哪项不是判断该患者是否发生了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指标A、输血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B、输血后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输血后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D、血小板回收率E、输血后血小板计数下列哪些因素不会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A、发热B、脾功

题目

血液科患者,女,28岁。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入院,入院查血小板4×10/L,有发热和牙龈出血,给患者输注一个单位机采血小板后,第二天复查血小板6×10/L,牙龈出血症状好转。下列哪项不是判断该患者是否发生了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指标A、输血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B、输血后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

C、输血后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

D、血小板回收率

E、输血后血小板计数

下列哪些因素不会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A、发热

B、脾功能亢进

C、多次妊娠

D、AB型血小板输给其他型患者

E、严重感染

下述哪项措施不能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A、进行预防性的血小板输注

B、积极治疗并发症

C、输血前进行血小板配型

D、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血小板后再进行输注

E、使用免疫球蛋白降低抗原-抗体的反应强度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


问题 2 答案:D


问题 3 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女性,28岁,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一年余,此次因巩固化疗再次入院。既往有输血史。经化疗后,病人出现鼻出血、皮肤出血点、瘀斑,月经不止。Hb 70g/L,WBC 1.8×10/L,PLT 8×10/L,骨髓穿刺检查为骨髓抑制。给予止血和连续输注手工分离血小板治疗3天,出血不见好转,血小板不升。

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严格掌握输血小板适应证
B.反复小剂量输注血小板
C.去白细胞血小板输注
D.紫外线照射血小板输注
E.配合型血小板输注

答案:B
解析:
1.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约为30%~70%,主要见于反复输血和血小板的恶性血液病病人。在免疫性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中,HLA抗体是最常见约占80%,故应选A。

2.已产生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输注HLA配型相合和血小板交叉配血相合的血小板,故应选择D。

3.应选择B,因反复小剂量输注一不能有效达到治疗效果,还可刺激患者产生同种免疫。

第2题:

患者女,56岁。身高155cm,体重60kg,因慢性胆囊炎发作入院,拟行腹腔镜下摘除胆囊。术前查Hb96g/L,PLT34×10/L。关于该患者血小板输注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患者不需要输注血小板

B、立即给予输注血小板

C、为防止血小板下降,使用小分子肝素

D、患者贫血,术前应输红细胞悬液2单位

E、应使用冷沉淀

若术前使患者血小板升高至100×10/L,理论上至少需输注浓缩血小板A、5单位

B、10单位

C、15单位

D、20单位

E、25单位

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20单位,每单位含血小板2×10个,1小时后复查血小板84×10/L,则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为A、2.1

B、8.4

C、12.5

D、21.2

E、25.0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A、发热

B、活动性出血

C、充血性心力衰竭

D、脾大和脾功能亢进

E、服用阿司匹林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B


问题 2 答案:C


问题 3 答案:D


问题 4 答案:C

第3题:

患者,女性,56岁,身高155厘米,体重60千克,因慢性胆囊炎发作入院,拟行腹腔镜下摘除胆囊,术前查Hb96g/L,PLT34×10/L。关于该患者血小板输注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患者不需要输注血小板

B、立即给予输注血小板

C、为防止血小板下降,使用小分子肝素

D、患者贫血,术前应输红细胞悬液2单位

E、应使用冷沉淀

若术前使患者血小板升高至100×10/L,理论上至少需输注浓缩血小板A、5单位

B、10单位

C、15单位

D、20单位

E、25单位

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20单位,每单位含血小板2×10个,1小时后复查血小板84×10/L,则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为A、2.1

B、8.4

C、12.5

D、21.2

E、25.0

下列哪些是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A、发热

B、活动性出血

C、充血性心力衰竭

D、脾大和脾功能亢进

E、服用阿司匹林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CDE


问题 2 答案:C


问题 3 答案:D


问题 4 答案:ABDE

第4题:

患者男,22岁。因发热、伴淋巴结无痛进行性肿大2个月入院。既往无输血史。入院后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给予化疗和放疗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3个月后又复发、高热、伴消化道出血。淋巴结、肝、脾大。化验全血细胞减少,周围血见到幼稚淋巴细胞,骨穿确诊为淋巴瘤合并淋巴肉瘤白血病。立即给予化疗,因血小板10×10/L,连续输注血小板2次,出血症状未见改善,血小板数量不增,考虑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A、发烧、肝、脾大

B、自身抗体

C、药物性抗体

D、HLA抗体

E、HPA抗体

如果患者血容量约5升。患者输血前血小板10×10/L,输后1小时血小板20×10/L,20小时后血小板15×10/L。患者输入血小板总数是3×10。患者的血小板恢复率(R)是A、输后1hR≈10%,输后20hR,≈5%

B、输后1hR≈17%,输后20hR≈8%

C、输后1hR≈20%,输后20hR≈10%

D、输后1hR≈25%,输后20hR≈15%

E、输后1hR≈30%,输后20hR≈20%

判断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依据是A、输后1hR<10%,输后20hR<5%

B、输后1hR<20%,输后20hR<10%

C、输后1hR<25%,输后20hR<15%

D、输后1hR<30%,输后20hR<20%

E、输后1hR<35%,输后20hR<25%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


问题 2 答案:B


问题 3 答案:D

第5题:

患者,女性,28岁,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一年余,此次因巩固化疗再次入院,既往有输血史。经化疗后,病人出现鼻出血、皮肤出血点、瘀斑,月经不止。Hb70g/L,WBC1.8×10/L,PLT8×10/L,骨髓穿刺检查为骨髓抑制。给予止血和连续输注手工分离血小板治疗3天,出血不见好转,血小板不升。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最可能的原因是A、HLA抗体

B、HPA抗体

C、红细胞抗体

D、药物性抗体

E、HLA+HPA抗体

目前最好的治疗是A、加大血小板输注量

B、单采血小板

C、去白单采血小板

D、HLA和血小板配型相合的血小板

E、紫外线照射血小板

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方法正确的是A、严格掌握输血小板适应证

B、反复小剂量输注血小板

C、去白细胞血小板输注

D、紫外线照射血小板输注

E、配合型血小板输注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


问题 2 答案:D


问题 3 答案:ACDE

第6题:

患者女,28岁。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一年余,此次因巩固化疗再次入院。既往有输血史。经化疗后,病人出现鼻出血、皮肤出血点、瘀斑,月经不止。Hb70g/L,WBC1.8×10/L,PLT8×10/L,骨髓穿刺检查为骨髓抑制。给予止血和连续输注手工分离血小板治疗3天,出血不见好转,血小板不升。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最可能的原因是A、HLA抗体

B、HPA抗体

C、红细胞抗体

D、药物性抗体

E、HLA+HPA抗体

目前最好的治疗是A、加大血小板输注量

B、单采血小板

C、去白单采血小板

D、HLA和血小板配型相合的血小板

E、紫外线照射血小板

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严格掌握输血小板适应证

B、反复小剂量输注血小板

C、去白细胞血小板输注

D、紫外线照射血小板输注

E、配合型血小板输注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


问题 2 答案:D


问题 3 答案:B

第7题:

血小板输注适应证错误的是

A、血小板计数>100×10/L,可以不输

B、血小板计数<50×10/L,应考虑输

C、血小板计数是50~100×10/L,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D、术中出现不可控制渗血,血小板输注不受限制

E、血小板计数<40×10/L,才应立即输血小板


参考答案:E

第8题: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内科输血指南中规定血小板输注指征为()。

A、血小板计数>50x10^9 /L,一般不需要输注

B、血小板计数(20-50)x10^9 /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

C、血小板计数<5x10^9 /L,应立即输注血小板防止出血

D、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


正确答案:ACD

第9题:

在输注血小板过程中,影响效果的是

A、血小板在30分钟左右输注完毕

B、输注速度宜先慢后快

C、使用合格输血器

D、输注红细胞后换一套输血器再输血小板

E、输注红细胞后冲洗输血器再输血小板


参考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