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题目
问答题
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国际治贫行动纲领的主要内容并做出评价。


正确答案: 主要内容:世界银行制定了在新世纪治理贫困的行动纲领。行动纲领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成功地减轻贫困的核心。评价:贫困不仅是经济进程的结果。它是经济,社会、政治进程的结果,它们以可以恶化、也缓解穷人每天面临的被剥夺现象的方式,相互作用又相互补充。治理贫困过地方、国家、全球层次上的行动扩大机会、促进赋权、加强安全保障。要求通过地方、国家、全球层次上的扩大机会、促进赋权、加强安全保障。

第2题:

试述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析。


正确答案:国际贸易中产品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产品创新阶段
第二阶段为外国开始模仿生产该种产品的阶段
第三,外国模仿者以低成本为基础开始向第三国出口的阶段
第四,外国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例如美国)的阶段。
上述四个阶段结束之后,即该产品在创新国完成了自己的生命周期之后,随着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便在模仿国开始并进行着自己新的周期。

第3题:

试述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正确答案: (一)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与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成本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处于绝对劣势,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并非在所有的商品上都是一样的,这样处于绝对优势者不必生产所有商品,而是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相对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产品,只需停产最大劣势的产品,继而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评价。
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
①该学说揭示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
②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在论述中所设定的假设条件过于苛刻,与国际贸易实际相差较大,如要素在国际中完全不能流动的假设,并不是经济现实。
③按照该学说,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则贸易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当今的贸易便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展开,但事实是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即今天的国际贸易实践使得人们对传统的比较利益学说的适用程度产生了疑问。
④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利,为获得此利益,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实行保护主义。
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
①在该理论中,出现了同一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和交换比率的不同,这违背了李嘉图自己坚持的劳动价值论。
②该理论并未从根本上揭示出贸易发生的原因。
③其暗含一层意思,即越落后得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则越会从中受益。
3)我国理论界对其认识和评价
①20世纪50年代与苏联学者共同批判该学说。
②20实际60年代初,我国学者认为该学说具有合理内核,应该批判的吸收,这一观点在后来受到批判。
③改革开放以来,看法一分为二,认为该学说的合理内核可以作为我国国际贸易的理论论述之一,作为各个地区结合优势发展贸易的基础。

第4题:

试述H-O模型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正确答案:在其提出者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决定于该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由于各种产品生产所要求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一国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较低,而生产密集使用别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比较高,从而形成各国生产和交换产品的价格优势。进而形成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此时本国专门生产自己有成本优势的产品,而换得外国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这种理论观点也被称为狭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

第5题:

试述新H-O模型。


正确答案:代表为法尔维模型,是用来解释产业内贸易的。在现实贸易汇总,只要同时存在对于高质量和低质量商品的需求,产业内贸易就可能发生。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出口质量相对较高的产品,而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出口质量相对低的产品,贸易的方向是清楚的。实践中,新H-O模型解释的国际贸易类型属于垂直型差异产品之间的贸易。

第6题:

简述斯密绝对优势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正确答案:绝对优势说由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的。
(1)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在某一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2)评价:斯密绝对利益学说包含着科学的成分,但也有一些非科学成分。
①从国际贸易实际的角度来看:斯密的假设条件不具有广泛性。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很可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发达国家,但仍然在进行国际贸易,也未因此而使得本国产业走向衰亡)。
②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来看:斯密的学说符合18世纪资产阶级通过国际贸易进行经济扩张的要求,但是在自己劳动价值论的坚持方面,却无法说明两种产品进行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

第7题:

试述产业内贸易理论并予以评价


正确答案: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理论中所指的产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生产投入要素相近,二是产品在用途上可以相互替代。符合上述条件的产品可以分为两类:同质产品和异质产品也称作相同产品或差异产品。
(1)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同质产品或相同产品是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也就是说产品有很高的需求交叉弹性,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一样。这类产品的贸易形式,通常都属于产业间贸易,但由于市场区位、市场时间等的不同,也会发生产业内贸易。
(2)差异产品又可以分成三种:水平差异产品、技术差异产品和垂直差异产品。不同类型的差异产品引起的产业内贸易也不相同,分别为水平差异产业内贸易、技术差异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差异产业内贸易。

第8题:

试述幼稚产业论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正确答案: (一)幼稚产业的定义。通过政策保护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够掌握技术,形成资本积累并最终形成成本比较优势的产业就是幼稚产业。
1、穆勒标准。只要将来在自由贸易下能够获利就可以保护。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使技术经验不足、生产力低下、生产成本高于世界价格、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的产业继续生产。未来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可以获利,暂时的保护是值得的。这是一个静态标准。
2、巴斯塔布尔标准。是将穆勒标准动态化,提出了现值的观念,认为保护幼稚产业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超过该产业将来利润的现值。
3、肯普标准。除以上两个标准的全部内容,应考虑产业在被保护期内的外部效应,如某技术可为其他产业所获得,因而使得本产业利润无法增加,将来利润无法补偿投资成本,国家应该予以保护。
(二)政策含义与评价。对于幼稚产业的保护是必要的,在同等的游戏规则下,各国条件不一样,自有贸易可能会损害相对落后国家的利益,但保护的目的在于使受保护者得以进步,最终不需要保护,在国际市场中自我扶植,因此,不时单纯地保护落后。

第9题:

试述汇兑心理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分析。


正确答案: 该理论认为:汇率的变动和决定所依据的是人们各自对外汇的效用所作的主观评价。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除了需要用外国货币购买商品外,还有满足支付、投资或投机和资本逃避等需要,这种欲望是使外国货币具有价值的基础。外国货币的价值决定于外汇供需双方对外国货币所作的主观评价。该主观评价又是依据使用外币的边际效用所作的主观评价。不同的主观评价产生了外汇的供应与需求,供求双方通过市场达成均衡,均衡点就是外汇汇率。当均衡被打破时,汇率又将会随着人们对外汇主观评价的变化达到新的均衡。
该理论是在1924~1926年间,法国国际收支均为顺差但法郎的对外汇率反而下降,从而引起物价上涨的反常情况下提出的。它独树一帜,从主观心理评价的角度来探讨一国货币汇率的升降关系,把主观评价的变化同客观事实的变动结合起来考察汇率,直到目前,该学说都有相当的市场。但是该学说是以西方主观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把汇兑心理的变动当作影响与决定汇率的依据,因此,带有一定的主观片面性,缺乏说服力。

第10题:

试述关税有效保护的政策含义并予以评价。


正确答案: 名义关税的有效保护问题,隐含着重要的政策含义,它对于不同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选择对外贸易政策时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关税结构选择得不恰当,其就会使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的发展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
第一,在对最终产品征收进口关税的名义税率不变时,对进口原料和中间产品征收的关税税率越低,该名义关税税率的保护作用(有效保护)就越大。
第二,如果一国用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出口,对原料征税,其结果将降低产品竞争力,这样在贸易政策上的取向是对这部分原料进口予以照顾。
第三,有效保护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两难:本国若对原料进口不征收进口关税,但对最终产品征收进口关税,便会形成对国内市场的高度保护,从而丧失了保护的意义;但是如果对原料和中间产品也征收进口关税,则本国的产品便会失去竞争力,根本无法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相关产业更无法转换成出口型产业。这种现象说明,发展中国家在选择本国的关税结构时,空间要比发达国家小,需要从更加广泛的角度,而不是仅仅从关税的角度来确定本国对于产业实行保护的措施。