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过程中,为保证药物浓度在合适范围,可间接测定rT3浓度使其保持在(  )。A 42~77ng/dlB <42ng/dlC 比自身值升高3倍以上D >100ng/dlE 77~100ng/dl

题目
单选题
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过程中,为保证药物浓度在合适范围,可间接测定rT3浓度使其保持在(  )。
A

42~77ng/dl

B

<42ng/dl

C

比自身值升高3倍以上

D

>100ng/dl

E

77~100ng/dl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过程中,T4和rT3明显增高,T3减低。血清rT3在42~77ng/dl之间,则表示胺碘酮剂量合适;<42ng/dl,则剂量不足;>100ng/dl或比自身值升高3倍以上,则可能引起中毒反应。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奎尼丁与胺碘酮合用可引起

A.从组织结合部位置换下来

B.奎尼丁血药浓度下降

C.奎尼丁血药浓度升高

D.胺碘酮血药浓度升高

E.药物代谢增加


参考答案:C

第2题:

引起核黄疸的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超过

A.10mg/dl
B.12mg/dl
C.15mg/dl
D.20mg/dl
E.25mg/dl

答案:D
解析:
当血清胆红素>342μmol/L(20mg/dl)时,可因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一脑屏障,使大脑神经核发生黄染、变性、坏死,以大脑基底核、下丘脑和第四脑室底部最明显,引起胆红素脑病或称核黄疸。

第3题:

引起核黄疸的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超过A.10 mg/dlB.12 mg/dlC.15 mg/dl

引起核黄疸的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超过

A.10 mg/dl

B.12 mg/dl

C.15 mg/dl

D.20 mg/dl

E.25 mg/dl


正确答案:D
血清胆红素超过20mg/dl时,可因脂溶性的未结合胆红素过多通过血脑屏障,使大脑神经核黄染、变性、坏死,引起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

第4题:

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过程中,为保证药物浓度在合适范围,可间接测定rT浓度使其保持在()

  • A、<42ng/dl
  • B、>100ng/dl
  • C、比自身值升高3倍以上
  • D、42~77ng/dl
  • E、77~100ng/dl

正确答案:D

第5题:

引起胆红素脑病的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超过

A.10mg/dl
B.20mg/dl
C.25mg/dl
D.12mg/dl
E.15mg/dl

答案:B
解析:

第6题:

奎尼丁与胺碘酮合用

A、从组织结合部位置换下来

B、奎尼丁血药浓度升高

C、药物代谢增加

D、血药浓度下降

E、胺碘酮血药浓度升高


正确答案:B

第7题:

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多少时引起核黄疸

A.10mg/dl
B.12mg/dl
C.15mg/dl
D.20mg/dl
E.25mg/dl

答案:D
解析:
当血清胆红素>342umol/L(20mg/dl)可因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使大脑神经核黄染、变性坏死,以大脑基底核、下丘脑和第四脑室底部最明显,引起胆红素脑病或称核黄疸。【该题针对“专业知识-新生儿黄疸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知识点进行考核】

第8题:

以下何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明显增高血液地高辛浓度

A、普罗帕酮

B、利多卡因

C、普萘洛尔(心得安)

D、胺碘酮

E、维拉帕米


参考答案:D

第9题:

患者,女,65岁,诊断为房性心律失常,给予胺碘酮治疗。近日,因胃溃疡开始用西咪替丁,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症状。
合用西咪替丁,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原因

A.西咪替丁抑制CYP1A2 ,升高胺碘酮血浆药物浓度
B.西咪替丁诱导CYP2C9 ,升高胺碘酮血浆药物浓度
C.胺碘酮与西咪替丁竞争CYP2D6,减慢胺碘酮的代谢
D.西咪替丁抑制CYP3A4,升高胺碘酮血浆药物浓度
E.胺碘酮与西咪替丁竞争CYP2C19 ,减慢胺碘酮的代谢

答案:D
解析:
胺碘酮是肝酶CYP3A4的代谢底物。西咪替丁抑制CYP3A4,增加胺碘酮血浆药物浓度。

第10题:

奎尼丁与胺碘酮合用可引起()

  • A、从组织结合部位置换下来
  • B、奎尼丁血药浓度下降
  • C、奎尼丁血药浓度升高
  • D、胺碘酮血药浓度升高
  • E、药物代谢增加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