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一个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得到的散列表:散列函数为H(k)=k mod 11若查找元素15,则探测的次数(比较的次数)为( )。A)7B)9C)3D)6

题目

设有一个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得到的散列表:

散列函数为H(k)=k mod 11若查找元素15,则探测的次数(比较的次数)为( )。

A)7

B)9

C)3

D)6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已知散列表a[14]中,a[4]~a[7]已有元素占用,其余为空。散列函数为 hash(k) = k mod 11,用开放地址法和平方探测法解决冲突,当插入元素49时,得到的散列地址为()。


9

第2题:

现有长度为 7、初始为空的散列表(哈希表)HT,散列函数 H(k)=k%7,用线性探测再散列法解决冲突。将关键字 22, 43, 15 依次插入到HT后,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是()。

A.1.5

B.1.6

C.2

D.3


2

第3题:

14、现有长度为7、初始为空的散列表HT,散列函数H(k)=k%7,用线性探测再散列法解决冲突。将关键字22,43,15依次插人到HT后,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是()?

A.1.5

B.1.6

C.2

D.3


2

第4题:

设长度为8的散列表H[0..7],散列函数Hash(k)=k %7,用线性探测再散列法解决冲突,则根据关键字序列(8,15,16,22,30,32)构造出的散列表,假定每个元素的查找概率相等,其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是________。

A.8/3

B.2

C.4

D.3


8/3

第5题:

已知散列表a[14]中,a[4]~a[7]已有元素占用,其余为空。散列函数为 hash(k) = k mod 11,用开放地址法和平方探测法解决冲突,当插入元素49时,得到的散列地址为()。


D

第6题:

设有一个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得到的散列表:散列函数为H(k)=kmod 11,若查找元素14,则探测的次数(比较的次数)为

A.8

B.9

C.3

D.6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散列函数H(k)=kmod11,待查找元素14的哈希地址H(14)=3,但该地址已经存放了元素25,根据线性探测法,得第一次冲突处理后的地址H1=(3+1)mod11=4,而该地址已经存放了元素80,则找第二次冲突处理后的地址H2=(3+2)mod11=5,该地址已经存放了元素16,依次类推,直到第五次冲突处理后的地址H5=8,该地址存放的是元素14,即查找成功,因此探测的次数为6次。

第7题:

设有一个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得到的散列表:

散列函数为H(k)=k mod 11,若查找元素14,则探测的次数(比较的次数)为________。

A.8

B.9

C.3

D.6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散列函数H(k)=k mod 11,待查找元素14的哈希地址H(14)=3,但该地址已经存放了元素25,根据线性探测法,得第一次冲突处理后的地址H1=(3+1)mod 11=4,而该地址已经存放了元素80,则找第二次冲突处理后的地址H2=(3+2)mod 11=5,该地址已经存放了元素16,依次类推,直到第五次冲突处理后的地址 H5=8,该地址存放的是元素14,即查找成功,因此探测的次数为6次。

第8题:

设有一个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得到的散列表,该表共有0~10个地址单元,其中地址单元2~8中的内容依次为13,25,80,16,17,6,14。散列函数为: H(k)=k mod 11 若要查找元素14,探测(比较)的次数是( )。

A.8

B.9

C.3

D.6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散列函数为:H(k)=k mod11可计算出13,25,80,16,17,6, 14的散列地址依次为2、3、3、5、6、6、3,在存储14时,2、3、4、5、6、7连续6个单元已经被占用,如表13-17所示。而14的散列地址为3,因此在查找时需从地址为3的位置开始比较,一直到14存储的地址8(包括8),共比较了6次。

第9题:

设有一个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得到的散列表: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散列函数为H(k)=k mod 11若查找元素15,则探测的次数(比较的次数)为( )。

A)7

B)9

C)3

D)6


正确答案:C
根据散列函数H(k)=kmod11,我们知道15本应该存放在索引号为4的位置上,但这里已经存放了50,根据线性探测法,它的存放位置必须往后延,所以采用线性探测法查找15就会从索引号4开始一直往后比较,直到找到15时已经比较了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