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

题目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__________

(2)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您所侍奉的将近有十位君主,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取得亲近、显贵的。
(2)叔孙先生真是大圣人,通晓当代的紧要事务。

第2题: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叟识其意,日:“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日:“奈何不与道士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2)立恭折断一根竹子,凿出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赋诗呢?”

第3题: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分)

__________

(2)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2分)

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现在逃跑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2)物品一定是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出虫子;人一定是先有了疑心,然后谗言才能进去。

第4题: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正确答案:
能在公共场合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第5题: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遇见细小的东西必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事物之外的乐趣。
(2)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因为这,我感到高兴极了。

第6题: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

(2)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


正确答案:
(1)鞋子破烂,露出了脚跟,甩开袖子旋转舞动着(或译为“像跳舞一样轻快地”)行走。
(2)朋友中有人赠送他财物,他也不推辞。然而达官贵人想要用数两银子换一张水墨画,却得不到。

第7题: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乐趣是无穷尽的啊。(2分)

第8题:

下列各组中划线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B.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千里称也

D.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正确答案:B

第9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芳草鲜美 ②陶后鲜有闻

B.①悉如外人 ②悉以咨之

C.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正确答案:
B【解析】B.意思均为全、都。A.意思分别为:鲜艳;少。C.意思分别为:类;通“嘱”,嘱托、嘱咐。D.意思分别为:食物;通“饲”,喂养。

第10题: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干涸就制止了他们。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