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西方微观经济学是如何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的?

题目
问答题
西方微观经济学是如何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家就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时刻调整着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使整个经济社会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1)产品市场
①对消费者而言,其行为目标是追求最大效用。消费者在追求最大效用的过程中,由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最终将用有限的收入在商品中进行选择而获得最大效用,从而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曲线上的点都是消费者最大效用的均衡点。
②对生产者而言,其行为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生产者追求最大利润的过程中,必然导致他们能以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以最低的成本生产,最终得到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
③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产品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这时,消费者最大地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厂商获得了最大的利润。
(2)要素市场
①对厂商而言,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厂商以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边际要素成本的原则来使用生产要素。根据这个原则,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要素需求曲线。
②对要素供给者,即消费者而言,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要素供给者必然要使“要素供给”资源的边际效用等于“保留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根据这个原则,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要素供给曲线。
③要素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最优的要素价格和最优的要素使用量。
(3)一般均衡理论
前面对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分析,都是以单个的市场为基础,市场均衡状态是局部均衡。此时,一种产品或者生产要素的价格只受到自身的需求条件和供给条件的影响,其他商品和要素的价格被视为不变。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所有商品或者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相互影响的。依据一定的假定条件,完全竞争市场存在一般均衡,此时,所有的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状态。
(4)福利经济学
前面的论述只是说明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导致整个经济处于均衡状态,那么,这种均衡状态是否具有经济效率呢?福利经济理论提出了判断福利水平的帕累托标准。同时,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所有人都没有了在不影响他人的条件下福利改进的可能。
所以,在完全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人们在追求自己的私人目的的时候,会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实现增进社会福利的社会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早在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富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原理,它是()

A.个人利益最大化原理

B.需求管理原理

C.看不见的手原理

D.政府干涉原理


参考答案:C

第2题: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描述了公司经营如何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伸到消费者的钱包中。()


正确答案:错

第3题:

()提出了“看不见的手”原理。

A.大卫·李嘉图

B.亚当·斯密

C.马尔萨斯

D.门格尔


正确答案:B

第4题:

为什么一般均衡分析表达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基本含义?


正确答案:竞争均衡的配置是有效率的,因为均衡点处在两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如果不是这样,其中就有人没有实现最大化的满足,就将通过变动产品配置的比例实现有效率的产品配置,以实现所有人的最大化的满足。在所有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体系中都将维持这样的结果。它是说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如何运作的最直接的方法。因为,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表明,个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追求私利的活动最终将实现个人和全社会的经济福利最大化。这正是一般均衡理论的效率分析所表明的结果。重复地说,按照一般均衡理论,如果每个人在市场上进行交换,而且所有的交换都是互补的,那么,所形成的均衡配置就将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这正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确切含义。
进一步地说,在这里,每个私人经济活动者都将自由地、无障碍地追求其私利的最大化,并且一定能够实现其私利的最大化。不但如此,而且每个人追求私利最大化的活动并不妨碍经济中的其他人进行同样的追求私利最大化的活动,大家都相安无事地实现了其追求私利最大化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把所有个人实现的私利最大化结果加总,便构成整个社会的利益的最大化。换言之,在这种情况下,个量的加总就是总量。

第5题:

举例说明“看不见的手”是如何发挥调节作用的?


正确答案:“看不见的手”也就是市场规律或者经济规律, 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工具。例如,当某种零售品价格上涨的时候,必然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产业,结果必然导致大量的资本流入这个产业,同时劳动、土地、企业家等其他资源也不断进入,当零售品价格下跌时,情况就相反,这样就进行了对资源的配置,尽管这种配置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式。

第6题:

科斯定理的基本思想是()。

A、否定“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B、肯定“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C、对“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既不肯定,又不否定

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B

第7题:

西方微观经济学是如何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的?


正确答案: 微观经济学在理性人和完全信息的假设下,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时刻在调整人们的经济行为,使整个经济社会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论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产品市场
对消费者而言,其行为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消费者将使用其有限的收入在商品中进行选择而获得最大效用,从而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曲线上的点都是消费者效用最大的均衡点。
对生产者而言,其行为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会选择最优生产要素组合,以最低成本进行生产来获得最大利润,从而得到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
产品市场供求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产品市场的均衡,消费者以最优的价格购买了自己所需的产品,获得了最大效用,生产者也没有产品的积压过剩。
(2)要素市场
对厂商而言,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厂商必然以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边际要素成本的原则来使用生产要素,此时使用的就是要素的最优数量组合,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要素需求曲线。
对要素供给者(即消费者)而言,其行为是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为了获得最大效用,要素供给者必然要使要素供给资源的边际效用等于保留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根据这一原则,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要素供给曲线。要素市场供求的均衡决定了最优要素价格和最优要素使用量。
以上微观经济学论证看不见的手的基本思路说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人们在追求自己私人目标时,会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实现增进社会福利。

第8题:

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根本思想或目的是()

A.一般均衡论

B.“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C.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D.完全竞争市场下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参考答案:C

第9题:

凯恩斯认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有()。

  • A、有效需求原理和边际消费倾向
  • B、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 C、流动性偏好
  • D、“看不见的手”原理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与()的原理其实是完全相同的。

  • A、资本主义经济学
  • B、现代宏观经济学
  • C、社会主义经济学
  • D、西方经济学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